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有理,卖萌无罪——东野圭吾:《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

品书录029—2019年3月读书:八卦有理,卖萌无罪

——东野圭吾:《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

八卦有理,卖萌无罪——东野圭吾:《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

看东野圭吾的这本随笔集的时候,想起一件关于钱钟书的轶事:一次一女士想拜访钱钟书,钱钟书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拜访。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这本书就是了解东野圭吾这个“母鸡”的途径之一。

读了东野圭吾的好多本小说,但是对他的了解是从简介或者别人的介绍中得来的,相比那些枯燥的干巴巴文字,直接读东野圭吾的随笔更能体现他的真性情。

本来《我们那时是傻瓜》一书才是东野圭吾的自传体随笔,但淘宝找不到,微信读书也没有。

这本《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是他最后的一本随笔集,虽然东野圭吾说这不该出版,因为他不擅长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宁愿选择把想倾诉的东西融入小说之中。可是,这对我们这些原来对东野圭吾并不熟悉的读者,无异于提供了最直接的材料。

八卦有理,卖萌无罪——东野圭吾:《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

本书共7辑,东野圭吾分别从不同方面记述了他的生活的点滴。

第一辑:年谱

读东野圭吾的小说时,觉得他思想前卫,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准确,对感情的描写虽不直接但热烈奔放,以为他年纪并不大,看了他的第一辑“年谱”才发现我只比我的父亲小一岁,但是我们往往会觉得过了六十岁的父亲已经老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或许文字带有伪装性,读书写作的人时常更新思想,不会让人觉得思想腐朽垂垂老矣吧?所以,一个人老去,首先是从思想开始,然后肉体才会留下岁月雕琢的痕迹。

这一辑东野圭吾发挥逗比本色,时不时买一下萌,也是我最喜欢全书的精华所在。

第二辑:自作解说

这一辑东野圭吾按照时间顺序从一九八五年的第一部小说《放学后》一直介绍到二零零六年的《使命与心的极限》——这本书是2006年出版的。

或介绍著作的起由,或著作的创作花絮,或介绍著作在他写作生涯的地位,或介绍著作的主题思想,或介绍著作的写作背景……读这些文字,对东野圭吾的小说会有更好的了解。

第三辑:与影视化有关的那些事

这一辑介绍了东野圭吾的小说改编为影视的一些琐事,记录了他和一些参演他的作品的明星,经常见他说某某明星如何漂亮,可惜对我来说,这些名字是陌生的,这些人也是陌生的,也就无从想象她们如何美貌动人。

第四辑:回忆

书里面提到,为了写小说不重复自己能够更真实,东野圭吾深入了解各行各业的人,在获得江户川乱步奖后也从原来的小县城大阪搬家去东京,目的就是想小说的背景发生在读者熟悉的地方而不是没有具体地名,使小说的角色能说普通话而不是大阪的地方方言,力求使小说不脱离实际。

我又想起我之前思考过的问题:究竟语言对我们的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地方方言和普通话教学对我们的语言表达究竟有何不同?

当我们写作的时候,用地方方言表述对读者而言会不会有理解的难度?

东野圭吾选择了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普通话,为此还把家搬去了东京!

第五辑:喜好

棒球的巨人队、电影、推理小说、歌剧都有涉猎。

第六辑:体育运动

寥寥五篇,讲了职业棒球、2000年悉尼奥运日本选手参加的男女子赛跑、游泳项目。

第七辑:作家的日常

介绍了东野圭吾吃喝玩乐、小说获奖等的日常生活。我最感兴趣的是他说的预防著作二度贩卖犯罪的观点,他建议在书上盖书店章,既可防止偷窃,也可防止不正当退书,既可区分新旧书店,也可提高新书店的形象;在盖书章上写上日期的话,还可以帮助读者记得购买时间。

八卦有理,卖萌无罪——东野圭吾:《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敬》

掩卷合上这本随笔集,原来扁平化的东野圭吾慢慢在大脑中立体起来。看着他的照片,心里会在想,原来写出这么好看的小说的东野圭吾也是离过婚,看见美女明星也会流口水,原来他的日常也会跟朋友吃30道菜的便宜大餐然后肚子胀得松裤带,原来他在小说里面用到的很多情节或者场景也是源于他的生活,原来他在获奖之前也试过九连败,原来他也曾经被读者和评论界抛弃,甚至跑到书店买自己的新书以求提高销量

如果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又对他不了解的读者,可以翻开这一本书来看看“母鸡”不下蛋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作者简介:胡锐,高中教师,毕业次年起连续十一年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写有30万字的班主任工作手记,曾过获全国知名教育网站“教育在线”第十八期班主任英雄榜推介;宝爸一枚,家有二宝牛哥猴弟,沉迷阅读,分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读书生活的点滴,愿和你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