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中後期做了三件錯事,任憑繼任皇帝再努力,也挽救不了大明

大明王朝的衰敗是從明神宗開始的,而明神宗的墮落卻是從懶政開始的。其實,明神宗並不是一個笨皇帝。他十歲登基,在位48年,取得了萬曆三大徵(即在明王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勝利,大明王朝曾經一度呈現出中興的良好態勢。但是,在萬曆中後期,明神宗懶起來。特別是申時行當了首輔後,阿諛奉承,順從明神宗做了三件懶政決策,讓大明王朝徹底走向下坡路。

明神宗中後期做了三件錯事,任憑繼任皇帝再努力,也挽救不了大明

第一項懶政就是奏章留中(將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那時候,大臣們上奏皇帝的意見和建議、下級機關向皇帝遞交的報告和請示,都是用章和奏這兩種公文形式向皇帝表達的。皇帝總攬國家全局,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章奏。但明神宗對批閱章奏非常反感,於是,申時行便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章奏留中。這可是一項要命的改革,自此,大臣們的章奏可以留在宮中,明神宗可以看,也可以不看,更不要說批示了。黃河鬧水災,災民們四處逃難,可是,關於處理這事的章奏被留置在宮中,大臣們束手無策。

明神宗的第二項懶政就是進呈經筵(為帝王講經論史的御前講席)講義。經筵其實就是政治學習。在大明王朝,自朱元璋開始就實行了經筵制度。皇帝要定時主持召開經筵,皇室子弟、朝中重臣都必須無條件參加,而講課的人則是從全國選拔來的各方面的泰斗人物。其實,這是提高皇帝和大臣們自身素質的一項重要渠道。可是,參加經筵很費時間,並且枯燥無趣。於是,明神宗煩了。明神宗一煩躁,申時行馬上就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進呈經筵講義。

明神宗中後期做了三件錯事,任憑繼任皇帝再努力,也挽救不了大明

自此,皇帝可以不參加經筵,只需要有人在會後把主講老師寫的講義材料呈遞上來,皇帝看看講義材料就可以了。其實,明神宗每天在宮中與宮女們廝混,哪裡有時間看經筵講義?不過是一種託詞罷了。久而久之,明神宗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知識也就慢慢落伍了。

明神宗的第三項懶政才是大明王朝徹底崩潰的禍根。在大明朝,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與大臣們商討一些國家大事。遇到官員升遷或者新入仕途的官員,皇帝都要接受這些官員的朝拜,給這些官員一些鼓勵。可是,這些儀式費時費力,特別是早朝,讓明神宗感到睡不好覺。於是,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月,明神宗便終止了這種朝拜儀式,廢除了早朝制度。最為荒唐的是,皇帝必須參加的太廟祭祖活動明神宗也不再參加了,改由別人代替自己。

明神宗中後期做了三件錯事,任憑繼任皇帝再努力,也挽救不了大明

萬曆中後期,明神宗30年不上早朝,不看章奏,不見朝中官員,不祭祀祖宗,不處理一切事務,整天只知道在宮中吃喝玩樂。因此官員補錄、升遷、丁憂等需要皇帝表態的人事安排都沒有辦法進行。由於自然減員,御史臺和各衙門人數越來越少,有些州府甚至二十多年沒有主官。

明神宗以後,縱然兩位繼任皇帝也很努力,但是,因為明神宗的懶政,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不到30年,便滅亡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田 野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