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01

讀畢莫言先生的《蛙》,放下書本後久久不能釋懷,彷彿腦海中有成千上萬的牛蛙圍成一個圈,竭力張大惡心的嘴巴,肆無忌憚地鳴叫。在牛蛙圍成的圓圈中,一個婦女無助地匍匐在地,臉上滿是驚懼的表情,因害怕而變得圓滾滾的眼睛似乎要從眼眶裡飛出,她邊大聲呼救,發顫的聲音在夜空裡迴響;邊擺動四肢像壁虎一樣地拼命往前爬。在她的頭髮上、脖子上、背上、屁股上、腿上、腳上,踞著密密麻麻的牛蛙……

這個婦女便是《蛙》中的姑姑。

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早年的她,是人人稱讚的“送子娘娘”。她從衛校畢業後,回到高密東北鄉當了一名婦產科醫生。她採用新的科學接生法接生,為當地人成功接生出許多個幼小的生命,因此在當地享有極高的聲譽。後來計劃生育政策出臺,姑姑作為基層的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採用鐵血手腕,給已經有孩子的男人結紮,女人上環,使一個個超生的孕婦流產。姑姑心裡有著強烈的向黨靠攏的決心,為了計劃生育政策能夠完美的貫徹實施,她變得六親不認,連堂弟的媳婦也毫不通融,最終害得堂弟的媳婦死在流產的手術檯上。為了黨的計劃生育事業,姑姑從一個人人稱讚的“送子娘娘”淪為了一個受人譴責怨恨的殺人如麻的“殺人狂魔”,上千個正在孕育中的小生命命喪她手,甚至一些孕婦也是因她而死。 等步入老年,計劃生育的狂潮退去,她心裡常常懷有一種負罪感,對中年時期曾將數千個生命扼殺在母親的胎中,感到深深的自責以致失眠和輕度神經失常。

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02

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那是一個人情淡薄的時代;那是一個政策嚴格的時代;那是一個人的生育慾望與計劃生育政策激烈衝突的時代。

計劃生育政策出臺後,在執行貫徹的過程中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高密東北鄉的百姓不理解這項政策,不遵守計劃生育的規定,繼續我行我素,超生。他們把女人生孩子的權力看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姑姑深知,如果在政策初就不能鎮壓住那些違背政策規定超生的人,那麼在政策執行的中後期就更奈何不了他們了。於是姑姑採取雷厲風行的手段,把那些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頑固分子通通依法結紮、上環或是做人流。

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莫言在《蛙》中總共描寫了三個孕婦因姑姑的鐵血手腕而喪生。一是惡棍張拳的老婆黃秋雅;二是“我”(萬足)的妻子、姑姑的侄媳婦王仁美;三是陳鼻的妻子王膽。在乘船去流產的途中,黃秋雅趁姑姑等人不備,跳下船逃跑,結果動了胎氣,命喪黃泉。王仁美瞞著萬足,把環給取了下來,懷上了二胎。這是不被計劃生育政策所容許的,姑姑強逼已經懷孕了六個月的王仁美去流產,結果導致王仁美因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王膽成功地躲開了姑姑等人的搜查,直到孩子要出生時才被發現。當時,王膽在一艘船上分娩,姑姑等人乘船在後面追。後來王膽難產,生命垂危,姑姑人性的光輝被喚醒,暫時拋開計劃生育政策的責任,幫王膽引產,然而最終還是沒能挽救王膽的生命,只是把孩子給保了下來。

這能怪姑姑嗎?姑姑只是一個基層的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她既要執行上級下達的命令,又要照顧基層百姓的情緒,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姑姑為了黨的計劃生育政策能夠順利地貫徹下去,心甘情願充當了這個民眾心中的壞人角色。

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03

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是十分明智的。那是一個飢餓的年代,很多人都忍飢挨餓,甚至有不少被活活餓死。我國的糧食是有限的,如果人口在繼續無限制增長下去,我國的糧食資源將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結果就只能是更多人捱餓,更多人餓死。

計劃生育政策出臺後,很多人不遵守政策規定,繼續超生。這時候必定要有人奮不顧身地站出來,採取強制手段使政策能夠貫徹下去。姑姑正是這個奮不顧身地站出來的人,她為了計劃生育政策能夠貫徹下去,從一個人人稱讚的“送子娘娘”,成為遭人怨恨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

莫言《蛙》: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姑姑。

在《蛙》中有這樣一個情境:姑姑問萬足,她的雙手是聖潔的還是沾滿鮮血的?萬足的答案是聖潔。

我的答案也和萬足一樣。姑姑的雙手扼殺了幾千個孕育中的生命,但也正是那一雙手,使上萬個生命降臨人間。況且,姑姑扼殺孕育中的生命,是為了使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能夠貫徹下去,是為了中國的未來著想。

姑姑是計劃生育政策的衛士,她的雙手是聖潔的!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麻煩點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