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

响水大米


今年芒种节气是2019年6月6日,即农历时间五月初四,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前一天,因而符合这句农谚老话“芒种端午前”!那么关于芒种和端午的关系,其实芒种时间比较固定些,一般是每年的6月5日~7日前后,而端午节因为是农历五月初五,则时间就没那么固定,因为闰月关系,端午节一般会在阳历5、6月份均可能出现,变化幅度比较大!



由于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在过去民间会有很多传统活动,而农户对于端午节前后的天气自然也就格外关注!由于端午节前后容易多雨,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地区会处于黄梅多雨时节里,就会雨水比较频繁一些,然而芒种是过去农户农业生产的终于节气,一般在芒种前后,国内自南向北会陆续进入夏收小麦等农作物农忙季节中,因此,在各地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确会有几种关于芒种、夏至节气与端午节之间变化的说法!

例如这里题主说到的农谚说全了应该是“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意思是说:如果芒种节气出现在端午节前,那么今年就会处处有荒田了!但如果芒种节气出现在端午节后,那么今年会粮食作物大丰收,也有利于下季农作物播种,因而今年就会吃喝不愁!其实是说农户收获粮食后 就该准备下季农作物播种插秧了,但因为端午节前后容易处于梅雨季节期间,是不利于秧苗正常生长发育的,自然会影响农作物收成!



而关于端午节,一些地方的农户更希望“端午晴干,农夫喜欢”,意思是说,端午节前后天气晴朗时,更利于农业大丰收!可能是因为端午处在芒种节气前后,这会儿正值各地夏收小麦农忙季节,更希望高温晴天为主,这样小麦更容易高温中加快催熟,并且避免下雨而出现倒伏发芽情况!另外,小麦收获后也需要及时运到麦场处理并晾晒,如果天气多雨可能就会容易发芽,自然不利于农作物大丰收!

事实上,我感觉挺有道理!因为我们这边地处山东北边,每年农忙季节一般处于6月上中旬前后,这会儿刚过了芒种节气。记得去年夏收小麦时间为2018年6月7日,也就是芒种节气第二天,记得天气预报说有雨,但我们这边上午却阳光明媚,于是便用联合收割机先收获了一块麦田,但收割完进行晾晒时,到了中午前后天气突然大变,接着开始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由于那次雨水大,让收获的麦子直接泡在雨水中,幸好第二天天气立马放晴,经过近一天晾晒后,为了避免发芽,于是赶在下午前直接以普通价格卖掉了!

所以说,关于这句老话,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农忙季节里,如果赶上多雨季节,可能不利于农业丰收或下季农作物播种,而如果赶上晴朗天气为主,则利于夏收粮食作物大丰收,并有助于下季农作物播种及前期出苗生长!是不是这样一说,就感觉这句农谚还是有一定道理呢!不过,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农业生产活动可能一两天就会搞定,因而即便农忙季节多雨,可能影响也非常有限,因此,可以作为现代农业中的一种借鉴参考,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


龙百晓生


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这是一句有关芒种节交前交后的谚语,时于今日,这话就没多少理据了,不大可信。从字面,这话也很好理解:即芒种交在端午节前,就会处处有荒田出现。端午节是固定在阴历五月五,难道芒种交在端午后就没荒田?芒种忙种,样样要种,芒种乱种。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芒种忙忙种却是真的,这体现农耕的时间季节紧迫感,这一点却是真的,不可错过。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排第九位,从阴历论,是五月的节。从阳历看,基本固定在6月5、6、7三天内,阴历因有闰月关系,交在端午前是常有的,在四月下旬也不少,交在端午后,甚至五月中旬也是有的,从阴历看二十四节气日期很不固定,前后差一月都有可能的,出现在端午前后都属正常,不算特殊。拿芒种端午说事,主要端午是重五,又是传统节日,很有特征,易引起人重视与注意,如厂家借用名人明星拍广告利用名人效应一般,效果更好,这是用了名节效应,说明农耕农事要重时令季节,要有时间紧迫感,莫错过好时机。芒种是阴历五月的节,距端午前后不会差大于15二人的,多在10天之内,5天内就更合理,今年猪,阳历6月6号辰时交芒种,阴历是五月初四,是端午前。去年也是6月6号,阴历是四月二十三,阴历年与阳历年差11天节气同期相比也差11天,误差前后不超一天。明年是6月5日芒种,阴历是五月十四,属端午后了。

关于芒种的农谚不少,不曾多说几句:

四月芒种不种,五月芒种混种。

芒种忙忙种,立秋忙忙收。

四月芒种不见田,五月芒种拿着镰。

芒种落雨忙种田,芒种无雨空过年。

五月芒种一半刈,四月芒市光嗒嗒。

。。。。。。。




树德汉硕


农村俗语:“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而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是仲夏的开始,时间在每年的6月6日左右!这句俗语说的是,要是先到芒种节气再到端午节,农民因为收割播种受到了影响,导致很多荒田的出现,那么有没有道理呢?

芒种节气的时间是新历,时间相对固定,在每年的6月6日左右,而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其对应的新历时间是不固定的,有时候是在六月初,有时候是六月中旬/下旬,偶尔在5月下旬,所以芒种跟端午节有时间差很正常。

而芒种是小麦/水稻等有芒的农作物收成/播种的季节,而到了芒种时节,国内不少地方也是到了雨水比较多的梅雨时节;雨水太多会影响有芒的农作物的收割、翻晒,收割延迟、谷物发霉变烂,影响收成,而收割延迟了,也会影响下半年其他农作物的耕种,耕种晚了,下半年尤其是秋天,温度、日照等变化很大,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生长、产量的,芒种对农民耕种、收割农作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像我山区老家农村,一般6月初就可以吃嫩玉米了,有些5月下旬就可以了,6月底7月初就忙着收完全成熟的玉米了,而玉米地里也是在芒种前后这段时间套种了黄豆;而水田里的水稻正在结穗变熟。

至于端午节,它就是一个传统节日,而端午节那段时间也是雨水多的时候,芒种在端午节前还是后,对耕种没什么影响吧,要过节也就一天的时间,该收割、耕种这些农活还是要忙的,“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这俗语说得有些夸大了吧?何况有时候芒种就比端午节早一天,难道就因为这一天就会导致处处荒田吗?

所以说农村俗语:“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没有实在的科学依据呢,耕种、收割在一定的时节进行,具体也要看当地的气候情况的。


乡居小菜


关于农村老俗话,研究多了不想再说什么了。有的已经对不上号了,毕竟时移世易,时过境迁的,参考一下就好。就说这个啥“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的俗语,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了。

字面的意思呢,就是说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气,如果是在端午节前面的,那么就会出现处处有荒芜的农田,看起来有点荒谬了,以前的农耕慢节奏社会,也许会有类似的年景出现,现在不多见了。节气和雨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多年来农村老辈人的经验总结,比较符合气候大周期律的,但毕竟是个大概率的问题,也有不准失灵的时候。

芒种节气,对于农村人来说,很忙,是个双抢的季节,不但要忙着收割庄稼,还要忙着播种下茬庄稼。所谓的春挣日夏挣时,说的就是在芒种的时候农民干活是争分夺秒的,要抢收小麦要抢播玉米还要管理棉花什么的。因此,芒种是包含着三夏忙着收忙着种忙着管的时间,很累很忙。

端午节是个农历的节日,和节气芒种又有什么关系的呢?为什么老俗话会说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的呢?看一下今年2019年的芒种和端午节,就是所谓的芒种端午前,那么会不会应验了老俗语说的处处有荒田?那还真的不一定。我说了是大概率问题,大周期律不一定准,在加上现代化的耕作收获机械,就算是如此巧合现象也能大部分避免出现有害的现象。

我能想到的是,农村老辈人之所以会说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可能说的是这个时间段雨水过多,影响到了农作物的收获和播种,别的什么意思还真的不太清楚。可能是一种十几几十年来自然现象和农作物收获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总结,总的说来还是不科学不太严谨的。至于芒种是在端午节前面还是后面,对农作物收成并无多大关系,但民间就是有人相信。甚至还有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的说法。

一个阳历节气,一个农历节日,并无多大关系,不必搞的如此神秘。天气气象变化,和局部小气候以及整个大气圈都有关系,节气和节日,倒是后来人们附加上去的东西,要想知道收成的好坏,还是多听多看天气预报最好。


农村老俗话


俗识的说:“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

虽然端午已经过去,但大家对端午的习俗依旧有很深的怀念,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的端午节基本上都是在农田里度过的,大家开始忙着栽植水稻。农民这些天里非常的忙,早起黑回。

庄稼想要收成比较好,那就要赶紧将庄稼种植下去,这样的话才能保证秋季能够有更丰收的成果。水稻在种植下去后也就是4个月的时间,但正是在天热的时候水稻长势才能更快一些。

一、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

芒种的节气一般都在阳历的6月6号,而端午一般在农历的5月5号,一般端午节都会在芒种的前面,农村讲究芒种端午后,处处有酒肉,这样的话农民就不需要担心收成的问题,所以等到秋季的时候大家都会因为丰收的问题而吃上酒肉。

二、夏至接端午,地里不结谷

夏至是在6月21号,而端午和夏至之间才差了3天而已,这样的话大家就比较担心了,是否地里真的就不长庄稼了呢?

这些谚语都是在社会的生产实践中运用而生的,是过去经验的总结得出的结论。但就算是下半年的收获不是很高,农民也不能将土地荒废掉,种地都是靠天吃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