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和城里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江西农村欧阳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城市里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就此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就目前来看,农村60岁以上老人与城市60岁以上老人生活,没有可比性,他们根本不在一个水评线上。差距太大,距里太远。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历史时代背景所带来的。下面就从城市与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来作分析:


《一》城市60岁以上的老人

在任何一个城市中,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按照法定退休年龄已退休。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都享受到了退休金。有的几千元,有的上万元(较少)。做到了生活无忧,安度晚年。所有这一切都是国家政策给带来的福利。政策给他们规定了交纳保险制,自已从工资里交一块,国家或企业负担一块。到退休年龄领取退休金。这就是目前城市60岁以上的老人。

物质是文明的基础。城市这些老人,每月领着退休金,生活无忧,工作了大半辈子了,休闲轻松了,追求精神文明,益寿延年,都是人之长情。一方面帮儿女照看孩子,有时间到公园散散步,跳跳广场舞,练练太极拳,打扑克、下象棋,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生活。有条件的出去旅游,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这都是物质条件所带来的,也是政策给带来的。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又怎能比。

《二》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

目前,我们再看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为生活而拼搏。除个别体弱者或儿女混的好的,大部分老年人还拼搏在打工线上。生活所迫,实处无奈。农村老人苦老人难,这是不可否认的現实。如果农村这些老人,也有几千元的养老金时,他们也会享褔,也会安渡晚年。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那个年代,国家对农民还没有实施养老保险制。如果农民有养老保险机制时,我相信农民也会交的。不致于造成今天这个局面。这样苦这样难。在过去这些农村老人,为了祖国的建设,出义务工修路、挖河,交公粮、拿三提五统与农业税,就是自已不吃也要交上,这就是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真实写照,是有目共睹的。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富强了,各行各业都享受到所带来的红利。国家对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了养老金。到目前除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外,国家基础基金加上地方政府补加,一般都在每月100一300元之间。由于农村这些老人,当时沒有保险机制,不能交纳保险,造成今天只能领取国家与地方政府所发的养老金。就这点养老金在高消费的年代,又能买点什么呢?远远达不到老年人的生活所需。为了让农村这些老人生活无忧,老有所养,安渡晚年。国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分年龄段制定出政策,提高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金。让他们安享晚年。

通过以上对比,政策导向起着关建性作用。現在好了,国家不仅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与建设,而且农民也纳入保险机制。未来农村60岁以上的人与城市60岁以上的人,差距会越来赿小,同样会安享晚年。也希望年轻人,积极交纳保险,做到晚年生活无忧。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讨论,多多指导,同时不要忘了关注我噢!谢谢!


Xyz薛玉重


每天早晨,天刚亮,我家门前路上就有脚步声了,三五人一串,五六个一伙,说着话,还有的边走边放着音乐,他们是住在县城里的人,去我们村附近的山上,走路锻炼身体的人。

他们年龄大概都在五十岁左右,因为他们以前都是城里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上班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做生意钱赚够了准备养老的人,因为环境优越,工作轻松,生活富裕,虽然都是五六十岁了,,但看他们的容貌和年龄,都比同样年龄的农村人年轻很多,有的城市女人保养的好,五六十岁和农村三四十岁的女人容貌差不多。

这些五六十岁的城里人,每天准时锻炼的脚步声,提醒五十岁的我该准备起床了,七点半要到工地干活,七点之前起来洗脸,弄口吃的,干到中午12点吃午饭,然后又干到太阳落山的七八点才收工。

出门准备去工地时,碰到我们村去干活的老龙,一路几个人,他和那几个今年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一个私人花卉苗圃里干活,顶着烈日挖树栽树栽花种草,干到下午太阳落山收工,每天六七十元工资。

中午,那些五六十岁退休养老的城里人,有的在家睡午觉,有的在公园里树荫下或凉亭里下棋拉二胡打牌聊天。

中午两点,六十多岁的老龙和他们六十多岁的搭档正在汗流浃背的挖树,往车上装树,运到十几公里外的小镇上作绿化带,背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侵透,沾在背上,脸上汗珠滴到挖得坑坑洼洼的泥土里,这个月不下雨的话,他又能挣到一千多元钱,他干了有七八年了,才给他涨到六十元一天,还生怕老板嫌他年龄大不要他们了。

下午六点左右,公园广场上,这些精力充沛的城里人随着动听的音乐跳着广场舞,或者又到我们村附近的山坡上爬山锻炼,或者一路几个人骑上自行车去转一圈。

下午六点多,太阳终于要落山了,老龙他们挖树挖得又饿又累,精疲力尽,快七点了,今天总算又熬出来了。

这就是城里人和农民的区别,六十岁的城市退休者,想把养老生活过得更悠闲更健康更快乐。六十多岁的农民还在拼命的挣钱,维持家里开销,上有八十多岁的老爹老妈,下有还没成家的儿女,或者是上幼儿园或小学的孙子孙女要照顾,至于自己老了干不动时咋办,还顾不上去想那么多。


凡人农夫


我婆婆和公公和爸爸妈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婆婆公公已到古稀之年,有四个儿子,现在每天除了照顾孙子孙女们吃喝,还要为了生计养鸡,牛,羊,猪。一天从早忙到晚。因为西北人的大男子主义,公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麻将闲逛,所以重担全落在了婆婆一个人身上。我问她累吗?她说,累是累点,但闲下来就难受。我父母就不同了有企业的退休金,虽然不多 但足够生活和养老包括看病,他们就我一个女儿,供我上完学,就给我带孩子,现在外孙大了,也基本不用他们操心了,我们和他们也是各过各的了。他俩个每天的生活就是 养生,健身,上老年大学,研究超市打折广告,云游四海,争取多活几年。我都羡慕至极!如果让他们各自交换生活环境,公公婆婆不一定会适应城里人的晚年生活 对每一种生活状态的适应与否,不是看这种生活状态是否清闲 享受,而是它是不是真的适应自己


ZQ6232


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59年以前出生的,这是最悲催的一代人。

幼年,遭遇3年自然灾害。上学,碰上十年浩劫。成家了,兄弟姐妹多,父母有心无力,白手起家。生娃吧,又只许独苗一根,稍有风吹草动,就心惊胆颤。

同样的际遇,城市老人与农村老人,却有天差地别的人生。
城市老人有退休金,按月领取,衣食无忧。农村老人,现在虽然也有了养老保险,但远远不够家庭开销。好不容易孩子成家立业了,人老了,钱也不多了,好歹留着养老吧。

可孩子要在城里买房买车,眼巴巴指望你支援几个。不给吧,他明知你有钱,给吧,你的余生将两手空空。你只有自求多福了。
城市老人退休后,可以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农村是没有退休一说的。有句俗话,80岁的老,砍黄蒿,一日不死要柴烧。活到老,做到老。

城市老人普遍文化程度高,见多识广,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强,在哪里都能随遇而安。

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有限,甚至有许多50后文盲。既没有闲情逸志,更谈不上什么兴趣爱好。既便跟随儿女进城,也难于容入城市生活。

不管城市老人,还是农村老人,都希望他们老有所依。对吧!


村妇琼姑


60岁是人生中的“分水岭”,也是人生中的转折点,过了60岁也就步入了老年生活。农村的老年人与城里的老年人从此的生活都在发生着转变,而转变的结果却有着明显的差别。



等待60岁,就可享受养老待遇。60岁是享受社保的年限,60岁后每月将会享受养老金的收入。城里老人每月等到的二、三千甚至“半万”的收入。农村人每月等到的却是140元的收入。

熬到60岁,基本都脱离工作岗位。到了60岁对于城里人和进城打工者都将离开工作岗位。城里人是自愿离岗,他们将不用上班每月将有退休金维持生活。农民工将“被迫”离岗,他们将面临经济失去来源,被迫返乡养老。



农村人的60岁后还想有份活干。农村老人在种地难以养家想去城里找份活干,60岁的年龄会将你挡在门外,最后只能是守着不挣钱的庄稼免强度日。



城里人的60岁后想着拥有健康。60岁的城里人,从此将彻底脱离工作,转入到退休养老阶段,锻炼健身、娱乐休闲让自己快活的享受余生。

城里老人的有社保养老,农村人凭“啃儿”养老。城里老人过了60岁每月退休金足够养老,而农村老人过了60岁失去工作能力,没有经济来源,只能是依靠儿女来养老。



同样的60岁、同为老人,而在城市和农村他们的生活却有着天壤之别。

农村老人还在想着“干”,尽量减少儿女们的负担,直至干不动的那一天。

城里老人进入到退休生活,以保养身体来减轻儿女们的负担。

这就是农村老人和城里老人在生活上的区别,各位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谢谢!


鹿塬农事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城市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我来说两句吧。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是作为家庭劳动力而朝出晚归,在辛勤劳作,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能力的减弱而使收入逐步减少。

城市里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此时就已经不用干活了。每天东走西串,游山玩水,照样每月卡里发钱。随着年龄的增长,卡里打的钱数越来越多。甚至增长的那个部分,就能超出农民的全部收入。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没有钱了,会向孩子伸手要。孩子有了给就花,没有不给就不花,干什么都能将就。

城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自己的钱花不完,就得给孩子。要了给,不要也得给,反正钱财不能放在棺材里带走。

农村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是有啥吃啥,有啥穿啥。吃的是地里种的,穿的是孩子剩的。就是抽个烟,也是想用自己晒的,总之是不花钱就好。



城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吃的是贵的,穿的是新的。半新不旧的衣服是用来捐的。真的是啥香吃啥,啥得劲穿啥。不然的话,不知道钱怎么花。

农村六十岁以上的女人死了,男人会孤独到老。男人死了,城里找个孤老,挣点零钱,贴补孩子家用,给自己养老。


城里六十岁的老人,男人死了女人没人要,女人死了成了人中宝,找个农村妇女,又是媳妇又是月嫂。伺候的周到,还能陪着睡觉。

农村和城里的老人,不比不知道,一比还真的吓一跳。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农村60岁的老人还依然在劳动,每天风吹日晒,过着简单的生活,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孩子们都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只有劳动,每天吃完饭就去地里转转,拔草、浇水、打药、反正是不闲着,这就是农村老人。

城里的老人60岁退休了,手里花不完的钱,世界很大可以到处去看看,旅游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早晨打打太极拳,接接孩子上学,晚饭后散散步,没有事的时候下下象棋,反正怎么舒服怎么玩,毕竟有退休金,农村老人不行,一天不干就没饭吃,所以他们需要长年累月的劳动,这就是区别。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什么讲究吃饱就行,不挑食,天天粗茶淡饭,喝着玉米粥,吃着自家腌制的老咸菜,特别享受,他们经常说糊涂《糊涂就是玉米粥,农村的叫法》喝不够,老百姓的口头禅,剩饭烫三遍给肉也不换,农民就是这样会过日子,中午剩下的饭晚上烫烫继续吃,他们已经习惯了,这就是农村的生活方式。

城里人吃饭就很有讲究了,什么新鲜买什么,什么贵吃什么,吃不完直接倒掉,这就是和农村的差别,没有办法收入决定着消费观念,农民除了种地也没有什么收入,特别的上了年纪,只能靠几亩地为生,打工不行了,在家还得帮忙看孩子,还得种地,所以种地是这些老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城里和农村差别是很大的,农民即使60岁退休了,也能领退休金,但是百儿八十的够交电费的都不错,那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农民还得继续劳动,农民就是活到老干到老,这就是农民。

为什么现在种地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打工也不会种地了,效益太低,一年种地不如一个月的工资,所以现在年轻人一个在家的也没有,农村现在全是留守老人,农村老人和城里老人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城市。


大海传媒


不要总拿城镇六十岁以上老人和农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比差距。这不是很明显摆着的吗?农村老人二00五年以前为国家作贡献,拼死拼活养别人,老了落下一身病还要找工做,不然三歺难继。还要被人说年轻时没买养老保险,老到死也不要想有养老金。农民年轻时没买养老保险,难道是他们的错吗?难道国家就没责任吗?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没法比,农村老人在泥底,城镇老人在天上。城镇老人六十岁后不用再劳动,每月有几仟上万退休金,吃不完用不完,还要花脑筋计算吃什么营养,吃什么能长生不老。然后计划去哪玩哪好玩。还要把花不完的钱养儿子女儿养孙子孙女。多么地有优越感啊!


中流坻柱


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一样的是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一天都是一天。不一样的是农村空气新鲜,粮食新鲜,蔬菜自家吃的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城里人不行。还有一点是提问题者想要的,那就是城里老人有养老金(但还有许多人没有),农村老人没有。但不想说为什么,只想说有多有少不公平。但这是因为工人是每月将相当于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八交给了社保了,而且交几十。(注;企业交的部分也是工人创造的),然后才有的。而农民为自已为儿子盖了新房子,为儿子取媳妇花费了大量的钱,但却未为自己留养老钱也未交养老保险,这该怨谁呢?光说农民一月一百多太少,但那不是养老金是老年人的生活补贴,是白给的。即使是养老金的一百多元也是交最低挡一年才交一百元,而发的这一百多元中按一交费计算该领的只有二十多元还有八十多元也是国家补的。为什么不拿一年交几千的说说,分明是制造矛盾。’


手机用户59638394658


有区别但没法比也不能比。每一个社会群体本身就存在差别,况说一个整体的比较。一对一比更会吓死人!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先不说农村人和城里人比,你先在农民群体中比比试试。

1.农民企业家数不胜数,贫困户还有1600万,你说有什么区别?

2.开宝马,奔驰等豪车的和仅有一辆三轮车的,你说有什么差别?

3.满六十周发已享有国家养老保险待遇的和仅拿百把元保障金的,你说有什么差别?

4.养殖专业大户和种一亩三分地的,你说有什么差别?

一个善于总结,从差别中找出自己缺点的人,肯定会更加努力的去主动缩小差别;一个无知无智的人,只能看到差别而看不到自己,所谓“人比人该死”,那么“死”的就是这种人。

再说和城里人比。比什么?是钱,地位,文化,能力,生活环境或是健康理智的心态?

有点乱,没法比。

先定好自己的位置,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综合自己的各项数据,找准在农民群体中所处的层级,然后再在城市中找出这类人来比,这是最恰当的也是有可比性的。假如你冒然的去和杨振宁比,那就不用活了。如果说你没有养老金,那么就去和城市没有养老金的居民比,这时,你生活的信心就会大增,幸福感就会提高。

一个人活着还是不要自我折磨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