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駕駛上演龍虎鬥 百度與小馬智行誰更勝一籌?

極客網·極客觀察(小刀)4月10日,想了解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進度嗎?最近公佈的兩份報告有必要看一看。

2017年年末,北京允許企業在公路上測試無人駕駛汽車,這是第一個允許測試的中國城市。第一份報告披露,2018年,來自8家公司的56輛汽車參與測試,行駛里程超過15萬公里(93200英里)。無人駕駛汽車裝有監視器,第二份報告說,根據監視器收集的數據,共有23種情況會導致無人駕駛汽車出錯,此時需要人接管。

到底人類接管汽車的頻率有多高?每行駛一公里平均多少次?想評估無人駕駛技術是否先進,這是一個不完美但很重要的指標。可惜,兩份報告都沒有提到這一數據。

百度正在開發Apollo無人駕駛平臺,它的測試汽車數量已經達到45輛,2018年行駛14萬英里,佔了總里程的90%以上。排在第二位的是小馬智行(Pony.ai),這是一家成立只有3年的創業公司,由兩位前百度工程師創建,它的汽車行駛了1萬公里,只有2輛無人駕駛汽車。上海電動汽車公司NIO排在第三位。滴滴只有1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行駛里程不到80公里。報告說,這些汽車在44條公路上行駛,覆蓋長度約為123公里。

到底百度、小馬智行的出錯率是多少?我們一無所知。與此同時,兩家公司也在加州測試汽車,加州有明確規定,測試公司必須披露重要信息,比如出錯率。

2018年的數據顯示,在加州公路上,百度汽車行駛29118公里,每行駛331公里出錯一次。數據比2017年有進步,2017年上半年,百度汽車每行駛27公里出錯一次,下半年191公里出錯一次,有很大進步。如果北京汽車的出錯率和加州一樣,在北京測試時,出錯次數應該超過400次。

中国无人驾驶上演龙虎斗 百度与小马智行谁更胜一筹?

在加州測試時,小馬智行的表現比百度好,它的汽車行駛26322公里,每1645公里出錯一次,好很多。也就是說,小馬智行的技術可能比百度好!

與世界巨頭相比,中國企業表現如何呢?Waymo汽車2018年行駛200多萬公里,每17731公里出錯一次。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啦,北京的行駛環境與加州不太一樣,公路上的其它汽車也會影響出錯率。

對比北京與加州,加州有62家公司在公路上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北京只有8家,領先者也很明確,在美國是Waymo,在中國是百度(按里程計算)。在北京測試的8家企業有7家也在加州測試。騰訊是年初才拿到加州測試許可證的,去年沒有在加州測試,有報道說,它會在Palo Alto設立無人駕駛研發團隊。北汽新能源(BAIC BJEV)在硅谷有電動汽車,但目前還沒有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在中國企業中,領先者是百度與小馬智行,到底誰更勝一籌?那要看如何評估了。

我們剛才說過,在北京,百度有45輛汽車參與測試,行駛139887公里,小馬智行只有2輛汽車,行駛10132公里,NIO只有1輛汽車,行駛了2415公里。在加州,百度汽車的出錯率比小馬智行高4.5倍。百度每輛汽車平均行駛里程是3109公里,小馬智行是5066公里。NIO沒有加州數據,無法比較。百度數據與小馬智行差異如此大,為什麼?難道說百度的系統問題更多,所以在路上行駛時間更少?

綜合來看,小馬智行在北京的測試成績的確有可能比百度更好。不過這一分析也有很大的風險,可能會出錯。為什麼呢?深度學習系統雖然強大,但在不同地區很難順利移植。正因如此,在北京和加州,百度、小馬智行必須重新訓練算法,無法直接將算法從一個地方拿到另一個地方使用。話雖如此,訓練技術、模型開發以及其它基於規則的軟件是可以移植的。

如果想在無人駕駛領域真正獲得成功,需要在不同的地區都有很好的成績,從這點看,中國企業可能並不比Waymo落後太遠。就目前來說,Waymo、Cruise、Zoox佔據前三位,不過它們的地位很快就會受到中國企業的衝擊,尤其是在非北美地區。

百度披露說,在2018年幾乎所有的時間裡,只有20輛汽車在路上行駛,不是48輛,因為有25輛汽車是2018年年底獲得授權的。換言之,每輛百度汽車的平均行駛里程可能是5859公里,不是之前計算的3109公里。所以我們並不能斷言百度的系統一定比小馬智行糟糕。

無論怎樣,我們首先要關注的還是出錯率,可惜,對於北京測試,百度、小馬智行都拒絕透露出錯率數據,我們只能參考加州數據。總之,百度與小馬智行誰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我們還要好好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