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點西遊」第十回:崔判官竟然作弊私改生死簿

「笑點西遊」第十回:崔判官竟然作弊私改生死簿

君臣對弈在偏殿,午時魏徵伏案眠。

太宗得意未叫醒,龍頭卻落半空前。

魏徵解釋臣夢斬,太宗半喜半憂煩。

當晚龍王來問罪,幸好觀音出手攔。

醒後太宗喊有鬼,一病不起脈氣殘。

尉遲叔寶鎮前院,魏徵執劍守後轅。

果然連日再無鬼,但是太宗體漸寒。

手拿魏徵一封信,瞑目而亡赴陰間。

崔玨奉命迎天子,見信答應助還原。

才到森羅寶殿外,十代閻君列隊全。

只道誤會龍該死,崔玨續壽二十年。

唯恐御妹命不久,您可放心把宮還。

臨行太宗無相謝,十王只道南瓜難。

崔玨與那朱太尉,二人護主過陰山。

地獄十八層層苦,奈何橋上步步艱。

枉死城前不讓過,借金許會得釋然。

這首打油詩,嚴格遵守世德堂本「西遊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的情節脈絡,可用於原著速讀。本回有一個笑點:崔判官竟然作弊私改生死簿!

為何他有這麼大的膽子啊?不怕事後追究嗎?我告訴您,他不怕,因為有玉帝和如來在為他撐腰。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私改生死簿的“大背景”是什麼。

如來造經、策劃取經傳經,肯定和玉帝溝通過。二人達成共識後,才聯手啟動西遊。為的是通過師徒取經,樹立“修心得正果”的典型、增進三界的凝聚力、融合佛道儒、度亡佑生四海昇平,從而使玉帝帝位永固。這是“大背景”。

而上一回,我們也嘗試論證了“袁守誠就是玉帝”的命題,即:玉帝身先士卒幻化為袁守誠,“小事化大”殺了涇河龍王,引出太宗地府還魂開啟西遊。這是玉帝“殺雞給猴看”,親自為西遊開工“剪綵”,威懾三界各大佬及臣吏須全力謹慎護佑取經大業。再退一步講,即使袁守誠不是玉帝幻化,而是惠岸、觀音或其他大佬幻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了啟動西遊,而且“大背景”都是玉帝和如來聯手支持不會改變。

在上述的“大背景”下,十代閻王低三下四的“列隊躬身”迎接一個凡間皇帝,率先順理成章。因為十代閻王最近得知了唐太宗是天庭最高領導親選的西遊項目“啟動人”,可是惹不起,要小心伺候,否則,涇河龍王就是“榜樣”!所以接下來更不用什麼“三曹對案”了,崔判官私改生死簿為太宗續壽二十年也變成“順天應人”的“公事公辦”了。

我們再回顧下這段私改生死簿的原著情節。十殿閻王躬身將唐太宗讓進森羅殿,一直滿臉歉意的賠不是,說那涇河龍王早就該死,這是一場誤會而已,讓崔判官趕緊取生死簿來(看看是不是搞錯了)。有一段原文:

十王聞言,伏禮道:“……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命令崔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薄,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閻王(對唐太宗)道:“……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請特別注意引文中的“崔判官吃了一”。這個“驚”字的含義,很傾向指的是“有點點著急或慌張”。因為崔判官瞬間想到:這兩天森羅殿各部門加班趕點,光忙著開會討論和安排如何在地府迎接唐太宗、嚇唬他、引導他開啟水陸大會,從而落實剛剛接到的“安排唐太宗地府還魂開啟西遊的紅頭文件”,卻怎麼、卻怎麼忘記了還有個重要的生死簿要改啊!!!?

上邊兒選唐太宗啟動西遊,我們這兒卻把唐太宗給判死了,這還怎麼啟動?!這不是抗旨不遵嗎?就這樣拿過去對案,必然違逆了“天機”,卡住了西遊啟動,估計十代閻王和地藏王菩薩都難辭其咎!可現在走正常的“修改申請”流程已經來不及了,得了,我先改了吧!日後如果追究作弊,我也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於是,崔判官短暫驚慌後,準確的權衡了厲害關係,拿筆為唐太宗續壽二十年,墨水還沒時間幹,就匆忙呈上。

所以,崔判官私改生死簿不但照顧了魏徵的人情救了唐太宗,還救了自己、保住了十代閻王的官位,更是緊扣時政脈搏,出色的協助了啟動西遊的任務,是一次順天應人的“公事公辦”!他“作弊”有理、有道、有人撐腰,他不怕。日後,此事不但無人追究,估計地府大佬地藏王菩薩還要誇崔判官很會辦事呢!

我一說、您一笑,僅供娛樂或參考。那麼,太宗過了枉死城後即將還陽,又會有什麼笑點呢?請看下回分解。

本連載,把「西遊記」原著每回章節整理成一首打油詩,並連帶一個笑點。意在與大家一起,在快樂和文藝的清波上,觀脈絡、聽心聲、嗅書香、悟生活,換個角度讀西遊。一目一回,簡單、文藝、開心、精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