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了太平天國,如果曾國藩問鼎天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咸豐年間,太平軍迅速崛起,大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清軍棄甲丟盔,勢如破竹的太平軍一下子席捲大半個中國,洪秀全攻克南京,在此建都,並改名天京,太平天國政權由此建立,與清廷分庭抗爭。

太平軍咄咄逼人的局勢,大清朝危在旦夕,昔日威風凜凜的八旗子弟已經變成了老爺兵,平日裡欺壓百姓還行,打起仗來一觸即潰,咸豐帝不得不拋棄滿漢偏見,重用漢臣,並放言:誰滅了太平天國即可封王,令各省舉辦團練,以助攻剿太平軍。也就是在這個期間,曾國藩響應朝廷號召在湖南舉辦團練,組建湘軍。

平定了太平天國,如果曾國藩問鼎天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曾國藩乃文人出身,舞文弄墨還可以,打仗絲毫不在行,與太平軍對戰初期湘軍吃了很多敗仗,敗到曾國藩本人都懷疑人生,想用自殺來了結。但是後期曾國藩不斷摸索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在失敗中總結,屢敗屢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湘軍每到一處先安寨紮營挖戰壕,採用以守為主,以攻為輔的攻防結合戰略,步步為營,終於在歷經10幾年的戰爭中圍剿天京,將太平軍一舉殲滅,從此曾國藩聲名大振。

天京之役後曾國藩手裡的湘軍有十萬之眾,朝廷對其也有防範之心,並也採取了一定的制衡措施,以防湘軍生變,比如提拔一些與曾國藩意見相左的將領,左宗棠就被提拔為閩浙總督…另有統領數十萬大軍的欽差大臣,數萬之眾的淮軍虎視眈眈,曾國藩一有異心,可能會群起而攻之。

平定了太平天國,如果曾國藩問鼎天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深諳狡兔死良狗烹之道的曾國藩豈有不知之理?曾國藩主動奏請朝廷減裁湘軍,慈禧太后幾經推辭後“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冊封曾氏兄弟侯伯爵位,功成身退的曾國藩由此也落得一個完人的稱號,皆大歡喜。

曾國藩如有野心稱帝,結局會如何?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閒暇之餘還是可以假設娛樂一下。

太平天國平定後,曾國藩如果野心勃勃,揮師北上意圖恢復漢室江山,問鼎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曾國藩的湘軍是近代軍閥的開端,後面的淮軍、北洋軍如出一轍,之後的清朝就是毀在了其一手栽培的北洋軍手裡。

湘軍的體系是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制,以營為單位,直接受大帥統領,湘軍成員都是由營官自行招募,所以成員很多都是同村同鄉,有的都是父子兄弟,湘軍將官也都是湖南人,所以湘軍作戰驍勇,敢玩命,以蠻霸著稱。

平定了太平天國,如果曾國藩問鼎天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湘軍鼎盛時期軍力達數十萬之眾,曾國藩手下能人眾多,當時能打仗的人大多投在曾國藩麾下,還有當時有名望的學者科學家等,可以說曾國藩眾望所歸,“中興將相,什九湖湘”足以說明當時湖南人在清廷的位置。

曾國藩如若有野心,湘軍就是他的私人軍隊,湘軍將領也是他的智囊團隊,那麼問鼎天下的野心應該是在太平軍覆滅前就已經具備了。所以我們就可以大膽的假設了,對曾國藩不忠誠的將士我們有理由讓他提前出局了。

湘軍將領胡林翼、左宗棠等曾勸言曾國藩奪取天下,所以曾國藩意欲稱帝,自然不會與左宗棠矛盾重重(我有理由相信左、曾不和是做樣子給清廷看的自保方式),左宗棠麾下的楚軍將是曾國藩黃袍加身的重要基石。

李鴻章的淮軍是在曾國藩的關懷下籌建的,如果李鴻章忠誠度不夠,那麼自然歷史上就不會出現李鴻章的淮軍。太平天國之後,淮軍有5萬之眾,遠不及湘軍聲勢,淮軍的巔峰期在湘軍之後,這個時期就算李鴻章倒戈清廷,也不會對形勢有很大影響。

平定了太平天國,如果曾國藩問鼎天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曾國藩的湘軍PK清王朝的八旗兵

天京之役後,因為前期的精心策劃湘軍上下齊心必牢於鐵桶一樣,圍困天京也不會損失那麼大,必然會接受李秀成的投降,並會吸納改編太平軍殘餘部隊及優秀軍官,十萬之眾的湘軍加上十來萬的太平軍,問鼎天下後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進官加爵,相信湘軍士氣也會再一次高漲,面對如此高漲的士氣,有可能靜觀事態發展的淮軍也會加入湘軍陣營。

清朝方面的八旗子弟老爺兵加上綠營也就幾十萬之眾,能打仗的也就一個僧格林沁,捻軍已經讓他吃不消了,當時的清廷中央軍可以說絲毫沒有戰鬥力一觸即潰,一打起來仗跑得比誰都快,哭爹喊娘,早已經沒有入關之初的勇猛。

在這種情形之下,得到左宗棠、李鴻章、太平軍殘餘勢力的支持下,打著恢復漢室天下的曾國藩揮師北上定能成功登大位。

平定了太平天國,如果曾國藩問鼎天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如果左宗棠、李鴻章不支持呢?那也不礙事,佔據半壁江山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湘軍最擅長的就是防守,固若金湯,你攻不破我,我也打不敗你相互僵持。也許還有一種可能,曾國藩、清廷僵持不下,誰也不服誰,雙方妥協,效仿西方建立民主共和政權,如果是這樣皆大歡喜,中國由此前進了數百年,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沒有了日後的九一八,日本侵華…(以上純屬個人臆想,僅供娛樂)

其實哪裡有那麼多的如果,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雖然現在國家強大了,但是我們應該牢記歷史,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