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百年历史,精华都在这场音乐会

1919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了一首小提琴作品《行路难》,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由中国人创作的小提琴作品。自此,中国小提琴开始了百年的发展,中间诞生了包括《梁祝》在内的众多经典。

昨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由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首场演出——“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协奏音乐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丁芷诺表示:“我希望记录下小提琴这件来自西方的乐器,在中国所留下的历史和印迹,也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中国的色彩。”今晚,该系列的独奏、齐奏音乐会还将继续上演。

中国小提琴百年历史,精华都在这场音乐会

一百多年前,小提琴作为西方管弦乐器中的一员,开始了“中国之旅”。在李四光的《行路难》后,1937年,由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拨动了无数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作曲家们以民歌为素材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如茅沅的《新春乐》、黎国荃根据古曲改编的《渔舟唱晚》等。而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在音乐“民族化”思潮影响下,创作了《山区公路通车了》、《沂蒙山之歌》、《庆丰收》、《二泉映月》等经典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在当时应运而生。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以往对中国小提琴作品未曾有过完整的梳理,“网上的音响不是高了半个音,就是少了一段,和乐谱对不上,有些优秀的作品没能得到保存”,丁芷诺教授等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对中国小提琴发展百年的梳理和总结,并有了这场特别的音乐会。

昨晚的音乐会中,作曲家、指挥家盛宗亮执棒苏州交响乐团,用音乐呈现小提琴在中国发展的文脉。小提琴演奏家劳黎、王微致、郑炜珉、吴正瑜、朱丹等,先后演奏了《鹿回头传奇》、《川江》、《零号》、《B调协奏曲》、《飞飞哥》等优秀作品。

中国小提琴百年历史,精华都在这场音乐会

著名作曲家许舒亚表示,音乐会演奏的这些经典作品,有一些是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但也有一些比较生僻的作品,同样有重要价值。“它们在中国的音乐院校教学中,让学生们学习演奏技巧的同时,又充分领略到中国音乐的魅力,这场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史上,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场。”

中国小提琴百年历史,精华都在这场音乐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