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飞说:演员不能改动编剧的创作,那不是演员的活儿,要么就别接这个戏。你怎么看?

娱乐是一个圈


郭京飞前段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提到了业内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演员有没有权力来改剧本。对此郭京飞说:“从来不能动编剧老师的创作。对编剧老师的尊敬是你不能动人家的结构。那个不是演员的活儿,要不你就别接这戏。”

这番话其实意有所指。此前曾经有宋丹丹在现场临时改词的情况,引发了编剧界的大讨论,有编剧强烈反对像宋丹丹那样随意改词的行为,但也有人认为可以适当改一下台词,以适应环境和表演。

郭京飞显然是站在前者的阵营里。他对于编剧的创作成果给予充分的尊重。要知道,我曾经问过不少编剧,他们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没有主控权。几乎每一个外行都可以对编剧指手画脚。

比如投资方会觉得这个题材不卖座,就会按照他的想法让编剧去改。制片人拿到剧本又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让编剧改。然后导演、演员全都如此,可以说编剧是一个毫无自主权的工种。

给予编剧应有的权力,是影视行业应该反思的问题。为何现在很多电视剧拍出来不好看,就是因为编剧被忽视。《都挺好》的走红,或许就是因为对编剧的尊重才换来的。


鲸鱼电影


其实郭京飞说的下一句话才是重点,“改了,怎么着吧”

因为郭京飞希望,可以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戏路,在单场戏里调台词,是允许的。台词得由演员来说,能改得更生动,岂不是挺好。章子怡也表达过类似意见,适当的改变,是演员能力的一种体现。


喜剧风格、可爱本性是郭京飞的“武器”,苏家矛盾太深,每天都得吵,不愿观众太闹心,或者看不下去。改了台词,增加了搞笑画面,让观众分清苏明成和郭京飞。比如,苏大强在门口站了一晚上,明成一开门,就被吓晕了,如果不醒来,又得改戏,所以,选择用喜剧的方式,快速转移注意力,效果挺好。

反例就是明哲和吴非,讲道理讲不明白,吵架又不够轰轰烈烈,总是一直拧着。这也是高鑫、高露,在戏里不温不火的原因所在。



郭京飞认为“在单场戏里调台词,这是演员的工作”

他所说的台词包括很多意思:台词适不适合演员说?以及,说这句话是出于什么想法?怎样才能传递人物的心理特征?郭京飞演过很多反派,可以拿捏得有层次感。他总能找到角色的优点,让演技更饱满。


苏明成讨苏母喜欢,一是他嘴甜会哄人,二是因为他可以留在苏母身边。对应到朱丽身上,明成宠妻可爱又真诚,给与朱丽很多安全感。如果角色,纯粹地让人厌烦,那就是失败的,或者说,本色出演的成分居多。恰恰相反,明成这样的巨婴男,居然能为自己啃老的事情,说出一定的道理,让人恨不起来。

同样优秀的,还有他的哥们雷佳音。《我的前半生》里的陈俊生,明明就是精神出轨,却表现出许多无奈,克制到极致,让人主动谅解他那颗爱工作、爱生活的心。甚至怀疑,郭京飞是不是和雷佳音一起讨论过剧本,处理角色,真的神似,而且都是爆款级别。



但是,“演员不能改编剧的创作,这不是演员的活儿,要不就不接这个戏”,郭京飞的观点是对的

首先,要尊重编剧的功劳。其次,按照编剧的架构、节奏来演,这是合情合理的。最后,演员不需要完成所有的台词,管好自己的部分就好。


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就有许多病句,如果全靠演员自觉修改,那还要编剧干什么?再说,有些演员台词功底本就薄弱,更不会咬文嚼字,搞清楚文字内涵。就算专业演员,能及时修正,也架不住编剧“处处埋梗”。台词的整体质量,还是得由编剧把握,这毕竟是人家的工作。演员管太多,岂不是在圈里“拉仇恨”,所以,如果真遇到题中的情况,要么就不接这部戏。

不信就看看,演员不按剧情节奏演,所出现的尴尬场面。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的时候,黄璐和刘芸合作《亲爱的》,其中有一段戏,黄璐根本没演,让刘芸无从下手,委屈极了。凌潇肃是最喜欢即兴编台词的,给人一种“戏霸”的感觉,于是宋丹丹下命令,凌潇肃必须按剧本来,不许改词了。演员入戏是正常的,但突然删减、随意改词,对手该如何接戏呢?



在这个舞台上,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先捋一捋剧本吧”,这是认识角色的第一步。至于熟悉台词,成为角色之后,演员在单场戏里加台词,能否正常播出,那就是导演的问题了。


《都挺好》剧组,基本都有即兴发挥的习惯,而且符合剧情,加强记忆,更加到位

先说郭京飞,“形容明玉是灯塔水母”就是他改的台词。还有许多地方,都能捕捉到郭京飞的影子,“不图你老,图你不洗澡吗”、“没事,我坑多,我不怕”、“你怎么不把故宫买下来啊”、“白宫她都能签单”、“你是不是觉得远程操控特帅啊”、“不然你以为,你身上小公主的气质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台词调整之后,氛围没那么沉闷,让郭京飞和苏明成合二为一了。


再说朱丽,她去医院求明玉放过明成,看到明玉的样子,发自内心地心疼明玉,超出剧本提示的情绪,这场戏的处理,算是一种临时调整。也衬托了康群智老师的表演,先安慰明玉,才是合理的,毕竟是亲戚,正好也展现了母女关系。这样更有生活气息。

紧接着是倪大红,把即兴发挥,做到了淋漓尽致,成就了许多经典台词。一句“蔡根花宝贝”,让小蔡(涂凌 饰)笑场很多次才完成表演,老年版男友力真鲜亮。也可以瞬间带小蔡入戏,“你是哪儿人”、“你脚抬一下我看看”,其实都是倪大红临场加的台词,看小蔡的真实反应就知道。以及,苏大强对丽丽说那句“我想喝手磨咖啡”,也是他加的,倪大红老师才华横溢啊,关键是台词存活率还高。



最后是蔡根花宝贝,涂凌的做法比较特别。比如:边说台词,边展示干活多利索。念诗的时候,设计了一些舞蹈动作,从形体表现,让角色有一种乡村活力范儿。所以,才会觉得小蔡和苏大强在一起,或许挺好的。


大家都很厉害,遇到再好的编剧,也保持了演员的创作能力,适当发挥,让表演更形象。但对于整体结构,就不必操心了,那不是演员该做的。

这样的分析,你赞同吗?

喜欢此文的话,记得加关注。


娱乐新宠


我不太认同郭京飞说的话。

演员不能改动编剧的创作,那是在极其理想的情况下,编剧把剧本写得非常好,才会让演员舍不得改动。像之前郭涛和梅婷主演的《父母爱情》,因为编剧是原作者,她把台词和场景写得太好了,所以剧中两位主演一个字都不舍得去改动,就连导演要删戏都被他们阻止了,生怕浪费了一场好戏。

但是这种情况其实在娱乐圈是不多见的,因为像国内目前的制作环境,几年能出一部国民良心剧就非常不错了,还奢求每一部都有《父母爱情》这样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有些瑕疵的剧本,演员和编剧以及导演商量之后进行适当的改动,说不定会比原来的版本要更好。

别的不说,就拿《琅琊榜》和《伪装者》来说,拍摄现场也是经常改戏改台词的。因为剧本涉及的台词量非常大,很多时候原著作者不一定考虑得周全,有些故事逻辑和人物的言辞可能会欠妥,这个时候有经验的演员作用就非常大了。很多时候,演过各种戏种的实力派演员,比编剧要更了解影视剧的拍摄,这是实话。

所以总的来说,演员不是不能改动编剧的创作,但是不能做戏霸。像翟天临之前拍《兰陵王》的时候,直接把自己一个配角的戏份改到了和男主角冯绍峰一样多,连编剧的主题内容走向都变了,这种做法就让人很难苟同了。如果当初不同意编剧的剧本可以不接下这个邀约,但是不要把人家的内容推翻重写,这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

星途迷影


我曾经做过接近20年的“编导”工作。

当然,不是专业编剧,不是专业导演,也不在影视圈,只能说跟题目中说的东西有一点擦边。不过也是老老实实写文字稿,设计电视画面,然后交由镜头前的人去表现,所以对这题目也算有一点点发言权。

毕竟,编剧算幕后,而且是整个制作链条的第一环,理论上担负着总体的设计——至少是台本的总体设计——但实际中,往往自己设想的东西和最后被人表现出来的效果是有出入的。在我多年的工作中,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所以,我可以说几句。

一、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台前幕后谁说了算的问题。

影视节目一般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制作步骤分前期和后期。如果是大制作,前期就需要主要成员集体碰面明确方向,包括导演、编剧、摄像、主演等等都要一起讨论,这些就是所谓主创了。但实际上大概是为了节省成本,一般都没有这么大阵仗,通常就演变成流水线式作业。前期是编剧导演费心,中期摄像演员照本子拍,后期导演剪辑包装成品。

而最最简略的流水线,一般就是编剧最先干活,完稿交给导演,导演搭建班子、组织拍摄、最后剪辑完成。这种模式下,编剧其实交稿之后就没事了,后面的负责人是导演。编剧一般只需要跟导演对接,交稿之后导演可以有多大的权限改剧本,可以改到什么程度,只要事先约定好,编剧就完事脱身了。至于实际上这剧本是导演改的还是演员改的还是其他人改的,编剧既然已经授权,就不用管这些细节了。

但这种简单清爽的关系,很少在现实中出现。现实中,往往编剧也是剧组一员,也在导演麾下工作。同时,作为剧组一员,也很难真正做到只对导演一人负责,一般还是要有合作精神,尽量让大家都满意。

于是,最头疼的情况就会出现:大家在具体拍摄时有了意见分歧,不管实际的出发点是什么,往往都是一副“我是为了节目好,我是经过专业考虑的,我提出这个意见是值得充分考虑的”的姿态,这时该听谁的呢?

理论上很简单,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听导演的,二是谁专业就听谁的。

第一种方式先放一放再说,先说第二种。

第二种其实是“正确的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能给人带来心理优越感的词,国人对待这种类型的词往往会有拧巴的表现:心里都认为别人没有自己专业,嘴上却要谦虚地承认别人并非不专业。

专业鄙视链,是长在心里的。

假设是演员和编剧就改剧本的问题有了意见分歧,于是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演员先是承认编剧的思路有道理,然后再从演员表演的角度说一通“专业”意见,意思是委婉地暗示编剧不懂表演。

编剧先是称赞演员的专业水准,然后再从头解释一遍剧本为什么要那样设计,意思是委婉地批评演员不懂编剧。

双方都承认对方的工作和自己的同样重要,其实心里真正想的是,就你这剧本(演技),要不是我的表演(故事)兜着,还不给观众笑死!——都认为自己比对方重要,认为一出戏的成功,主要的功劳在自己而不是在对方。

这个问题看起来也不难解决,争执不下就交给导演裁决吧,这就回到第一种方式了。

但其实第一种方式也是“正确的废话”。

通常会出现以上那些争执的例子的,一般都是具体岗位的职责分工和主次位置不明确的剧组。换言之,这个剧组的导演往往就是不喜欢或者没办法做到职责分明的那种人。

这样的导演,要么没有足够的威望平息分歧,要么没有足够的能力一锤定音。他本来就巴不得你们有分歧的人“自己商量解决”,还指望他把责任揽上身?

说白了,职责分明,是一件说来简单实际复杂的事情。

二、拿我以前的工作举例。

我们的节目没有设置导演,有编导、监制、出镜的主持人、摄像和后期。节目模式有相对固定的套路,一般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完成制作。

这种情况,如果制作过程中有不同意见,谁是最后说了算的那个?

我工作十几年才真正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我一直天真地认为,一个制作团队中,每个岗位应该权责分明,权力越大的岗位,责任也应该越大。那么像我们这种模式,谁才应该是那种权力大责任也大的关键岗位?

我一直认为应该是编导。

理由一:轮值流动的人员,怎么说也是组成了临时团队。如果真的是不需要核心负责人的流水线式制作流程,那就完全不需要团队,只要严格遵循固定模版,值班人员根据实时数据进行修改就是,类似股票实时数据播报之类的节目。但我们的节目设置了编导和主持人,就意味着有一定的创作要求。既然是创作型节目,主创就该是核心;

理由二:我们的主持人是不写稿的,他们只是在镜头前念编导写好的稿。这就有点类似演员和编剧的关系。而我们的编导不但要写稿,还要设计画面呈现的具体内容,交由后期制作完成,最后还明确规定要“对节目内容把关”,这在我看来,就等于宣告了编导的核心地位。因为编导是唯一一个需要从前期撰稿到后期审查全程参与的岗位,工作量最大,责任最重,不就等于权力最大么?所以,如果主持人或其他岗位对编导的稿子有不同意见,最后决定改不改的应该是编导,编导不就等于编剧加导演么?就算认为编导的地位和别的岗位一样,导演总该是最后拍板的人吧?我们的节目既然没有设置导演,却又明确规定节目内容如果出问题是由编导负责,那自然应该是编导说了算啊!

没想到实际完全不是这样。当我发现编导仅仅是工作量大、责任重,但却没有相应的权限时,我开始注意到,其实我们的“团队”中,默认的领导是监制。

但我表示不理解:

1.职责规定中,从未明确监制是总负责,只说监制是“对技术把关”。在我看来,这至少表明监制的权力和编导是并列的,分别是不同部分的负责人;

2.实际值班时,总是编导独立撰稿、独立设计好节目的画面效果,再交由监制分配给主持人和相应的制作人员去完成。有的时候,略过监制直接和制作人员交接也是可以的。监制本身并未规定要做什么具体工作,只是作为全程的“技术支持”观察制作进程,并根据情况进行临时的程序调整——这确实像是导演的活儿,但我们的节目有一点不同:监制指挥调动的岗位不包括编导。编导稿子如何写,是编导自行决定,不是监制要求。而且,监制名义上也和编导一样全程跟进“把关”,但在前期的编导撰稿阶段,监制是不参与的。相反,编导却被要求一直跟进到节目制作完毕。

3.在我看来最有说服力的一点,是业务之外的行政结构。在业务科室中,所有编导单独组成一个科,我是科长。节目中其他岗位的人员,包括监制、主持人、摄像、后期等等另外组成一个科,当然,科长一般也是监制。

我以为,就算不考虑编导实际工作负荷比监制大、节目中“内容把关”比“技术把关”更重要,这些设置至少说明编导和监制在节目“团队”中是平行关系,怎么可能是编导接受监制的指挥呢?顶多是并列,不存在谁指挥谁,类似双导演吧。

但是,要把节目做好,双导演其实是危险的,双头指挥就等于没指挥。

于是,为了明确谁才是真正的“导演”,我一直在折腾。折腾了十几年,我渐渐明白了,其实岗位名称什么的都是虚的,“团队”中真正的核心,是具体的人。真正的大咖,不管名义上是什么岗位,都是最有话语权的。而分量不够的人,即使名义上是导演,是负责人,实际上也是被架空的,没权限的。

关键在于,这是一种身在其中的人才能心领神会的“潜规则”,绝对不会白纸黑字写出来的。如果硬要死抠白纸黑字的条文,就会像当年天真的我一样,陷入永远的想不通。

个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劣质的文化,表里不一,名实相悖,误人误事。

于是我作死地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了很多次:

——要求明确职责。如果编导没有相当于导演的权限,就给编导减负,不要要求编导写完稿后继续参与制作。

——要求明确职责。如果监制才是相当于导演的核心岗位,那么即使不给编导减负,也应该增加监制的责任。比如监制应该在编导写稿阶段就参与工作,提出意见,节目内容出问题,应该由监制负责而不是编导负责。

——要求明确职责。既然以专业性为由,只要写稿配图表之类的活一律叫编导干,那么就不允许其他岗位人员擅自改动编导的设计。如果允许其他岗位人员有这种修改权利,那么也应该要求他们能够承担部分编导工作。

总之,我就要求不能双标。不能干活交给编导,责任交给编导,权力却不给编导。我认为这极不公平。不公平的机制,最终会损害事业,让人寒心。

但我的要求统统没有结果。

我当时自以为问心无愧,又自认为挺身而出舍我其谁。毕竟,如果我不较这个真,最多是我手下的编导受累没地位,我自己是不受影响的。我是科长,是所有编导的“头”,我负责编制编导轮值表,负责培训和考核新编导,负责制订所有跟编导有关的规程。一句话,监制管理所有其他岗位,但编导的管理是我负责。

而且,要论资深,我跟那些老监制一样资深。老监制可以轻视新编导的专业水准,但是不能轻视我,毕竟节目的很多框架和标杆都是我设立的。哪怕不看专业资格只看行政地位,我是科长而有些新监制不是。

所以无论怎么说,即使是以人而不是以岗位定真正“核心”的“潜规则”,我也应该是受益者。换言之,不管我在“团队”中的名义是什么,我实际就是“导演”了。

其实我所有的折腾,就是想把实际地位明确下来,想推动一种名实相副的,至少在我看来是光明磊落的“明规则”的制度建设。不要说一套做一套,不要让人无所适从,不要台下交易,不要私相授受。

我万万没想到,我折腾的东西,本质是撼动“潜规则”。而这种东西,是不允许撼动的。

所以折腾到最后,我彻底明白,我一直困惑的职责不分明,不是失误不是意外,是某种力量刻意为之。浑水才能摸鱼,这种力量如此强大,当然是有很多适应了的人,从中尝到了甜头。

而鲁莽地搅局的我,折腾到最后已经无路可走,只能离开。

三、说到这里,其实题主的问题,答案已经很清楚。

不用管郭京飞说什么,也不用管其他答主举例的宋丹丹说什么。能够说出来的都是场面上的无懈可击的话,“明规则”。但实际情形是,谁大牌,谁就是实际话事者。

比如,郭京飞如果某一天成为国际巨星,演艺生涯如日中天,那么一般的小编剧和小导演都会听他的。他不改剧本是他的涵养,但如果他要改,不管编剧和导演心里怎么想,表面一定唯唯诺诺,遵从且赞扬。

反过来,如果郭京飞遇到了某位国际知名大编剧,那么恐怕他对剧本再有意见也不会提,甚至,咖位不够的话,就连导演在这位大编剧面前也只能唯唯诺诺。只能是编剧老师写啥他拍啥,不会反过来指导编剧写作。

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有没有例外?有。

要么是大家咖位相当,那就表面上和气一团互相尊重,剧本改不改,怎么改,商量着来。强势一点的或者能赢,但一般都是因为对方有涵养,而不是真心接受了“专业意见”。

要么是当中有人属于不知趣的愣头青,不考虑咖位只知道认死理。通常这种人会死得很快,像文艺作品中因为死磕反而引来大咖欣赏的戏码,现实中并不常见。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周星驰《新喜剧之王》里王宝强拍戏那一段,看看剧中这位“过气明星”如何和导演暗飙话语权。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强大脑》八卦事件。除了这档节目,有谁知道还有什么节目里,制片人俨然是老大的?而且是一骑绝尘一言九鼎那种绝对的老大。

比如工作性质和我以前的工作相近的朋友,你们一定知道如果有“上级领导”加入节目制作意味着什么。就像我曾经口不择言地对人吐槽,是否领导写了错别字我都得照抄?

如果你精通人情世故,自然知道这样说话的人,死得不冤。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最近的《都挺好》确实让郭京飞又火了一把,早在几年前,第一次了解郭京飞是在电视剧《龙门镖局》。最初以为他是偶像派,看过《都挺好》才发现他是不折不扣的实力派演员。



对于郭京飞所说的改动编剧这个事,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演员想更好的显现自己,编剧想的是整个故事的贯穿性,而导演则是两者中间的调和剂。相信看过《喜剧之王》的观众对其中的一段肯定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星爷扮在片场问导演:可不可以加一点自己的元素在里面?导演敷衍地说:随便你怎么样。结果导演刚喊开始,星爷没反应过来就立马倒地。而在《都挺好》这部剧中,有一段郭京飞和广场舞大妈一起跳广场舞那段,据说剧本不是这么写的,是郭京飞自己发挥,导演感觉效果不错,就保留下来了。其实很多经典镜头都是演员临场发挥,属于无心栽树柳成荫吧。



不管演员改动编剧也好,还是导演坚持剧本也罢,相信都是出于一个目的,那就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留下更多的经典。


皮尺测量部皮蛋


演员和编剧的战争的问题由来已久,这绝对不是一席话就能够解释清楚。

宋丹丹当年就曾经说过:“拍戏不是拍剧本。”当时宋丹丹这句话就是嘲讽了编剧宋方金,随后编剧宋方金发长文回应,宋方金表示自己的剧本被宋丹丹该的面目全非,为了表示礼尚往来,宋方金也暗讽宋丹丹作为小品演员不懂剧本。这件事情导致后来宋丹丹和编剧界的大战。后来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宋丹丹也曾经吐槽了剧组准备的剧本,可见宋丹丹本人对于剧本有着强烈的个人观点。

那么宋丹丹就是错的吗?这也不一定,有点演员有时候就是喜欢临场发挥,最为经典的镜头就是《无间道》,这部电影中有大量的戏都是演员的自我发挥,他们已经跳脱了剧本,但是效果很好。

香港导演还有另外一个做法更加激进的导演,那就是王家卫,这位导演拍戏甚至不用剧本,他就是依靠演员的临场发挥和自己想法创作电影,很多演员都是因此对王家卫怀有很大的意见。但是不得不说,王家卫教会了很多演员怎么演戏!

那么郭京飞的说法有错吗?实际上他的说法并没有错。演员和编辑之间的战争实质上是表演上的分歧,但是这个问题太大了,于是郭京飞进行了简化。郭京飞支持演员在自己的戏份上进行再创作,但是他不认同演员甚至改掉剧本的结构,这是有原因的。

国内的电视剧发展其实远远没有美剧的水平,美剧在电视剧上的工作细化的很清楚,可是国内的电视剧很多时候都是职责不分,所以如果演员擅自改编剧本,那么制作方完全不用工作了。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演员是带资进组,他们的确是会对剧本进行改动,所以国内有些电视剧长到离谱,有一些电视剧动辄50集以上,但是剧情十分不紧凑,这就是因为一些演员既没有实力又乱改剧本。所以具体事情具体看待,郭京飞对于目前国产剧的剧本意见上三观很正。

圈内人,圈内事,我是“青竹乐娱”,关注我,带你看业内最全资讯!码字不易,记得点赞哦,比心!


青竹乐娱


郭京飞谈演员的素养!

大家好,我是三寸不烂之毒舌!虽然郭京飞作为一个演员的可塑性不太强,但是对于他今天的观点,毒舌还是表示赞同的!

先说第一个观点:演员不能改动编剧的创作!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编剧就是搞创作的!演员就是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将剧本中的人物活化。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我们来看看,如果演员干了编剧的活将会造成怎样毁灭性、不可控的结局。毒舌观点,演员和编剧剖析人物是可以的,这是纯学术性的,是为了更好地诠释人物形象,但闹至“不改就不演”的程度,就是nozuonodie了。装X装大发了,会让人厌憎,难伺候!耍大牌!直至演员自身形象跌损。其实,很多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公用的,人家一串台,你在业内就别混了。“业内封杀”这四个字断送了多少装X的演员,不能长点心吗?改剧本的演员情商得有多低呀!

再说第二个观点:要么就别接这个戏!

修改编剧的剧本自然不是演员的活儿!正如郭京飞所说,演员进行二次创作那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但毕竟,二次创作只针对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剧本本身,所以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沟通刚好的解决的。

演员擅长塑造人物形象,更应该懂得好的剧本才能助力演员自身事业的发展,而不是添堵。能驾驭的角色才会游刃有余,反之就不伦不类。然而,说的轻松做起来就变味了。当演员还是演员的时候,经纪公司主导一切,演员几乎没有自主力;当演员变成明星的时候,经纪公司会尊重明星的意见,此时或有些许自主力,但掌控方依旧是经纪公司。譬如,离开一个公司,甚至连艺名都要被收回!这是什么道理?简直是混账条款,如此屈辱的条款,那么艺人在签约时,就应该考虑到,别到离开了才恋恋不舍。就像前两天一条新闻上说的,一女子和别人发生了关系,却发现自己得了病,要医药费无果后才报警告强奸,这叫什么事儿。

综上所述,作为演员要有骨气就别接这个戏喽!然而,这年头骨气多少钱一斤?演员真的能做到吗?都知道生活不易,那么不能改变,就学会适应和享受过程吧,尽力做到最好才是演员的本分,才是对观众的尊重!


三寸不烂之毒舌


这句话没一点毛病!

(1)演员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并不是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可以干涉其他人的工作;就比如我请你来做一件事情,需要按照一个流程,你最后是完成了这件事情,但是我一系列的流程你没有一个完成的这就是你的原因了。

(2)身为演员你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只有有自己见解的演员才称的上是一个好演员;但是,你也只是一个演员,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有实力到可以干扰导演编剧的活,那样只会让人反感;你的见解导演接受的很好,没有接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一定要按照你的想法,因为你的职业只是一个演员。

(3)郭京飞在《都挺好》这部剧演技真是炸裂,看他的表演能轻易的被他代入情景中,或咬牙切齿,或感伤。值得推荐观看的一部剧;加油、加油、加油!

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一下吧;谢谢!





影评先生社


说起演员改动编剧剧本的问题让我想了之前一件很火的事,就是宋丹丹在《美丽的契约》中改动编剧方文金的剧本这件事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两边也都是各执一词,方文金认为演员改动自己的原创是不尊重的行为,而宋丹丹认为我们演戏是为了给大家献出一个更真实更精彩的故事,你某个地方不合适不真实就应该改,我也不是闲的没事改你的剧本玩,找你麻烦。

我前段时间再看一本书,是成龙的《还没长大就老了》,在这本书里有一段我印象很深,他讲的是成家班在好莱坞拍电影的事,他说在美国那些老外在片场的分工是很严格的,每个人的事务很明确,其他人不准插进来干他的活,不然那是对他的工作不尊重,比如说道具组,这边拍戏需要一个道具,只能等道具组把道具拿过来,哪怕是有什么问题或者道具组拖拉很慢,演员和导演只能在这等着他们。更不要说改动编剧的剧本了,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中国的这种现象还是美国的那种文化,这是文化的差异性,但它存在就是有存在道理的,宋丹丹的事情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其实大家拍戏都是为了给观众一个更好的展示,演员和编剧是一个合作关系,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好好坐下来共同去商讨,把问题解决掉,让双方达到一个共识。如果不像这种问题出现,那就像郭京飞说的那样就别接这个戏。我认为演员可以挑到好的剧本,这样的话就不再需要改动剧本了,同时演员都这样做,那些破剧本没人接,也就就慢慢的不会再出现了。





李强聊娱乐


最近非著名演员郭京飞有点欠啊,一边在《都挺好》中求生欲极强的要与“苏明成”划清界限,一边又在《暗黑者3》继续上演画风清奇的奇葩神探,文能破案武能与广场舞大妈一决高下,演坏人惟妙惟肖又有可怜之处,演好人骨骼丰满亦有阴暗的一面,诠释人物形象到位,进可高大上,退可装流氓,求生欲极强,自觉的要与参与众筹暴打苏明成的队伍和给郭京飞买粉底的队伍。作为演员十分清醒,认识到自我的身份,同时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演戏、创作,会因为中年演员缺乏市场而困惑,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些人靠信仰活着,一些人靠欲望活着,一些人靠悲伤活着,一些人什么都不靠也可以活着。尊重他人亦尊重自己的选择,成为演员,就要有演员的修养和素质,要么就别成为演员接戏。

外在尊重他人的职业。如果对不了解的事情横加干涉、指责,是不专业的、不理智的做法。郭京飞曾说过:“演员演不好是导演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同样编剧编的不好,是创作架构的问题,是叙事风格的问题,跟你演员没有关系,你也不能跨界去干涉别人的领域、指责他人的专业。如果每一个好演员都是好演员的话,每一个剧本都是好剧本的话,就没有烂片了。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但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获得肯定,把潜质发挥出来。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演员好不好、这个编剧写的怎么样等等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带着恶意,心态失衡,办什么事情都带着戾气,总以为自己可以支配全世界,学会尊重别人的专业,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尊重。

内在做一个演员的自觉。演员是指专职演出的人,是一种职业。郭京飞也曾有过一段装13年少轻狂的日子,排练的时候必须是他说的算,看别人的戏只要与自己观点相左立马就走。但是把表演当成事业之后,郭京飞的发展轨迹并未朝着唯我独尊的方向脱轨,反而靠自己贫嘴欠抽的形象杀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演艺道路。关于戏好和人红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没关系,《武林外传》很好,可是不是你郭京飞演的有什么用,《龙门镖局》是由郭京飞创作表演的,不能超越却也得到了认可。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演员这个职业本来就很容易自我膨胀,怕人喜欢压力大,又渴望得到人的关注,拧巴的不行。正视自己,别再作精。

郭京飞是一个宝藏好演员,耍宝卖萌犯贱样样精通,好演员值得被更多人认识,赶紧摆脱超二线演员的尴尬局面。我是波波,欢迎关注,关注波波带你吃瓜看剧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