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去產能倒逼產業變優變“輕”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河北省大氣汙染綜合治理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2018年河北省堅持主攻治本,加快結構調整,啟動實施新的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執行更加嚴格的環保、能耗、水耗等六類標準,六大行業均超額完成年度去產能任務目標。

總產能減下來,優勢產能“走出去”

作為鋼鐵大市,唐山市在去產能工作中率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2018年,唐山市將河北省下達的產能化解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縣(市)區和企業,共安排壓減7座轉爐、7座高爐,安排1146萬元專門用於去產能企業職工安置。截至2018年底,唐山市共壓減鍊鋼產能500萬噸、鍊鐵產能298萬噸,超額完成總計781萬噸壓減任務。

總產能要減下來,優質產能要有出路。

“隨著張家口、唐山區域鋼鐵企業退城搬遷的推進,河鋼將產生800萬噸長材、900萬噸板材產能的閒置,我們需要為這些裝備尋找再投資的機會。”河鋼唐鋼公司董事長王蘭玉說,繼河鋼塞爾維亞鋼廠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樣板之後,河鋼還在繼續推進“走出去”。

推動鋼鐵、水泥、玻璃等優勢產能“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不僅加速了河北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的歷程,也促進了河北本省產業結構調整深度推進。

2018年,河北省超額完成了六大行業年度去產能任務,共壓減退出鍊鋼產能1230萬噸、煤炭1401萬噸、水泥313萬噸、平板玻璃810萬重量箱、焦炭517萬噸、火電55萬千瓦,鋼鐵“殭屍企業”全部出清。列入年度計劃的28家重汙染企業全部完成搬遷改造。

向結構去產能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

24萬噸高強鋼建功港珠澳大橋,重軌鋪到“一帶一路”沿線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首卷最高強度級別薄板坯流程熱成型汽車鋼下線……過去的一年,河鋼集團及其各子分公司積極轉型升級,推動鋼鐵產業鏈條向先進製造業縱向延伸、橫向拓展。

去產能給河鋼集團帶來的一個變化是,鋼鐵總量少了,但產品精了,產值高了。這是鋼鐵企業發生的變化,也是河北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河北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關小促大、保優壓劣,推動總量去產能向結構去產能轉變。

為了推動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唐山市編制完成了《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和《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按照規劃,到2020年唐山將全部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100噸以下轉爐和180平方米以下燒結機,鋼鐵企業由40家整合至30家以內,產能壓縮到1億噸。

破立結合,產業結構首次呈現“三二一”新格局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破立結合、消長並舉,推動河北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突破。

“2018年,河北省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比重首超第二產業,躍升至河北國民經濟的第一產業。”河北省統計局局長楊景祥近日向記者披露稱,2018年,河北省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17年的9.2∶46.6∶44.2調整為9.3∶44.5∶46.2,第二產業比重下降了2.1%,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2%,產業結構首次呈現“三二一”新格局。

“河北省產業結構的這一變化,實現了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標誌著全省經濟發展出現新格局。”相關人士表示,新格局的形成是河北省深入實施去產能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等政策措施效果的一個顯現,也是近年來河北省大力推進服務業發展取得的明顯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