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偷窺”用戶聊天記錄?官方迴應;永別了!.SIM卡!

永別了!實體SIM卡,中國聯通:開啟eSIM卡時代!

提起SIM卡,基本伴隨著我們整個的手機用機生涯,買完手機第一件事就去營業廳辦SIM卡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在傳統SIM的使用場景下,人們與運營商之間建立了長久的契約關係:包括身份認證、繳納費用、辦理業務在內的相關活動,用戶都只需要與運營商溝通。

SIM的尺寸分為三種:


微信“偷窺”用戶聊天記錄?官方回應;永別了!.SIM卡!


標準卡:尺寸為 25mm×15mm×0.8mm;

Micro Sim:俗稱小卡,尺寸為12x15mm×0.8mm;

Nano SIM:12.3mm×8.8mm×0.7mm。


以蘋果手機為例,iPhone 4S、iPhone4採用的是Micro SIM卡,iPhone 5後則採用了Nano SIM卡。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即將到來的5G萬物互聯的時代,傳統的SIM卡已然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科技消費需求。這種綁定式的一對一關係在面對多個智能設備時顯得十分乏力。因此,幾乎是應運而生的,eSIM卡就誕生了。

eSIM,簡單來說,就是電子化的SIM卡。eSIM技術帶來三大變革,一是卡槽去除,帶來了終端設計的自由,同時,由於芯片內嵌於設備之中,可以全面提升防水、抗震性能;二是號碼遠程下載,帶來了用戶隨時隨地入網的自由;三是eSIM的多場景化,使泛終端接入更為便捷,帶來了萬物互聯應用的更多可能。

昨日早間,中國聯通在總部召開“聯通eSIM,無卡更自由”發佈會,會上,中國聯通宣佈,將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從試點拓展至全國。中國聯通通過微信公眾號對實體SIM卡做告別,宣佈eSIM到來。

微信“偷窺”用戶聊天記錄?官方回應;永別了!.SIM卡!


根據中國聯通官方介紹,eSIM作為SIM卡家族的全新成員,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化SIM卡,你以後買了通信設備之後,不需要再插卡,只要輕點幾下軟件,你就可以暢遊移動網絡世界。

相比傳統SIM卡,eSIM優點是輕巧、靈活、自由,它不需要像SIM卡那樣住在“卡槽屋”裡,沒有了卡槽,電子設備的防水性能、抗震、防腐蝕性能就會變得更好。而且黑客對被盜手機也無從下手,信息安全得到極大保障。

其次是用戶不需要去營業廳排隊、等號,只需使用手機營業廳經過簡單流程就能把eSIM喚醒。

最後是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方便的更換不同運營商的服務,不需要擔心因出國時的誤操作收到天價賬單。

據悉,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長沙、鄭州、武漢共十個城市進行試點eSIM業務。

從最早的,像銀行卡大小般的SIM卡,一代代演變之後,到現在已經做到像指甲蓋大小的Nano SIM卡。直至完全“消失”的eSIM卡(eSIM卡不是實體卡,它把包括類似卡號等信息直接寫在手機等設備裡)。科技的發展不禁讓人想起那句老話“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科技時代產品的迭代亦是如此。

微信回應被指偷窺聊天內容精準推送廣告:沒監控聊天記錄

最近,有媒體報道稱使用微信聊天工具,微信“精選”推薦的公眾號文章中的廣告內容與聊天內容密切相關,疑似被精確推送廣告。

微信“偷窺”用戶聊天記錄?官方回應;永別了!.SIM卡!


很多用戶也反應,微信聊天過程中提到過某些內容,隨後相關廣告會出現在打開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中,讓人懷疑微信是否在偷偷監控用戶的聊天內容。

對此微信團隊表示,微信不會監測用戶的聊天記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承諾,它屬於用戶隱私,更不會通過監測用戶聊天記錄來推送廣告。

微信方面表示,騰訊廣告通常投放的人群非常廣,投放的基本邏輯是基於用戶群體屬性,廣告主可自行選擇他們設定的目標人群,因此用戶很容易碰到廣告語自己聊天、瀏覽內容相似的巧合情況。

微信團隊還表示,3-5月是與清明、五一有關的旅遊旺季,這一時間段內旅遊類廣告的投放比例會比較大,與用戶聊天記錄發生重合的概率較高,從而可能會被用戶誤解。

這個解釋似乎也說得通。但為什麼還有同學反映在微信聊天中提到過相親,之後打開公眾號文章就收到婚介網站的廣告呢?不知大家有沒有碰到類似情況?

微信“偷窺”用戶聊天記錄?官方回應;永別了!.SIM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