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認可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

01

持續幾天都覺得有點躁鬱。

一會兒煩躁,一會兒鬱郁。

知道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太高導致的,也做了一些調整和舒緩,但是一下子有點靜不下來。

嚴重的時候,只想躺在床上不起來——沒力氣,懶得動,如果讓我睡,大概能睡上一天一夜也可以。

身體的疲憊加上精神的煩躁,對於我這種敏感的人來說,就會有點暗暗的擔憂:這種狀態持續久了的話,可得警惕了。

克萊德先生問我說:你到底為啥不開心啊?

我想了半天,也沒什麼具體的原因。無非是家裡亂了點兒啊,豆豆哥拖拉一點兒,我自己的時間少了沒時間碼字兒這種事兒。

要說是不是天大的事兒?真的不是。

但是不是微不足道呢?

也不是。

因為我捋這些事兒的時候,突然發現: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感,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被稀釋了。

當我感受不到我的付出有價值,或者說,當我體驗不到成就感的時候,就彷彿一片落葉漂浮在水上——隨波逐流,毫無自主權和決定權,除了心慌之外,當然會鬱悶。

落葉有什麼煩惱嗎?

也沒有。看似無憂無慮,沒有什麼負擔,沒有什麼壓力。

可是,它決定不了自己的方向和未來,若是它甘願如此倒也好;可惜的是,我卻是不甘的。

即便是要做水中的植物,我也一定是水草——紮根泥土中,會因為水流的衝擊而搖擺,但是我的根一定是牢牢紮在水裡,我要有我自己。

02

想起來那些一無所有但是很快樂的日子。

為什麼那時候,很窮卻依然會很開心呢?

窮得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還會買一把鮮花,從街口抱著走回家,一路上雀躍得像是剛戀愛的少女。大概是因為覺得有能力裝點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兒吧。

我跟克萊德先生最開始的那幾年,真的是一窮二白——我們倆花錢比較撒,不太攢錢,好多時候在外面吃飯,又或者有點錢就出去玩,總是手頭緊張,但是內心卻很快樂。

第一套房子裝修的時候,買的傢俱超過一半都是樣品,打折,便宜,只要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在意。

每個週末在家居商場轉啊轉,每個週末啊,真的像是很多電影裡演的那樣,兩個人窮得叮噹響,卻為了能夠買到一張半價的雙人床而激動得一路上說個不停。

人家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我們卻樂在其中——兩個人一起發現,一起尋找,一起建築生活的快樂。

快樂是從哪裡來的呢?

肯定不是從金錢。因為沒錢。

好多時候,就是從自己對未來的期待,對生活的付出與掌控,對自己的認可與投入。

那時候,堅信自己會是一個努力的、上進的、有所作為的人。

以至於付出再多都不覺得辛苦。

03

美劇《極品老媽》,其中有個片段很棒。

年過五旬的邦妮一輩子都沒幹什麼正經工作,如今是公寓樓的管理員,新的老闆要求她完成更多的工作,否則就會把她辭退。邦妮一方面想保留這份工作(薪水及免費住處),另一方面,她又不想做好。

她的朋友問她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幹呢?

邦妮說:如果我認真做了,我以後就只能是一個“公寓管理者”了,我就成為這樣的人了。而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明確,但我還有自己的夢想呢!

朋友開導她說:“你要知道,你現在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幫助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不過是過程而已。”

邦妮釋然了。

……

我們很多人大概都是像邦妮一樣,猶如困獸。

模模糊糊想要實現夢想,成為一個比現在更好的人;可是卻又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而且也不想做好眼下的事兒,生怕以後“就這樣了”。

邦妮那位睿智的朋友說得很對,如果我們連眼下都過不好,過程都不去完成,我們怎麼能朝著自己更好的樣子出發呢?

幸福啊,快樂啊,所有這些事情,現在想一想,根本不是因為從事什麼工作,擁有什麼樣的職位,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或者擁有多少錢來決定的。

很大程度上,是有我們內心決定的。

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是否為之付出了努力。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是退縮不前還是披荊斬棘,是逃避還是面對?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將決定著我們是否能夠變得更好,更加認可和欣賞自己。

這很重要。

04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而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終其一生都在憤恨這件事。

但也有很多人,即便無人欣賞,也可以悠然自在地活得幸福且充實。

想要同時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是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欣賞自己,比百萬富翁還要富有。

先成為自己喜歡和認可的那個人,再去想其他的吧。幸福有了源頭,會不斷地噴湧而出。

成為自己認可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如果你覺得口才不好,溝通有困難,思維跟不上,生活一團糟,私信回覆:圈子→加入我們愛口優的圈子,一個人走太難,找到一群人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進步吧!愛口優,喚醒更優秀的自己!

成為自己認可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