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和城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有什麼區別?

江西農村歐陽


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城市裡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有什麼區別?就此問題談一下個人看法,就目前來看,農村60歲以上老人與城市60歲以上老人生活,沒有可比性,他們根本不在一個水評線上。差距太大,距裡太遠。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歷史時代背景所帶來的。下面就從城市與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來作分析:


《一》城市60歲以上的老人

在任何一個城市中,60歲以上的老人,基本按照法定退休年齡已退休。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都享受到了退休金。有的幾千元,有的上萬元(較少)。做到了生活無憂,安度晚年。所有這一切都是國家政策給帶來的福利。政策給他們規定了交納保險制,自已從工資裡交一塊,國家或企業負擔一塊。到退休年齡領取退休金。這就是目前城市60歲以上的老人。

物質是文明的基礎。城市這些老人,每月領著退休金,生活無憂,工作了大半輩子了,休閒輕鬆了,追求精神文明,益壽延年,都是人之長情。一方面幫兒女照看孩子,有時間到公園散散步,跳跳廣場舞,練練太極拳,打撲克、下象棋,放鬆心情享受美好生活。有條件的出去旅遊,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等等,這都是物質條件所帶來的,也是政策給帶來的。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又怎能比。

《二》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

目前,我們再看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為生活而拼搏。除個別體弱者或兒女混的好的,大部分老年人還拼搏在打工線上。生活所迫,實處無奈。農村老人苦老人難,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如果農村這些老人,也有幾千元的養老金時,他們也會享褔,也會安渡晚年。

但是,由於時代背景,那個年代,國家對農民還沒有實施養老保險制。如果農民有養老保險機制時,我相信農民也會交的。不致於造成今天這個局面。這樣苦這樣難。在過去這些農村老人,為了祖國的建設,出義務工修路、挖河,交公糧、拿三提五統與農業稅,就是自已不吃也要交上,這就是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的真實寫照,是有目共睹的。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富強了,各行各業都享受到所帶來的紅利。國家對60歲以上的農民發放了養老金。到目前除個別經濟發達地區外,國家基礎基金加上地方政府補加,一般都在每月100一300元之間。由於農村這些老人,當時沒有保險機制,不能交納保險,造成今天只能領取國家與地方政府所發的養老金。就這點養老金在高消費的年代,又能買點什麼呢?遠遠達不到老年人的生活所需。為了讓農村這些老人生活無憂,老有所養,安渡晚年。國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分年齡段制定出政策,提高這些老年人的養老金。讓他們安享晚年。

通過以上對比,政策導向起著關建性作用。現在好了,國家不僅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與建設,而且農民也納入保險機制。未來農村60歲以上的人與城市60歲以上的人,差距會越來赿小,同樣會安享晚年。也希望年輕人,積極交納保險,做到晚年生活無憂。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討論,多多指導,同時不要忘了關注我噢!謝謝!


Xyz薛玉重


每天早晨,天剛亮,我家門前路上就有腳步聲了,三五人一串,五六個一夥,說著話,還有的邊走邊放著音樂,他們是住在縣城裡的人,去我們村附近的山上,走路鍛鍊身體的人。

他們年齡大概都在五十歲左右,因為他們以前都是城裡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上班的工作人員,或者是做生意錢賺夠了準備養老的人,因為環境優越,工作輕鬆,生活富裕,雖然都是五六十歲了,,但看他們的容貌和年齡,都比同樣年齡的農村人年輕很多,有的城市女人保養的好,五六十歲和農村三四十歲的女人容貌差不多。

這些五六十歲的城裡人,每天準時鍛鍊的腳步聲,提醒五十歲的我該準備起床了,七點半要到工地幹活,七點之前起來洗臉,弄口吃的,幹到中午12點吃午飯,然後又幹到太陽落山的七八點才收工。

出門準備去工地時,碰到我們村去幹活的老龍,一路幾個人,他和那幾個今年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在一個私人花卉苗圃裡幹活,頂著烈日挖樹栽樹栽花種草,幹到下午太陽落山收工,每天六七十元工資。

中午,那些五六十歲退休養老的城裡人,有的在家睡午覺,有的在公園裡樹蔭下或涼亭裡下棋拉二胡打牌聊天。

中午兩點,六十多歲的老龍和他們六十多歲的搭檔正在汗流浹背的挖樹,往車上裝樹,運到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作綠化帶,背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侵透,沾在背上,臉上汗珠滴到挖得坑坑窪窪的泥土裡,這個月不下雨的話,他又能掙到一千多元錢,他幹了有七八年了,才給他漲到六十元一天,還生怕老闆嫌他年齡大不要他們了。

下午六點左右,公園廣場上,這些精力充沛的城裡人隨著動聽的音樂跳著廣場舞,或者又到我們村附近的山坡上爬山鍛鍊,或者一路幾個人騎上自行車去轉一圈。

下午六點多,太陽終於要落山了,老龍他們挖樹挖得又餓又累,精疲力盡,快七點了,今天總算又熬出來了。

這就是城裡人和農民的區別,六十歲的城市退休者,想把養老生活過得更悠閒更健康更快樂。六十多歲的農民還在拼命的掙錢,維持家裡開銷,上有八十多歲的老爹老媽,下有還沒成家的兒女,或者是上幼兒園或小學的孫子孫女要照顧,至於自己老了幹不動時咋辦,還顧不上去想那麼多。


凡人農夫


我婆婆和公公和爸爸媽媽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婆婆公公已到古稀之年,有四個兒子,現在每天除了照顧孫子孫女們吃喝,還要為了生計養雞,牛,羊,豬。一天從早忙到晚。因為西北人的大男子主義,公公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麻將閒逛,所以重擔全落在了婆婆一個人身上。我問她累嗎?她說,累是累點,但閒下來就難受。我父母就不同了有企業的退休金,雖然不多 但足夠生活和養老包括看病,他們就我一個女兒,供我上完學,就給我帶孩子,現在外孫大了,也基本不用他們操心了,我們和他們也是各過各的了。他倆個每天的生活就是 養生,健身,上老年大學,研究超市打折廣告,雲遊四海,爭取多活幾年。我都羨慕至極!如果讓他們各自交換生活環境,公公婆婆不一定會適應城裡人的晚年生活 對每一種生活狀態的適應與否,不是看這種生活狀態是否清閒 享受,而是它是不是真的適應自己


ZQ6232


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59年以前出生的,這是最悲催的一代人。

幼年,遭遇3年自然災害。上學,碰上十年浩劫。成家了,兄弟姐妹多,父母有心無力,白手起家。生娃吧,又只許獨苗一根,稍有風吹草動,就心驚膽顫。

同樣的際遇,城市老人與農村老人,卻有天差地別的人生。
城市老人有退休金,按月領取,衣食無憂。農村老人,現在雖然也有了養老保險,但遠遠不夠家庭開銷。好不容易孩子成家立業了,人老了,錢也不多了,好歹留著養老吧。

可孩子要在城裡買房買車,眼巴巴指望你支援幾個。不給吧,他明知你有錢,給吧,你的餘生將兩手空空。你只有自求多福了。
城市老人退休後,可以吃喝玩樂,享受生活。農村是沒有退休一說的。有句俗話,80歲的老,砍黃蒿,一日不死要柴燒。活到老,做到老。

城市老人普遍文化程度高,見多識廣,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強,在哪裡都能隨遇而安。

農村老人文化水平有限,甚至有許多50後文盲。既沒有閒情逸志,更談不上什麼興趣愛好。既便跟隨兒女進城,也難於容入城市生活。

不管城市老人,還是農村老人,都希望他們老有所依。對吧!


村婦瓊姑


60歲是人生中的“分水嶺”,也是人生中的轉折點,過了60歲也就步入了老年生活。農村的老年人與城裡的老年人從此的生活都在發生著轉變,而轉變的結果卻有著明顯的差別。



等待60歲,就可享受養老待遇。60歲是享受社保的年限,60歲後每月將會享受養老金的收入。城裡老人每月等到的二、三千甚至“半萬”的收入。農村人每月等到的卻是140元的收入。

熬到60歲,基本都脫離工作崗位。到了60歲對於城裡人和進城打工者都將離開工作崗位。城裡人是自願離崗,他們將不用上班每月將有退休金維持生活。農民工將“被迫”離崗,他們將面臨經濟失去來源,被迫返鄉養老。



農村人的60歲後還想有份活幹。農村老人在種地難以養家想去城裡找份活幹,60歲的年齡會將你擋在門外,最後只能是守著不掙錢的莊稼免強度日。



城裡人的60歲後想著擁有健康。60歲的城裡人,從此將徹底脫離工作,轉入到退休養老階段,鍛鍊健身、娛樂休閒讓自己快活的享受餘生。

城裡老人的有社保養老,農村人憑“啃兒”養老。城裡老人過了60歲每月退休金足夠養老,而農村老人過了60歲失去工作能力,沒有經濟來源,只能是依靠兒女來養老。



同樣的60歲、同為老人,而在城市和農村他們的生活卻有著天壤之別。

農村老人還在想著“幹”,儘量減少兒女們的負擔,直至幹不動的那一天。

城裡老人進入到退休生活,以保養身體來減輕兒女們的負擔。

這就是農村老人和城裡老人在生活上的區別,各位有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謝謝!


鹿塬農事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和城市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有什麼區別呢?我來說兩句吧。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是作為家庭勞動力而朝出晚歸,在辛勤勞作,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勞動能力的減弱而使收入逐步減少。

城市裡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此時就已經不用幹活了。每天東走西串,遊山玩水,照樣每月卡里發錢。隨著年齡的增長,卡里打的錢數越來越多。甚至增長的那個部分,就能超出農民的全部收入。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如果沒有錢了,會向孩子伸手要。孩子有了給就花,沒有不給就不花,幹什麼都能將就。

城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自己的錢花不完,就得給孩子。要了給,不要也得給,反正錢財不能放在棺材裡帶走。

農村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是有啥吃啥,有啥穿啥。吃的是地裡種的,穿的是孩子剩的。就是抽個煙,也是想用自己曬的,總之是不花錢就好。



城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吃的是貴的,穿的是新的。半新不舊的衣服是用來捐的。真的是啥香吃啥,啥得勁穿啥。不然的話,不知道錢怎麼花。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女人死了,男人會孤獨到老。男人死了,城裡找個孤老,掙點零錢,貼補孩子家用,給自己養老。


城裡六十歲的老人,男人死了女人沒人要,女人死了成了人中寶,找個農村婦女,又是媳婦又是月嫂。伺候的周到,還能陪著睡覺。

農村和城裡的老人,不比不知道,一比還真的嚇一跳。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農村60歲的老人還依然在勞動,每天風吹日曬,過著簡單的生活,種著家裡的幾畝地,孩子們都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只有勞動,每天吃完飯就去地裡轉轉,拔草、澆水、打藥、反正是不閒著,這就是農村老人。

城裡的老人60歲退休了,手裡花不完的錢,世界很大可以到處去看看,旅遊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早晨打打太極拳,接接孩子上學,晚飯後散散步,沒有事的時候下下象棋,反正怎麼舒服怎麼玩,畢竟有退休金,農村老人不行,一天不幹就沒飯吃,所以他們需要長年累月的勞動,這就是區別。

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沒有什麼講究吃飽就行,不挑食,天天粗茶淡飯,喝著玉米粥,吃著自家醃製的老鹹菜,特別享受,他們經常說糊塗《糊塗就是玉米粥,農村的叫法》喝不夠,老百姓的口頭禪,剩飯燙三遍給肉也不換,農民就是這樣會過日子,中午剩下的飯晚上燙燙繼續吃,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就是農村的生活方式。

城裡人吃飯就很有講究了,什麼新鮮買什麼,什麼貴吃什麼,吃不完直接倒掉,這就是和農村的差別,沒有辦法收入決定著消費觀念,農民除了種地也沒有什麼收入,特別的上了年紀,只能靠幾畝地為生,打工不行了,在家還得幫忙看孩子,還得種地,所以種地是這些老人唯一的收入來源。

城裡和農村差別是很大的,農民即使60歲退休了,也能領退休金,但是百兒八十的夠交電費的都不錯,那點錢只是杯水車薪,農民還得繼續勞動,農民就是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民。

為什麼現在種地的越來越少了,年輕人打工也不會種地了,效益太低,一年種地不如一個月的工資,所以現在年輕人一個在家的也沒有,農村現在全是留守老人,農村老人和城裡老人是有天壤之別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嚮往城市。


大海傳媒


不要總拿城鎮六十歲以上老人和農村六十歲以上老人比差距。這不是很明顯擺著的嗎?農村老人二00五年以前為國家作貢獻,拼死拼活養別人,老了落下一身病還要找工做,不然三歺難繼。還要被人說年輕時沒買養老保險,老到死也不要想有養老金。農民年輕時沒買養老保險,難道是他們的錯嗎?難道國家就沒責任嗎?農村老人與城鎮老人沒法比,農村老人在泥底,城鎮老人在天上。城鎮老人六十歲後不用再勞動,每月有幾仟上萬退休金,吃不完用不完,還要花腦筋計算吃什麼營養,吃什麼能長生不老。然後計劃去哪玩哪好玩。還要把花不完的錢養兒子女兒養孫子孫女。多麼地有優越感啊!


中流坻柱


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一樣的是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一天都是一天。不一樣的是農村空氣新鮮,糧食新鮮,蔬菜自家吃的不用化肥不用農藥,城裡人不行。還有一點是提問題者想要的,那就是城裡老人有養老金(但還有許多人沒有),農村老人沒有。但不想說為什麼,只想說有多有少不公平。但這是因為工人是每月將相當於工資的百分之二十八交給了社保了,而且交幾十。(注;企業交的部分也是工人創造的),然後才有的。而農民為自已為兒子蓋了新房子,為兒子取媳婦花費了大量的錢,但卻未為自己留養老錢也未交養老保險,這該怨誰呢?光說農民一月一百多太少,但那不是養老金是老年人的生活補貼,是白給的。即使是養老金的一百多元也是交最低擋一年才交一百元,而發的這一百多元中按一交費計算該領的只有二十多元還有八十多元也是國家補的。為什麼不拿一年交幾千的說說,分明是製造矛盾。’


手機用戶59638394658


有區別但沒法比也不能比。每一個社會群體本身就存在差別,況說一個整體的比較。一對一比更會嚇死人!俗話說:“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先不說農村人和城裡人比,你先在農民群體中比比試試。

1.農民企業家數不勝數,貧困戶還有1600萬,你說有什麼區別?

2.開寶馬,奔馳等豪車的和僅有一輛三輪車的,你說有什麼差別?

3.滿六十週發已享有國家養老保險待遇的和僅拿百把元保障金的,你說有什麼差別?

4.養殖專業大戶和種一畝三分地的,你說有什麼差別?

一個善於總結,從差別中找出自己缺點的人,肯定會更加努力的去主動縮小差別;一個無知無智的人,只能看到差別而看不到自己,所謂“人比人該死”,那麼“死”的就是這種人。

再說和城裡人比。比什麼?是錢,地位,文化,能力,生活環境或是健康理智的心態?

有點亂,沒法比。

先定好自己的位置,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綜合自己的各項數據,找準在農民群體中所處的層級,然後再在城市中找出這類人來比,這是最恰當的也是有可比性的。假如你冒然的去和楊振寧比,那就不用活了。如果說你沒有養老金,那麼就去和城市沒有養老金的居民比,這時,你生活的信心就會大增,幸福感就會提高。

一個人活著還是不要自我折磨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