逻辑学的本质是什么?

活动中心17653708



逻辑学的本质,就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所采用的方法。概括地说,逻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科学。

一,现在所说到的“逻辑”一词,最早来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前535-前475)。他写了一本叫《逻各斯(logos)》的书,现在只有一些片段残留。他在书里说,“逻各斯”可以使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规律。后来就有了“逻辑”这个词汇,英语是Logic。汉语中的“逻辑”,由日本人于19世纪后期音译而来。 二,在汉语里,用到“逻辑”这个词,通常有两类用法——第一类,是指客观的规律。比如,杨沫分析《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说她走的道路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此类用法,是一种“假借”,并非“逻辑”的原意。第二类,是“逻辑”的本义,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同样,它也就成为说话、写文章等思维表达必须要遵守的规律。

三,思维的规律被称作“逻辑”。那么,研究思维规律的学问,就是逻辑学。逻辑学不研究自然,也不研究社会,它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人的思维——是研究以推理、论证有效性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问。国际上公认,世界上有三大逻辑学流派——西方逻辑、中国名辩逻辑、印度因明逻辑。 四,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创立了形式逻辑,被西方称为“逻辑之父”。他全面、系统研究了人的逻辑思维问题,写了大量这方面的书籍、论文。公元前一世纪被人汇编在一起,叫《工具论》。其中的《范畴篇》,讨论词义、概念;《解释篇》,结合语词、语句,讨论判断(或叫命题);《前分析篇》,讨论推理的有效性、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后分析篇》,讨论证明的条件、种类、方法和构成,以及定义和证明之间的关系;《论辩篇》,讨论论辩的艺术、推理的方法和谓词理论;《辩谬篇》,专门剖析和驳斥各种谬误和诡辩。他还在《形而上学》这部著作中,专门讨论了逻辑思维规律。他提出了“10范畴体系”;总结了“四谓词理论”;概括了“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思维规律;规范了演绎为主的“三段论”。等等。

五,中国古代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与古希腊几乎同时。这种研究是围绕“名实关系”展开的。春秋时期,孔子主张“正名”;老子主张“无名”;后来的战国初期,墨子提出“取实予名”。至战国中叶,名辩之争激烈,出现了惠施、公孙龙等为代表的“坚白同异之辩”的“名家诸流”,对名实关系做了详细论述。后期的墨家在总结自然科学和批判吸收各派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名举实”的原则,对于辩说的任务,原则和方法都有精密的研究。荀子则把名辩的基本问题具体归结为“名、辞、辩说”三方面。此时,学者们已经建立起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后来,因连年战乱,这一研究戛然而止,许多珍贵资料也损毁遗失大半。 以后的历个朝代,都有出色的逻辑思想,特别是宋明。但在汉朝的时候,印度的“因明逻辑”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逻辑发生了融合。后来的中国学者,是在这种融合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研究的。
六,古印度的“因明”,音译是“酰都费陀”,由佛学创立,是一种思考方法,也是辩论的方法,还被看作是探索真理的工具。印度的耆那教与印度教都受到它的影响。不过,在汉代传入中国以前,其研究也陷于停滞。反而是它随着佛教同时传入中国,逐渐引起了中国人的重视。有意思的是,“因明”逻辑真正被发扬光大,是在玄奘取经的过程中。据称,玄奘法师在印度那烂陀寺研修时,曾以因明方法,多次辩败各地来的论者,威名传遍天竺。他回国后,翻译了《因明入正》一书,进一步促进了因明逻辑与中国逻辑的融合。 七,亚里士多德之后,他的后学以及斯多葛学派等等,对形式逻辑做了一些完善和充实。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吉尔伯特等自然科学家,贡献了一些有价值的逻辑思想。然后就是17世纪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他写了《新工具》一书,认为实验和归纳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发现的工具。他的归纳法,不是简单枚举归纳,而是排除式归纳——通过查阅存在表、缺乏表和程度表,利用排除法逐步排除外在的、偶然的联系,提纯出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他强调,这是发现周围现实的各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的科学方法;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培根的归纳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逻辑有明显区别。其不仅强调了归纳逻辑要研究思维纯形式的方面,更强调了要研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问题。培根被看作是科学归纳逻辑的创始人。自他开始,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完璧结合,使逻辑真正成为科学。随着17世纪数学的发展,德国的莱布尼茨着手以“通用数学”和“通用语言”来改革传统逻辑。他被称为是现代形式逻辑就是数理逻辑的奠基人。这之后,英国的布尔、德国的德摩根和弗雷格、美国的皮尔士、意大利的皮亚诺、英国的罗素等,先后对现代形式逻辑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现在,辩证逻辑已经成为单独的学科,包括矛盾逻辑和对称逻辑。研究对象同样是人的思维规律。其特点在于,传统逻辑被称为共时性逻辑,辩证逻辑则称为历时性逻辑——即静态和动态之分。为此,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辩证逻辑不应归入工具性的逻辑范畴,更应该归于世界观、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总体来说,辩证逻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这里不多论及。

逻辑学是国内大学里很多专业的必修课。如哲学、法学、刑侦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汉语言文学等等。中山大学应该是国内唯一开设本科逻辑学专业的学校。很多大学招收逻辑学研究生,包括数理逻辑专业。


一老沈一


这个问题,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泛泛而谈,需作专题解释。以下笔者简答,以期抛砖引玉。

逻辑学,可分为基础规范的形式逻辑、随机应变的辩证逻辑、量化操作的数理逻辑。

形式逻辑的意思与本质

形式逻辑——主要研究概念的定义与划分,概念的运用与操作,诸如推理、演绎与证明。

形式逻辑的本质——是定义,即通过因果分析,确定给事物下定义。

例1,宇宙逻辑的本质,是宇宙的定义。如果定义不合适,宇宙物理学就会走进死胡同。

例2,社会逻辑的本质,是社会的定义——社会是特定人群利益关系的契约。

例3,信息逻辑的本质,是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条件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在脑回上的转录。

例4,定金逻辑的本质,是定金的定义——定金是以书面协议规定以不超过20%的预付款作为双方违约金的指标值。

其实,科学研究的本质,主要是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给出研究对象的精准定义,有好的定义,就有了好的划分、推理、演绎和证明。

辩证逻辑的意思与本质

辩证逻辑——也叫辩证法,是基于变化发展与普遍联系,研究事物的结构特征与运动规律。

辩证逻辑的本质——对立统一法则。即两个相应要素的动态制衡关系,即对立统一逻辑。

例5,原子——是费米子与玻色子的对立统一体系。费米子包括核外电子与质子中子。玻色子是光子构成的电子活动空间与原子核内空间,

例6,电子——是旋进动能与电磁辐射能的对立统一体系。电子作为移动波源,其电荷电势能可激发转化为电磁辐射能。

例7,宇宙——是无数星系与无限空间的对立统一体系。星系自身正质量与星系空间负质量是星系的对立统一体。

例8,生命体——是本质为光子的生命元气与本质为营养体液的对立统一体系。气血运化的病理学原理: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数理逻辑的意思与本质

数理逻辑——是用变量符号与运算符号来表达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数量关系。

数理逻辑的本质——是函数关系,即用300多个常用的库函数或方程或公式,写成量化操作的程序,用于物质技术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例9,光电效应的因果链——①用紫外线照射核外电子;②核外电子加速急剧震荡;③进而脱离原子表面变成自由电子;④自由电子作为物质波或移动波源;⑤电子动能激发或转化为外空间光子介质获得频率增量。

将这个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写成数理逻辑关系:Ek=½mv²=h(f-f0)=hc(λ0-λ)/λ0λ。

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对于微电子技术的贡献,可谓功勋卓著。

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即便是哲学与政治学,最终走向最高境界必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事实上,人类已经初步做到:凡是用计算机操作的任何学问,都是数理逻辑的功劳。

好了,本答stop here。请关注物理新视野,共同切磋物理逻辑与中英双语的疑难问题。


物理新视野


「逻辑」有两种概念。

第一种「逻辑」概念,是万物内在的逻辑, 这种「逻辑」是非语言的,是任何一样事物都必然具备的「内在关系」与「外在关联」,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关系与关联看作是「因果」。是天地的逻辑。

第二种「逻辑」概念,是人类大脑意识所运用的「逻辑」,这种逻辑是语言的逻辑,这种「逻辑」仅仅是人类“认识事物”以及“人与人沟通”的工具与方式,是肉体大脑的先天设定,所以,每个人都具备这种逻辑能力,否则,人与人之间就不存在沟通与理解这回事。屏除人的逻辑,认识天地的逻辑。去人欲,存天理。

因此,第一种「逻辑」与第二种「逻辑」之间并不等同。一个人的思考,其真正价值在于,发现第一种「逻辑」,然后用第二种「逻辑」表达出来。

严格的说,在高质量的思考中,认识第一种「逻辑」的时候,甚至,不需要使用第二种「逻辑」。因为在高质量思考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内在意识」,而非肉体大脑的外在意识。

第二种「逻辑」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心智玩家


逻辑学的本质,就是指事物固有特性(形态);事物运动性的必然联系;因果的必然联系性。

一切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特性;一切事物又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因果联系,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个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另一因素变化的结果。

比如:树木枯死,必然与气温、水份、空气等形成因果联系,不会无原无故死亡。而树木、森林的减少和消失又反过来影响"气候、空气、湿度"的变化,从而形成恶循环。这就告诉我们要爱护和保护环境和森林植被。

我们说某些"理论"不符合逻辑,就是因为违背了事物运动规律性,违背了事物变化的因果联系。有的甚至连基本形式都不讲(形式逻辑,A就是A而不是B)。石头变猴子,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只有在神话故事里有,因为神话是没有逻辑性的。掌握事物发展的运动的规律性和因果联系性,就很容易识别和揭穿各类"伪科学"和"骗术。

学习逻辑学,除学习哲学、逻辑学外,数学是学习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训练最好的,最严槿的一门自然科学。


资料完善度低


逻辑学的本质是:从“确定性”推导“确定性”。

也就是说,我们从一个“确定性”的前提,通过逻辑推断出“确定性”的结论。

比如:老张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所以老张是一个好人。

这就不符合逻辑。因为前提的“做好事”和结论的“好人”都是不确定的,只是道德层面上的。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宽泛的感觉是不符合逻辑学的。

比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说,白马、黑马、黄马都是马,但是白马不等于马。

这就是符合逻辑的。

“前提”白马、黑马、黄马都是马,是确定的。

“结论”白马≠马也是可以确定的。因为马的概念包含了其他颜色的马,白马只是马的一种,自然两个概念不能等同。

其实,逻辑学很反常识。学的越多越觉得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不符合逻辑的,虽然我们主观上觉得是对的。


呆呆的猪头不读书


逻辑学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逻辑,逻辑是人的思维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人的思和想,这种思和想的是否符合客观的规律?是否符合原理?是否具有合理性?一个灵感也是属于想到的,一个实验也是属于想到的再去做的,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都是体现了人类所积累的逻辑思维(思和想到的)。人类所有认知的定律、定理、原理都是属于逻辑学。有人认为逻辑一词是泊来品,其实不然,我们中华古代人就非常讲究因果关系,特别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非常具有逻辑性。比如说农历,也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客观的规律逻辑推理出来的。那逻辑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逻辑学就是把一些人的奇思妙想到底有没有逻辑性作出判断,也就是说是一门培养“伯乐”的学问。一般假说,即使是经过逻辑推理,但开始时是不能说具有逻辑性的,需要经过逻辑学的演绎、质疑、归纳,判断是否具有逻辑性。如果这种假说符合逻辑学,那么这种假说给予人类新的认知,并将成为新的学科;如果这种假说不符合逻辑学,那么这种假说必然会被甩进历史的垃圾箱。现在我不知道大学里有没有逻辑学这门学科,只知道现在懂得逻辑学的人不多。所以目前中国的“伯乐”太少了,充当“千里马”的人又太多了。比如目前倍受争议的量子通信、量子纠缠问题,我不懂这些,所以不加评论。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量子纠缠、薛定谔的猫是没有逻辑性的。所以逻辑学本质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合乎客观事实,合乎常理,对事和物找出合理性的解释,丰富人类知识的宝库。


太阳七神a


逻辑学的本质是教人把话说的严谨,修辞学的本质是教人把话说的华丽。


董元奔古典情怀


1,因果规律;

2,运用规律。


教育反思者


逻辑这个概念就是规律的意思。

形式逻辑主要是表述静态思维的架构规律。辩证逻辑主要是从整体变化方面表述事物内在的规律。

辩证逻辑不像形式逻辑那样有架构,它没有。架构是静态的纵横。辩证逻辑是动态,所以只能讲出其内在规律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体来说是否定再否定(我觉得这样翻译更贴切),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宇宙存在。其实量变质变也是否定再否定。

辩证逻辑就是两大内容,对立统一与否定再否定(否定之否定)。正因为辩证所以辩证逻辑中不存在二律背反。


自然法则是真理


时间矢量是由斥力矢量决定的,由于我们无法改变斥力矢量的方向,所以时间是不可逆的。

逻辑是事件在时间矢量的排列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物理研究中,逻辑推理工具和数学工具不得凌驾于物理定律之上,不得凌驾于研究主体之上。

例如数学的第三次危机,也就是无限大危机,以旅馆悖论为代表,其倒数为无限小,以小号悖论为代表。看似合理的推论,都做着一件事,将地球表面的物理条件,无限性地向宇宙空间伸延,且不论有没有这么多的重子物质给你建旅馆和小号,仅仅引力坍塌就无法建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