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呒
蔡澜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被称为“食神”!
金庸老先生曾这样评价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 流的通达。
但从个人成就上来讲,蔡澜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跟他的文学才气相比,他在美食领域的“实力”我个人认为并不突出!
毕竟他曾监制的电影有:《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霹雳火》、《一个好人》、《重案组》等成龙主演的巨片。
而美食领域的成绩无非就是推出过“暴暴系列”零食、酱料及茶饮、在香港参与开设餐厅以及做过美食栏目的主持人!
并不是说他不会、不懂美食,而是本身美食这个概念是没有具体答案,就像有的人喜欢吃番茄炒蛋,而有的人却从不吃番茄一样!
开放性的话题其实并不值得拿来被深究,而且蔡先生似乎对美食的理解在粤菜、料理及西餐上是有一定研究的,其在中国其它几大菜系上并无很深的研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川菜和湘菜了!
蔡澜广东潮州人,出身于新加坡,后留学日本,成名于香港!从他的人生轨迹就可以看出,他虽然懂美食,但是中国其他的几大菜系他也许并不那么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川菜,川菜讲求麻辣鲜香,要想了解一个菜系一道美食,并不是说你吃过就能说懂的;而是要从这个菜的起源、发展、创新、改进等方面了解,而另一方面也要从它的选材、制作工艺、火候、时间等方面了解,而如果一个人不多次品尝理解一道菜是不叫懂这道菜的。
所以我觉得蔡澜理解粤菜、料理等,但是“食神”,我个人并不认同!一千个人看西游记并不是一定会有一千个孙悟空,也许还有九百九十九个“文体两开花”呢!
大渝资讯
味道,只有品尝,才能明白。
蔡澜先生厉害在于,他能利用文字让你想象得到那股美味。另外,只是讲味道,实在难以发挥,所以蔡澜先生(毕竟干过电影的),常常能从美食升华到一个故事般的文章。
看上去是讲美食,其实是在讲我们的生活,甚至是讲述一种人间烟火的文化。
食家和吃货的区别啊!你以为就是吃啊。
学术经理人大牛曾老师
蔡先生更像是美食的文学家,文字功底胜过对食物的品鉴,但胜在食得还算广。
如果食物说到美的层面,就不能是止于“裹腹”,满足“口欲”那么简单。
中餐讲究美食在于“色香味形”,但通常主观色彩偏重,容易有很强的地域偏差。
个人觉得论说美食的标准可借鉴葡萄酒品鉴标准:食物的外观与香气可以占小量权重,入口的结构和层次及余味占大比例的权重,或许更能够提现公平。
美食家应该有更宽泛的味蕾,可以对全世界更多地方的美食有品尝能力,不受地域,食材,烹饪方法的限制,不能够只是单凭自己的主观喜好、独爱一遇,才能够对美食有公平可言,尽管这几乎是很难的。
所以,米其林餐厅的评比系统可以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就是树立了美食中“美”的客观评判系统,并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可(不是全部)。
而在美食家的水平基础上上,允许有融入个人风格特质,可以对情有独钟的美食给与个性化的评判,会给美食文化增彩。
平心而论,蔡先生是一个很会写故事的高级吃货,饕餮甚广,文采飞扬,他也是中国最后一批深受很多人爱戴的中国知识分子,所以他说什么,都会有一批拥趸。
二正如以知识分子自诩的矮大紧所言:中国的知识分子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迦蓝使者
看过两本先生的书,《寻味》和《暖食》。
写得很好,看着就饿,而且很幽默。比如猪油,印度吃咖喱骨髓和锦鲤,都是无伤大雅的笑话或者调侃。看的时候得不停的记录这个咋做那个咋做,津津有味,看的很投入。从文章本身来说感觉有一种那个年代香港文人的风格和烙印。
当然有人对于他的一些做饭方法持保留或者相反意见,比如炒饭到底要不要用剩饭。我自己倒是还蛮中意的。相对于沈宏非那种文体,蔡澜的更加亲民一些。莫若说沈宏非是说书人,而先生是大家公子,总有一种傲气在里面--也是,不是每个人都吃过海参的肠子啊!所以你要说有多懂,我估计至少超过了全球百分之98的人。
小逸美食
相信自己的舌头!
竹叶红老师
好听点就是美食家,说不好听点吃货,顶着美食家帽子到处骗吃。什么叫美食,就是符合自己的口味才叫美食。(小时候妈妈做的饭那才叫美食)。
巴山人杰
看过他几期节目,个人认为恐怕谈不上什么美食家。当然,每个人对美食家的定义不一样,毕竟这属于非理性的东西,没有什么标准定义。但是从最基本的生理状态来说,一个他那么大年龄的人了,味觉,嗅觉还灵敏么?恐怕未必!从他的几期节目来看,不管吃小鬼子的鱼生还是吃香港的煲汤,几乎清一色强调的都是食材的选择……话说,谁不知道一道菜好不好吃主要取决于食材?例如炖鸡汤,原来农村的散养土鸡,不管哪个地方的什么品种,也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炖,更别提爷爷奶奶辈的亲自操刀,将新鲜杀掉的土鸡,用煨罐装了加入井水,不放任何调料。煨罐放入才做完晚饭留有余烬的柴灶里,柴灰完全覆盖住煨罐,随便一块木板挡住灶门,煨到第二天中午,一打开煨罐,整个大院子都飘满了香气……现在商业化的餐厅谁能做出来那个味道?所以如果知道一味美味食材最重要,而且能吃出来是不是好食材就是美食家,我想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能自称美食家了!当然,唯一佩服的是他对于各个地方的美食该如何进食,说起都是一套一套的,而是否就是标准,就不得而知了……看过他吃重庆火锅那一期节目,讲解如何吃火锅的方法,至少对于吃重庆火锅来说,他所谓的如何吃火锅,如何打调料,在一个重庆人看来纯属胡说八道!……这是我个人见解,不足为凭!
仰望45°
蔡澜曾经在重庆说过一句话,如果在重庆只吃一顿饭,一定要吃赵二火锅。可能现在他已经忘记了这句话了吧,蔡澜你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味觉,视觉早就老化了吧,不要到处装大尾巴狼,摆什么美食家的谱了吧,中国这么大,各种地方风土人情,饮食口味千差万别,蔡澜最多对港粤美食有点发言权,他又有什么资格评价全中国的美食。
老顽童刘寻欢
金庸说,蔡澜是吃喝嫖赌样样都懂
大周31593
蔡生非常有才,这点毋庸置疑,尤其是能把美食与文字、影像相结合,这比我辈面对美食只能说“真香”而言确实是了不起。他对于每种食物独到的见解,也是他吃的多见的广的表现。说到多懂美食我觉得肯定要比我辈懂的多了,毕竟作为一个有钱的吃货和一个没钱的吃货相比,我觉得前者更有对于美食的发言权,毕竟当一个尝遍世界美食的主儿和我这种长期只能吃鱼香肉丝和撸串的人对坐聊天,讨论北极贝如何配西班牙海鲜烩饭的时候,我只能表示您说的没错!这也扣题说到的关于“懂”的概念。“懂”必须经过见过尝试过才能说懂与不懂,不过也无所谓了,我知道楼主的意思不是纠结字眼来的。我曾经看过一个美食节目,几个厨师每人一道菜有个秃头评委品尝评判。当尝到一位厨师做的麻辣蟹的时候,评定的是味道稍辣,我当时就感觉有点扯淡的意思,每个自然人个体不同,味觉,爱好,习惯都不同,由个人感觉作为评定标准显然不合适,比如小生嗜辣如命,每次聚餐都因没有适口的饭菜而烦恼,同时周围又有一些吃辣犹如自杀的朋友,我对于辣口的懂行当然是他们所达不到的。他们常点的美食对于我来说显得索然无味。臭豆腐炒牛排,驴肉火烧配龙虾,对应不同口味,喜欢就好。因为喜好所以深入,懂与不懂是纵向的不是横向的,我敢说我对凉皮的研究绝对比蔡先生更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