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青島小魚山的“文化名人故居”示意圖局部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青島的福山路,成了“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出版過多種書籍,並且進入了學生遊學的系列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一個院子裡,竟然有三處“文化名人故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1934年,作家舒群、蕭軍和蕭紅,曾經一度居住在這座二層小樓上。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觀象一路1號的小樓下面的牆上,也掛上了三個人的“故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沒有裝修改造前的“老舍故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整修一新的“老舍故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梁實秋故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沈從文舊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康有為故居”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為青島民國時期的市長沈鴻烈“註釋”的老房子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探討“名人故居”的文章

青島的“文化名人故居”亂象

王鐸

諸位,在我們青島,近二十年來,有關方面打造了一大堆“文化名人故居”。且年年吸引著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令人們津津樂道。

青島有關部門,還時不時地將它們包裝成了“文化品牌”,成了什麼“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增加著青島名人文化的“軟實力”。一句話,青島是在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於是,各種書籍、電視片和廣告也隨之紛紛出籠,著實形勢一派大好!

可是,問題便隨之而來了。許多來青島的文人雅士,對於“故居”一詞,也提出了自己的不滿和困惑。有人認為,所謂“故居”,一般說來只能是故鄉的“出生地”,而不應該到處都是。青島的這種做法,是在混淆“故居”和“舊居”的概念,是一種無知的表現。在這方面,青島應該多向北京、上海和重慶等城市學習,將“故居”改用“舊居”比較合適。可是,這種聲音儘管迴響了十幾年,竟沒人理會,亂象仍然叢生。

一塊懸掛於2008年10月,由青島市文物局、青島市旅遊局共同製作的牌子上,就明明白白地這樣寫著:“正陽關路7號 歐式別墅,約建於1936年。初為民國時期曾任青島市市長的沈鴻烈所有。”

咱們先不說世界上究竟有沒有“歐式別墅”或“歐式別墅”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也不說“約建於”是什麼指代,咱就說說這處老房子為誰誰誰“所有”?什麼叫“所有”,這種描述讓人一頭霧水。是沈鴻烈住過,叫做“所有”?還是這房子原來就是沈鴻烈買下的?等等。

比如說魚山路36號那處大院的門前吧,好傢伙,一下子就掛了三個“名人故居”的牌子。據說當年住在這裡的“文化名人”是童第周、束星北、馮沅君和陸侃如四位,這裡就是他們的“故居”。

我要問的是,世界上竟然還有“夫妻二人同屬一個‘故居’”的?這也真虧了青島人的“發明”!我想,如果馮沅君和陸侃如兩位教授今天還健在的話,一定會怒斥這種“文化醜態”。說句到家的話,這不像是在給我們青島“增光添彩”!其實,魚山路36號這處大院,原本就是青島海洋學院的教師宿舍,許多教師都是走馬燈式地在這裡居住。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故居”下去,那北京、上海、南京和重慶等城市的“文化名人故居”,也會一下子冒出成百上千。

更有甚者。青島觀象一路1號,有一處屋山上帶有“太極圖”的二層小樓,這本是青島“倪家的房產”。可上世紀三十年代,東北的青年作家舒群來到青島後,即與倪家的小妹倪青華相愛,結為夫妻,他們便與倪家的人一起生活在這裡。

到了1934年初夏,從東北逃到青島的蕭軍、蕭紅,也撲著好朋友舒群來了。於是,舒群夫婦與“二蕭”均暫居於此。時隔不久,也就幾個月吧,隨著舒群的突然被捕,“二蕭”便匆忙離青,亡命上海,投奔了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種來去匆匆的居住,又怎麼能夠成為“舒群、蕭軍和蕭紅”的“故居”了呢?人家“倪家的故居”哪去了?我看青島人是得了“故居病”了。

還有,青島人都知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老舍先生曾經在青島“租住”了好幾處房屋。其中一處就是現在的黃縣路12號的“老舍故居”。我想問的是,你老舍先生當年“租住”了人家房東的房子,這房子就成你的“故居”了?那麼,人家房東的“故居”上哪裡去了?人家可“故居”不了了吧?呵呵。

所以說,青島人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文化行為”,“文化名人故居”不能再這樣“繼續打造”下去了。順便提一下,全國的其他城市有沒有這種現象?我不敢多說。我想告誡的是,挖掘一個城市的“名人文化”,一定要慎重,實事求是,不能當兒戲,其他城市應當引以為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