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的方言聽起來跟河南方言很像,但為什麼襄陽不歸河南管?

微光的學習筆記


襄陽話和河南話區別的確不是很大,襄陽話比河南話語速要快一點。

至於劃分省份,這個其實是跟據地理來劃分的,襄陽在地理上是南方,南陽在地理上就是北方了。

南北是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河南的伏牛山脈就是秦嶺的一部分,看看地圖你會發現伏牛山脈以以南就是湖北,山脈北邊就是河南(伏牛山脈有800里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並不是說地方大小來分的。(小的有寧夏,大的有新疆)。

如果說要討論的話,信陽這個城市更值得討論,地理上信陽屬於南方,(整個河南就信陽屬於南方)而且口音跟河南差別比大,這樣一個原本該屬於湖北的城市怎麼就劃到河南了?


找水的駱駝


雖然有這麼多朋友作答,回答的也很精彩,還是想插幾句嘴(插嘴也是襄陽方言哦!)。

襄州區(原襄陽縣)與河南搭界的一些鄉鎮:如朱集,古驛,石橋,黃集等,還有老河口這些地方確實與河南口音相近,但是其它地方與河南方言區別還是很大的!


河南語音其實與普通話很似,比如說燈:河南念(deng)襄陽念(den),凳也是;能:襄陽念(nen),河南念(neng),黑:河南話(hei),襄陽話(he);白:河南話(baⅰ),襄陽話(be);伯,河南話(bai),襄陽話(be);吃,河南話(Chⅰ),襄陽話(Cⅰ),這些都說明河南話屬北方語系,語音與普通話一致,只是河南腔調硬,不如普通話好聽。

襄陽很多方言字音更像古入聲字,如:白(be),黒(he),吃(Cⅰ)這些字發音短促,古入聲字就是這樣,而入聲字在北方語系裡幾乎不用,在西南官話裡使用更多。


還有河南說話簡、短,喜歡用一個字表達,比如:中,叔,嬸、姑、伯、婆。襄陽人都是喊叔叔,姑姑,伯伯,婆婆(襄陽人指外婆),強調一下,襄陽人叫親叔叔都是叫二爹、三爹依次類推,也不叫嬸嬸而是叫二孃、三娘依次類推。

還有河南文化屬中原文化,而襄陽文化為楚文化。南漳楚寨群遺址,保康荊山,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之先祖鬻熊,事周文王,文王尊之為師。鬻熊曾孫熊繹為楚國開國君,所建都城丹陽就在南漳境內。

襄陽的朋友一起讀一下:你去哪兒去?


尋桂子


這個問題有點匪夷所思,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在我國以大江、大河、湖泊、海洋、高山為界限進行行政劃分的城市有很多,也可以以此為界限劃分省界甚至國界,但從來沒有聽說能以方言的相同性來進行城市行政劃分的現象,或許別的國家有根據語言劃分城市的案例,但是在我國這麼多城市當中,特別多的同音不同省,從來沒有歸誰管理的說法。河南作為歷史上的中原大地,所以是我國中原官話的主要分佈地區,中原官話起源於河南洛陽的“雅言”。以洛陽為中心點,雅言當時作為官方語言分佈的範圍很廣,孔子、孟子都是雅言的使用者,後來雅言與江蘇地區的“洛語”相結合形成了以南京話為主體的古代官話,再後來清朝才將北方話中的京師語言融入滿語形成了新的官話,沿用至今。

目前河南地區的中原官話仍然是我國使用地區最多的方言體系,山東的魯西南、河北南部、皖北地區、蘇北、晉南都是中原官話的使用地區,甚至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新疆都有中原官話的使用。如果按照方言香香就歸屬河南管理,那我國的省份版圖將有非常大的變化。另外再延伸一下,粵語、閩南語隨著歷史上的下南洋去歐美,遍佈了世界各地,當前歐美地區的唐人街,南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當年緬甸遠征軍入緬作戰留下的人員,語言也都有中國的元素,這些地區要是都歸屬我國管轄,那地球在不久的將來都要統一了。
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由於襄陽與河南省交界,豫音較重。但方言土話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襄陽不說中,說去為克.....

襄陽語調沒有河南話硬,河南話抑揚頓挫,語調沉硬,襄陽話比較輕,特別是漢江-棗陽城區以南的區域。

至於為什麼襄陽不歸河南管?這是一個行政轄區劃分的問題,在很長的歷史長河中襄陽的確歸河南南陽府役管,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一輪新的轄區劃分,河南的行政區域範圍夠大了啊,才把襄陽划過去,湖北省情何以堪啊....

我大學同學家就住湖北和河南邊界線上,只錯一里路,他家是湖北人,他舅舅家是河南人,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必要問,因為劃分界限是政府的決策,況且都是中華大地,錙銖必較也沒什麼意思啊。


魅力襄陽


首先,文化不一樣。襄陽幾千年以來就屬於南方,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河南是中原文化,差異很大。

其次,氣候不一樣。襄陽在秦嶺淮河一線的南邊,與北邊的河南屬於不同的氣候帶。

第三,不存在河南方言這一說法。河南各個市說話都不一樣,有的相鄰的兩個村子說話都不一樣,所以不存在河南方言。

襄陽小部分地區與河南臨近的一小部分山區說話有點像,但不完全一樣,兩地人一聽就能聽出差別。

當然,方言像的地方很多。北方地區河南濮陽和山東很像,北京和天津河北很像,東北三個省很像,宜昌話和四川話很像。

襄陽方言和河南南部、陝西南部、重慶的一些地區的方言都屬於西南官話,部分相似很正常,但不等於一樣。

至於說民風相似則不對。襄陽人吃米飯為主,人們習慣溼潤的氣候,和南方絕大部分地區一樣,河南即使是靠近襄陽的地方也是吃麵食為主。區別很大。

所以,襄陽跟河南有很大區別,歷史上從沒在一起,以後也不可能在一起。


亨瑞李


這個問題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方言差異的漸變性,二是行政區劃的剛切性,三是一省方言的省會代表性。

首先,一般而言,兩地的方言差異程度與相隔距離正相關,相距越遠差異越大,反之越小,比鄰則趨同。這種差異是一個漸變過程。像天津方言那種與周邊城市方言截然不同的方言孤島現象並不多見;

其次,行政區劃是一種剛性切割行為,這就使得相同方言的同一地方被人為分隔成兩省。最為典型的是隸屬襄陽的老河口市孟樓鎮,就與河南南陽的孟樓鎮一線之隔,人們可一步跨入分屬兩省的孟樓鎮。

有了這一基本認識之後,就不難理解地處湖北與河南省界地域的襄陽方言為何與河南相似啦;

第三,一省方言多以省會為典型代表。武漢的地理位置不在湖北的中心,而在偏湖北東南,距離鄂西北省界較遠,這也加大了地處鄂西北的襄陽與武漢的方言差異程度。其實,不僅襄陽方言不像武漢像外省,而且湖北其他省界城市同樣如此,比如恩施方言就更像重慶等。


江湖1058


語言的過渡性應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①時間的過渡性。如民國在清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民國語言(言語)的過渡性。②地域的過渡性。如在雲南,陸良方言和宜良方言之間,存在有路南(石林)的過渡方言。


時代傻瓜李博士


這樣回答沒錯吧



龍族戰士987


因為你聽不懂所以覺得一樣 區別還是挺大的


yunphy410


更像北京方言為什麼不劃入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