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以后科学可以发展到把人分解成粒子,然后超光速飞行去星际旅行,最后合体?

懒的抬不起屁股


首先,这是一个超级棒的问题,涉及到了“人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人真的只是一坨原子?

那就请问一下,人到底是什么?是一坨原子构成的生物?如果是,只要把这些原子聚到一起就能成为人么?如果把这件事情比喻成汽车就好理解了,如果有一堆钢,你能说这一堆钢就是一辆车么?其实不能,所以其实构成人本身的原子很重要,原子有序的排列很重要,但是有序的排列之后,就能成为人么?那意识呢?它也仅仅是原子有序排列就可以的么?我们无法下这个断言。

其次,我们其实根本做不到把原子有序排列,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在最后守着呢,我们根本无法记录下准确的原子排列信息,并把这个信息传递过去。假设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些。

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引发的伦理问题

那我们还可以假象一下,比如:以后你在上海生活,去北京上班。每天你都要走进一个原子拆解车间,极其会被你摧毁,把信息传到另一端,组装起另一个你,下班回来也是这样。听起来还可以接受是不是?

如果有一天,原子拆解车间的机器坏了,另一头造出了一个你,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两个你,那你该如何应对?是摧毁北京的他,还是摧毁上海的你?那你到底又是谁呢?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所以,我觉得分解成粒子这种不算很靠谱,如果还想实现超过速,科幻里还有一个理论上或许可能的理论:虫洞。也就是星际穿越里用到的那个,按照目前的理论,虫洞只存在于量子世界里,所以要打开这个虫洞,需要灌入负能量,打开到足以让人安全通行的虫洞,也需要宇宙总能量的6倍,所以,其实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钟铭聊科学


第一,如何把人分解成粒子。

第二,如何实现超光速飞行。

第三,如何把粒子在合体成人。

首先,粒子是小于细胞的物体。而生物存在的形式为细胞。如何把细胞分解后再合成且仍为原来的细胞不发生变化。这已经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科技问题了!

想象无限大,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古代君王很多修仙炼丹,但求达到长生不老。反复几千年仍无法实现。如果真的实现了这种假说,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实现细胞替换。长生不老,是不是也可以实现?


五洲探秘


这个问题属于科学领域吗?不是?属于科幻?也不是!把这种问题归为玄幻或许更合适,甚至玄幻情节也没有如此离奇!

人类确实是有最基本的粒子构成的,但人类拥有的原子数量是我们无法理解和想象的!且不说我们能不能把人体分解为基本粒子,就算是能分解,如何保存这些粒子?

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保存好这些粒子,更需要保存好粒子的组成结构信息,不然的话如何把这些粒子重新构建成人?

万事万物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构成的,只是组成结构不一样,如果没有组成结构信息,重新组建的粒子就很可能不是人,而是一堆石头!

再者,不要自以为是地想象把人体分解为基本粒子就可以光速甚至超光速飞行了,你有没有想无论分解成什么样的粒子,粒子的质量总和不还是人体的质量吗?质量一点没有变分解不分解有什么意义呢?分解之后再合体就相当于“掩耳盗铃”!认为分解成基本粒子方便带走?你带走的不还是一个人吗?


宇宙探索


这种想法毫无新意,很多太空歌剧都把这个概念玩烂了。作者把人体想象的太过简单,以为这是搭积木一样的简单累加,打散了再搭建起来即可。要知道,一个人体组织差不多由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原子构成,这些原子的组合构成非常复杂化的量子信息,想要破解这些信息,需要强有力运算的计算机。全世界的计算机加起来都做不到这点。也许要把计算机造的有太阳系那么大体积才有可能。

再说,量子力学有一种已经被证明的特性,即未知量子的信息不可能被完全精确的复制。人体其实就是巨量的未知的量子信息构成,计算机要破解这些量子信息,就会干扰这些原始信息,复制之后的量子态信息与原始的量子态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即使把人所有的组织分解后再重新组合,总会丢失一部分原有的信息,这样被组合的人类也就不是原有的人类了。

当然,人类想要实现宇宙旅行,光速都不够,所以需要超光速。如何实现超光速,又不违背相对论法则,目前还没有确凿结论。虫洞学说比较盛行,但已经被证明可能性不大。维系一个让宇航员安全通过的尺寸达到一定的虫洞,需要很巨量的负能量,而这个无法实现。但是,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也许未来人类可以找到新的理论。


怀疑探索者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要把一个人所有信息分解重组,数据量庞大,最重要的是人的意识无法复制,复制出来也不是原来意识了,人的脑部活动,神经传输数据方式都是生物电,复杂环境和技术条件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客观事实,就如那克隆人克隆出来的只是个高仿躯体而已,不是他了。我觉得未来最好旅行方式是精神投射,比如说再其他星球创造机器人或者生物躯体,对本体和遥控躯体进行量子绑定,就如我们现在玩的3d魔镜一样,如果加上感知传感器,和真实又有何区别那?如果进行精神投射会更加高级,更加真实。未来星系开发,星系旅行这是最好方式,本体如果做的足够保护和生命维持,可以长生不灭,可以不断精神量子投射,在各个星球生活,并且星际旅行时间问题也不再是问题,本体得到保护,复制体可以无限使用,今天我们投胎转世也未尝不是如此。


紫翼之痕


这首先是一个伦理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科学问题。

如果可以把一个人分解成粒子,然后又毫无差错的组装起来,还需要超光速传递吗?

物质不是问题,信息才是正解。人与人,甚至大多数动物,在物质成分上差别不大。真正的差别在于分子的组成结构,分子的空间排列顺序。如果能破解这些信息,还能“3D打印”,人类就可以从肉体和思想上克隆另外一个人。没错,只要脑部粒子排列也一模一样,记忆和思想就会一模一样。



最难的就是脑细胞的克隆,如果不能做到,把人分解传输后,组装的是另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只要把信息传递过去,可以在其它多个地方同时克隆出相同的“一个人”。


题主所畅想的科技会严重扰乱现有的社会结构,在伦理上不应该出现。


飞鱼科普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这是很玄幻的一个问题,包括电影中都没达到如此想像。任何物体,物质包括宇宙都是由粒子,原子,分子等等微物质组成。虽然把一个人分解成粒子等微物质,而且这些微物质都在,然后在把他合并在一起,我肯定的告诉,那合不出一个人呢。打个比方;地球上的飞机,火箭,我们把它拆了,然后还要按原来的装上去才有可能达到原来的作用。粒子也是的,本来粒子就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难道你把人分解开来,又把它揉成一坨他还是人吗。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除非把微物质,微观世界研究透彻之后。就好比我们骑车飞机,我们已经无比了解的。


523334335


人类若破解意识所有奥秘、能自由操纵量子,倒是有可能将人传送,但即便是分解成一个个粒子,也不能超光速,粒子虽然质量微小,但达到光速也需要庞大的能量支撑。

大脑是形成意识的场所,但是目前对大脑学习、记忆等具体过程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只是根据大脑活动和一些疾病等研究出了大脑的一些功能分区,每个分区都主要控制着一些功能,但却不尽于此,还与其他区域发生着复杂的联系,由于人类不可能观测大脑每一个粒子的运动,大脑中用于传到信息的物质也可能还有未发现的,也就还没有破解意识的所有奥秘。现在知道的是大脑如果高度损毁,意识就难以存在,将人体分解成一个个的粒子后,也将面临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将粒子重新组合成一个具有相同意识的人。

微观粒子的活动规律人类目前也没有完全破解,对原子的描述还是运用概率云的方式,能确定大体的运动范围,却不能准确预知每时每刻会是怎样的模样,也就无法分解并且重组出来一个人,量子层面的物质运动规律对人整体会有什么影响,现在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再说粒子的运动问题,虽然它们的质量很小,但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强子碰撞机,也只能尽可能地将一小团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就这还是在消耗大量能量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人体光细胞都有60万亿,更小的粒子万万亿,加速到接近光速消耗的能量都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超光速旅行实现的办法可能只有通过科幻作品中的“虫洞”,一条将不同时空区域联系联系起来的通道,理论上可能存在,实际上还没有观测到,但就算找到了,通过这东西进行星际旅行,也可能需要曲率飞行器才行,也不是能简单实现的。


来看世界呀


探测单个潘光子?门都没有!

谁能探测到单个潘光子,谁就是宇宙之神!

光子探测器的自发噪声电子数量远不止1个。

只有当光子激发的电子数比自发噪声电子数多时,才能探测到光子。

1个光子最多只能激发出1个电子,当自发噪声电子有n个时,光子计数器能够分辨的光子数最少为n个。

这就好比,前面有个丛林,丛林里有棵茶树,丛林普遍2米高,那么只有等到那棵茶树长到比2米高,从远处才有可能看到茶树。

上面的这个例子不够贴切,再举个例子:

噪声总是随机的,假设探测器自发噪声电子数量在0到1000之间随机变化,只有当光子数量至少1001个时,才会激发出1001个光生电子(每个光子最多激发出1个光生电子),那么总的激发(包括自发和光生)电子数量才会始终大于1001,即在1001到2001之间随机变化。

只有当光子群数量大于探测器自发噪声电子数量时,才有可能探测到光子群。

探测单光子的条件是没有自发噪声电子。只有在绝对零度时,电子都死了,才没有自发噪声电子,但是此时,量子效率也为零了,再多的光子也激发不出电子了,更悲催的是,此时,连光子也死了,还谈什么探测单光子?

综上,民科认为,单光子检测永远不可能,不是神,别想突破自然法则的约束。

建议:中科大先整个能分辨0.0001fA(每秒0.6个电子)的微电流测量仪器来,先证明中科大有能力检测单个电子,微电流测量这玩意儿不涉及高大上的量子科学,懂电学的人远比懂光学的人多得多。

如果检测单电子比检测单光子难得多,并且如果有足够证据证明中科大能够检测单电子了,那么检测单光子不就是跟放个屁一样简单吗?民科还会怀疑量子通信吗?

即使有关单光子探测的文献堆成长城,也只能证明,所有这些文献都是有意或者无意地造假。

量子通信收发的是单光子,还是弱光子群?

各位看官,非常容易判断了吧?


长江1号船长


稳定平台,扫码直接玩充提秒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