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士兵们是怎么被分配国籍的?

历史假专家


1991年12月25日19时2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将象征大国地位的“核按钮”通过军方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8分钟之后,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

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全场以不记名投票的形式通过了“终止苏联存在”的决议,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之后,共分裂成15个主权国家,其中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体,成为苏联在国际法上的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债务、外交机构、使领馆等均由俄罗斯接收,并且俄罗斯也将继续遵守苏联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同时苏联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也由俄罗斯继承。(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

除此以外,在国有财产上的分配上,各国本着“在谁地盘上就是谁的原则”,分割了苏联政府留下了固定资产。其中军工企业和武器的分配也是依照“所在地原则”,武器和工厂在谁的地盘上就是谁的。当然,大家也可以进行一些协商。

例如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空军共计有25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其中俄罗斯只获得了6架,剩下的19架都在乌克兰境内,属于乌克兰所有。

后来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协商下,俄罗斯从乌克兰拿回了8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用于抵偿乌克兰所欠俄罗斯的外债。至于剩下的11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俄罗斯想通过现金买回来,但苦于囊中羞涩,这11“图-160战略轰炸机”没能拿回来。

其实不仅是战略轰炸机,乌克兰还继承了苏联许多大杀器。例如在苏联解体时,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还在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中,于是这艘航母就被乌克兰收归己有了。也幸亏这艘航母被乌克兰继承了,后来才被卖给了咱们。

除了这些常规武器之外,乌克兰还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一起分割了前苏联遗留下来的核武器,其中俄罗斯获得的核弹头最多,乌克兰其次,哈萨克斯坦再次之。虽然乌克兰继承的核弹头数量没有俄罗斯多,但在独立之初乌克兰依然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器拥有国,核弹头数量仅次于美俄。而哈萨克斯坦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也不少。

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以美俄为首的几个核大国开始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协商,希望两国能够销毁境内的核武器。在得到上述几国的安全保障之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消除了境内的核武器。(1994年乌克兰同美国、俄罗斯、英国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承诺销毁境内所有核武器)

其实财产和武器的分割相对要容易一点,而在民族和军队上,各国分割起来就麻烦了点。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一百多个民族,而其中许多民族当初都是被迫加入苏联的,反抗情绪比较严重。为了巩固对边疆的控制,苏联政府曾将大量俄罗斯族掺入各个加盟共和国当中,以增加当地俄罗斯族的人口比例,改变当地人口结构。

例如哈萨克斯坦在独立时,其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口就超过了30%,而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中的俄罗斯族占比也超过了30%,其他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人口比例也基本都在10%—30%之间。

在解体之后,理论上你住在哪里就属于哪个国家。不过为了消除俄罗斯对本国的影响,各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都出台了一系列同化政策,以减少本国俄罗斯族的比例。例如土库曼斯坦在独立后,其境内的大量俄罗斯族人就因为该国的民族政策而离开了土库曼斯坦。

至于军队方面,在苏联解体时,苏军共有370万人,其中大部分武装力量都被俄罗斯所继承了。而军队的划分依然主要是参照军人的户籍,同时也适当考虑民族因素。

由于苏军中大部分官兵的户籍都在俄罗斯境内,并且大多数苏军官兵也都是俄罗斯族,因此最后俄罗斯接受了近200万苏军,而苏联的驻外军事基地也全部由俄罗斯接管。

(苏联驻东德集团军)


千佛山车神


苏联在解体之前,加盟国的领导人实际上就已经把苏联的资产给暗地里瓜分了。这些加盟国按照地理位置和对苏联的政治倾向,可以划分为五个群体。



一、东斯拉夫三国——坚决要搞垮苏联

东斯拉夫三国,指的是大毛俄罗斯、二毛乌克兰、三毛白俄罗斯。这三国是搞垮苏联的中间力量,因为不搞垮苏联,三国各自的领导人就不能出头。因此,苏联解体后,瓜分财产最多的就是这三国。

二、波罗的海三国——只求能脱离苦海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是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三国当时的态度很简单,苏联是否解体,他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独立,能不能脱离俄国人的魔爪。哪怕是苏联不解体,只要他们能独立,他们也可以接受。因此,苏联解体后,这三国接收的苏联财产并不多。

三、中亚五国——不希望苏联解体

中亚五国也就是中亚五斯坦,这五国由于经济原因,对独立后的前景感到很迷茫,因此并不希望苏联解体。但是波罗的海三国要独立,东斯拉夫三国强势要解散苏联,他们也没有办法抵制。于是,在叶利钦的牵头下,东斯拉夫最终给了这五国一些实惠,让他们也在苏联解体的同意书上签了字。

四、外高加索三国——见风转舵

外高加索三国指的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三国对苏联没有感情,但同时也对自己独立没有信心。因此,外高加索三国对解体的态度是尽可能的多给自己分一杯羹,保证自己不吃亏。

五、摩尔多瓦——随波逐流

最后是摩尔多瓦,这个加盟国原本是罗马尼亚的一个省,后来被沙俄强占,变成了沙俄的一部分。沙俄垮台后,虽然短暂的回归了罗马尼亚,但后来还是被苏联强占,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国。因此,摩尔多瓦的归属感非常的模糊。罗马尼亚非常想收复它,但摩国人民不想跟罗马尼亚合并,而东斯拉夫三国又很瞧不起它。最终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基本上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



基于以上叙述,苏联解体前,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分配问题,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做出了如下分配方案:

首先,苏联的外债、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永久席位、苏联的所有外国领事馆,均由俄罗斯继承。

第二,苏联的军事力量,基本上按照地域和实际控制来瓜分。比如说,苏联的核武器和军事基地,大部分都在俄罗斯,所以大部分核武就被俄罗斯继承了。部署在加盟国的核武器,则由加盟国接收。乌克兰也接收了一部分,后来自行销毁,变成了无核国家。

第三,试图成立独联体军队,也就是弱化版的苏联,但是由于加盟国不能达成协议。这一想法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最后达成的协议是,所有的苏联军队撤回国,包括驻扎在东欧的红军部队。回国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国籍。本身就在苏联境内的,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国籍。


按照这个分配方案,苏联在境外的九个武装集团(其中对外承认的有四个,外加五个没有承认集团军),将近一百多万人,全部陆陆续续的撤回国内。

这些部队撤回国后(包括准备撤回的),加上国内原有的部队,浩浩荡荡,加起来有五百多万人。当时苏联经济崩盘,要养活这么多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后,先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裁军。于是几百万现役军人瞬间就变成了退伍军人。

随后,各国又按照服役原则,也就是之前在哪服役,之后就归属于哪个地区。对这些退伍的军人进行了划分。

但是这中间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老婆是乌克兰的,但是男人却在俄罗斯服役。如果两个人都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祖国,那就只能选择离婚了。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后来很多的社会问题。



比军人更倒霉的是老百姓。苏联解体前,由于公民可以因学习、工作等原因,到其他加盟共和国居住。因此,很多俄罗斯人就跑到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苏联加盟共和国定居。结果,这些国家相继宣布独立了,并且这些国家还极其敌视俄罗斯。于是乎这些人就倒了大霉了。

比如说,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后,按照三国各自通过的新宪法,三国政府都对境内的俄罗斯人进行了打压。方法包括,俄罗斯人必须要接受当地的语言考试,通过当地的语言开始,不能通过测试的,就不发国籍。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通不过考试,也就一直都没有新国籍。而他们在波罗的海生活已久,也无法回去适应俄罗斯的生活(并且俄罗斯联邦也没有类似以色列的回归计划),导致这些人实际上等于无国籍人士。一直到2016年的年底,基于欧盟和联合国的要求,波罗的海三国才赋予了这些“外国人”国籍,减少了他们履行无国籍人士公约的义务。



总的来说,苏联解体后,加盟国对苏军大体上是按照就地分配的原则进行瓜分。但是由于政策制定的非常粗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军队的问题都特别复杂。军人得不到妥善的安置。

至于说苏联解体最大受益人,则毫无疑问是俄罗斯了。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先是接收了其境内的170万苏联部队。之后又进行了精简,目前俄军总兵力将近114万人。

这其中,包括37万的陆军、20万的空军和17万的海军。另外,还有十万火箭兵、七万多航天兵、以及四万人的空降兵。另外还包括将近二十万万的其他部队。

虽说苏联不在了,但俄国人的野蛮本性没有任何变化。俄罗斯和苏联的习惯一样,目前在国外地区,仍然有很多的军队驻扎。(具体部署见上图)


Mer86


人可以随便走,武器必须要留下。

苏联解体以后,士兵主要是采取两个标准进行分配:按照驻扎地和士兵意愿。

其中,士兵意愿是其决定作用的。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而且,那时候各国都不缺人,苏联解体后各国就开始大裁军了。所以,士兵爱走就走,绝对不强留。比如,驻扎在乌克兰的士兵想回俄罗斯,没问题,当地政府马上给你发路费走人。

在1985年,苏联军队高达550万。1990年时,苏联依然维持了400万大军。等到苏联解体时,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国”,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遗产。一次性接收了其境内的170万苏联部队,外加几十万的海外兵团也回到了俄罗斯境内。

等大家瓜分完以后,俄罗斯最后共计获得了270万军队。包括:1.5万辆坦克,9500门火炮,2000架战术和战略轰炸机,1400架战斗机,17500余枚洲际导弹,1500艘舰艇,4艘航母,以及940枚潜射导弹。

不过,人可以随便走,装备要给我留下。尤其是导弹,飞机和军舰等高科技含量的武器。

在各国宣布将驻守在本国的苏联军方“国有化”的同时,对各种战略性武器的争夺也开始了。最出名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关于黑海舰队的争夺。

黑海舰队的基地在克里米亚半岛,是苏联四大舰队之一,也是全苏联唯一一支怕冰冻围困的全天候舰队。苏联解体时,黑海舰队共有大小舰只833艘,飞机150余架、舰载直升机85架以及很多空防设备,共计8万多人。

在1954年之前,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联邦的成员,之后,被苏联划给了乌克兰。因此,苏联解体时,黑海舰队是在乌克兰领土上的。按照常理,黑海舰队应该优先分给乌克兰。但是,由于黑海舰队太强大了,俄乌都想争夺这支舰队。

在苏联解体之前,叶利钦就让俄罗斯海军副司令到乌克兰,“抢走”了兹涅佐夫号航母,直接开往俄罗斯北方舰队所在地。而黑海舰队就不好分了,那么多军舰。俄罗斯和乌克兰一商量,决定先不分了。等到苏联解体以后很长时间内,俄罗斯和乌克兰一起共管黑海舰队。

等到1994年,两家签订分家协约,分开驻扎:俄罗斯分的669艘舰只,乌方分得其余的164艘舰只。同时,俄罗斯的舰队继续留在塞瓦斯托波尔军港。1997年,经过多次协商,俄罗斯每年向乌克兰支付1亿美元作为停泊费,租期20年。

2014年,(港口租期也快到了)克里米亚搞了一个全民公投,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这下,乌克兰别想涨房租了,房子都归俄罗斯了。而此时,留在港口的乌克兰海军舰队司令带队转投俄罗斯。普京马上任命他为俄罗斯黑海舰队副司令!就这样,黑海舰队彻底成了俄罗斯的了。

不过,现在的黑海舰队规模不及苏联时期的四分之一:各型舰艇90艘、飞机50架。

另外,苏联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图160分给了两家:俄罗斯分了6架,乌克兰分了19架!苏联的2.7万枚核弹头被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三国瓜分,不过,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都销毁了核武器。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苏联解体后,士兵们的分配主要是两种原则,一是士兵回原籍,二是士兵可选择在驻留地。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装备。

苏联在1991年被闪电般解体后,如何继承苏联的遗产——苏军,是各加盟共和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对于数百万苏军士兵,原则上的分配方式,是按原籍。例如,乌克兰籍的苏军,就归乌克兰;哈萨克籍的苏军,就归哈萨克。当然,一般是先把眼下的服役任务完成,交接后再回家或者调度,不能说直接扔了枪就跑。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必须的。实际上还有不少士兵并不愿意回原籍。原因可能有几种。比如有的士兵虽然来自加盟共和国,但他已经在苏军中有了较好的发展,包括人脉关系等。这时候,留在俄军中显然对他个人是更有利的(毕竟,傻瓜也知道分家后俄罗斯军军队整体会更强大)。另外,当初划分加盟共和国时,有不少俄罗斯人的居住区被划到了加盟共和国。当时大家都是苏联,也就无所谓。现在要分家了,加盟共和国里面的俄族人,还是希望继续在俄罗斯这个真正的大家庭里面。

至于苏军众多威力无穷的武器装备,一般来说,是按照驻地划分的。修在哪个共和国的军事基地,连同里面的所有兵器设备,都由该国获得。所以很多加盟共和国都有大批苏制火炮、战车和飞机。但大头还是在俄罗斯手里。估计俄罗斯继承的苏联常规武器占总数的80%左右。

四大舰队,北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基本上归俄罗斯所有,黑海舰队则由乌克兰和俄罗斯瓜分(俄罗斯一直想继续以独联体舰队的形式合并存在,乌克兰不干)。

核武器,除了俄罗斯继承外,其余境内布置有核基地的乌克兰、哈萨克、白俄罗斯,都自愿放弃核武器。


巴山夜雨涮锅


1991年12月庞大的红色帝国——苏联解体了。这也导致了整个苏联国防轰然倒塌。本身苏联就是由15个独立的国家联合到一起的。分家也没有什么的,只是庞大的苏联遗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和庞大的军事问题,让这些国家留下了一些隐患。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3日,把苏联核钥匙交给了叶利钦,就代表苏联的军队的彻底破产。俄罗斯继承了2.7万枚核弹头的绝大多数。还有一些分布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后来在俄罗斯的威逼利诱之下,逐渐都划归俄罗斯之手。

可是对于像军事装备而言相对容易,其在各个加盟共和国国土之上的就归加盟共和国所有。由于乌克兰是当时苏联时期的舰船工业基地,和苏联的黑海舰队基地,与俄罗斯协商后只获得了黑海舰队装备的20%。俄罗斯租借其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

可是苏联时期200万的陆军,50万的海军,50万的空军,70万防空军,30万的火箭军军人的归属问题。俄罗斯作为老大还是俄罗斯说了算,提出的方案是保留当地建制,留在独立国家。


由于服役士兵多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共和国,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不能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国家服役。那么多国协商,其采取官兵自愿原则,只要服役国愿意接收,可选择愿意效忠该国。可是这样还是完成了很大的混乱状态,士兵并不愿意留在该国。

于是又提出根据官兵籍贯可以选择回到籍贯国部队服役。不想退役又不想呆着别国的,俄罗斯可以全部接收。这样就相对容易的解决了问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实力相对增强了,其他加盟共和国则是大量军人锐减。



像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三国加入北约时,俄罗斯并没有表现出过于的担心。其原因就是在整体军事接管方面俄罗斯已经做的非常彻底。留给这三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力量了。


但是苏联的解体,即使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的衣钵,但是整体实力俄罗斯依然保持着下降的趋势,无法挽救。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和俄罗斯的叶利钦施行经济的“休克疗法”,让俄罗斯军队难以为继。同时也出现了军人连最起码的工资都无法发放,导致了很多军官私卖武器,官兵流失。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什么新的希望,反而是给大家带来的都是实力彻底的边缘化。各个国家之间因方向的不同导致内部矛盾的积增,从而导致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就像现在的乌克兰,很多地方的军人都不知道为谁而战,可见其问题是多么的深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苏联的解体,带来的不只是国家的阵痛,还带来了军队的裂痕,军人的茫然。谢谢朋友们的阅读,同时也谢谢朋友们的点赞!


淡然小司


诚邀,如题。苏联曾经是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大国。那么苏联解体时,其庞大的军队是被如何分配的呢?

据史料记载,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有陆军200万人、海军50万人、空这50万人,防空军70万、火箭军30万等等,其总兵力超过425万,庞大的军队自然不能乱哄哄的分配,为了完成军事力量的分配,苏联各个加盟国在解体前夕成立了独联体以完成过渡期间的军事力量控制。当时的原则是这样的:

首先,官兵的分配尊重其自己的意见,只要官兵与接受国家达成协议即可;

其次,部队官兵也可遵守籍贯原则,根据部队官兵籍贯可选择部队归属,比如俄罗斯人回归俄罗斯、乌克兰人回乌克兰;

但实际上,由于俄罗斯当局的私心,很多精锐的苏联部队都被俄罗斯先行吞并控制,尤其是核武器,苏联解体过后,前苏联书记末代书记戈尔巴乔夫将27000颗核弹头指挥权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所以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力量,约有6成最后都到了俄罗斯手上。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并从法律形式上终止了苏联和苏共(布尔什维克党)的存在。当晚,叶利钦以俄罗斯领导人的身份入主克里姆林宫,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则黯然下台,告别了政坛。
(苏联解体)

如果算上之前独立出去的“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一共分裂出了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不过,庞大的苏联遗留下很多宝贵的军事遗产,比如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士兵。在苏联解体后,这些士兵会被怎么分配国籍呢?

当时,苏联一共留下了200多万的陆军、50多万的海军以及40多万的空军部队。此外,还有70万防空军和30万的火箭军(战略导弹部队)士兵。因此,如何分配这些士兵成了各加盟国的难题。

在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国的协商下,军事装备和军工企业就按其“具体所在”实行分配,而士兵则不一样。由于服役士兵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分配起来十分麻烦。经过多国协商,最初采取的是官兵自愿的原则。


后来在分配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于是又根据官兵原来的籍贯来分配归属国。当然,官兵还是可以自由选择去到他国部队服役。对于那些没有国家想要的士兵,俄罗斯表示可以全部接收。不过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的经济状况都不太好,因此没有谁愿意接受太多的士兵和武器装备。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白罗斯)最后成了接收苏联军队的最多的国家。


历史的荒野


苏联武装力量当时分为三大块,苏军,内卫部队和边防军。


苏联解体的时候各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分配部队时候有三个大的原则:建制部队属地接收,人员自愿效忠,战略部队统归俄罗斯。但是有几件事明确的出现了例外。


首先对于内卫部队和边防军的接收,基本上就是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的,除了少数部队因为主要为俄罗斯人,因此不愿意归属当地最后还是整建制的撤回俄罗斯,或者签署留驻协议帮助所在国维持原有秩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塔吉克斯坦独立后没有几个月就爆发了内战,根本顾不上管理边防,一直都是原苏联边防军归属了俄罗斯的部队在继续管理,这一现象持续10余年。


其次是苏军部队,基本上解决方式跟上面类似,不过出现了不少部队愿意效忠新独立加盟共和国的人员很少,结果扔下装备一哄而散,或者盗卖能卖掉的装备然后跑回自己家乡。至于整个建制都不愿意效忠当地共和国的,那么就采取了人走装备留下的政策。


这个过程真正进行相对顺利的还是三个斯拉夫族共和国之间的部队调整,因为民族差异实在是太小,所以国家认同不构成任何障碍,加之他们的发达程度在苏联范围内是最好的,因此多数军官因为家属在身边基本上都愿意继续在部队服役,士兵中的波动也不大。于是我们就可以看见,例如俄军的副总参谋长哈尔琴科上将,其实他是一个乌克兰族军人但是继续在俄军里服役,而当年驻扎乌克兰的大量部队没费多大力气就愿意效忠乌克兰。


不过波罗的海三国因为在苏联解体之前就早早的闹起了独立,跟苏军和内卫部队还有边防军不断发生冲突,所以苏联政府承认他们独立的时候,境内的苏军和其他部队早早一走了之,连人带装备什么都不剩下。只有少数本地籍的官兵留下,倒是还有不少本地籍的官兵因为倾向于还没彻底散架的苏共跟着苏军一起撤走的例子。


当时纠纷最大的问题出现在黑海舰队和远程战略航空兵部队,当时的黑海舰队中大部分官兵是俄罗斯族,乌克兰族也有一定势力但是毕竟少数。当乌克兰决定独立建军的时候,努力的开始拉拢乌克兰族官兵甚至包括虽然俄罗斯族但是家乡在乌克兰境内的官兵,于是出现了许多舰艇和岸勤设施部队一夜之间就开始易帜的现象。不过因为舰队多数官兵还是俄罗斯人他们坚决拒绝效忠乌克兰,但是舰队驻地和基地却主要都在乌克兰,所以最后俄乌之间达成了协议,俄罗斯分得舰队的大约三分之二不到,乌克兰分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剩下一点零头分给了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这两个黑海沿岸共和国,不过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继续留驻已经成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基地。


同样,当时苏联空军的心尖子部队之一,装备图160轰炸机远程战略航空兵团因为也部署在乌克兰,结果第一时间就被乌克兰着力拉拢。俄乌之间于是纠纷大起,这种纠纷闹得该部队都出现了分裂。不过因为这个部队具有强大的战略核打击能力,美国也不能坐视他们自己胡闹,跑来出面调和。往下的故事就好像狐狸给两只熊崽子分饼一样。俄罗斯只弄到了几架俄族机组成员自己开回来的飞机,留在乌克兰的除了个把架被用来抵偿俄罗斯的天然气债务之外,还有一架送进了博物馆,其余的都在美国的“劝说”下被挖掘机拆毁了……


这么一圈折腾下来,最后俄罗斯在纸面上算是继承了原先苏联的80%军人和70%左右的装备,可是指挥体系部队保障机制都被打得稀烂,加上俄罗斯整个国家都一团乱糟糟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连一个小小的车臣都无可奈何。几年过后,大批的武器装备要么被盗卖的成了废品,要么干脆直接扔进了废品堆慢慢生锈去了,只是俄罗斯在卖家底过日子时候,偶然会想起来去拖出几件刷刷油漆卖到第三世界国家换几两银子。

对了,当时部署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的几百枚核弹和导弹倒是被一股脑的送回了俄罗斯,道理很简单,他们留着美国都不肯答应啊……


千里岩


1991年苏联解体后,由于原苏联武装力量(苏联军队、边防部队和内务部队)采取义务兵役制,导致同一支部队往往出现人员来自不同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导致国籍问题混乱的情况,因此军人的国籍分配成为了麻烦事。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经历了漫长而反复的过程。总体来说情况如下:

在原苏联各加盟国独立伊始,按照各国协商结果,军人采取按武装力量属地分配国籍的方式,即原苏联武装力量的部队成为新独立国家的武装部队后,其所属的军人即归属该国国籍。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并未考虑军人的个人意愿,因此很多军人对此颇有微词,甚至出现军人携带武器装备逃跑回母国的情况。因此,这种处理方案并未持续太长时间。

随后,各国改为采取武装力量按属地各自归属、人员按个人意愿决定去留的处理方式,即部署在原各加盟共和国境内的部队归属各国、但人员可按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该国服役并取得国籍。由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因此如果有现役军人既不愿在武装力量所属国服役、又不愿退役回国,则统一编制到俄军部队序列。

另外,由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特殊地位,原苏联战略火箭军的绝大部分兵力都划归俄罗斯所有,在这些部队中服役的军人也大多归属俄罗斯国籍。原苏联海军黑海舰队虽然部署在乌克兰,但由于其服役人员中俄罗斯族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俄罗斯又不愿放弃对黑海舰队的控制,因此按俄乌两国协商结果黑海舰队约三分之二兵力归属俄罗斯海军,约三分之一归属乌克兰海军,另有部分零星剩余归属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就是原苏联边防部队的归属。由于有少量边防部队几乎完全由俄罗斯族组成、且这些部队并不同意在独立后的国家服役,因此最终这些部队成建制返回了俄罗斯。还有一些部队根据俄罗斯与部队部署地所在国的协议,在部队归属俄罗斯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当地协助新政府维持秩序。这种特殊的局面,也反映了苏联解体时各加盟国之间的特殊关系。


军机图


苏联解体后士兵们是怎么被分配国籍的?根据石头君所查到的一些国外资料显示,当时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根据士兵原籍地,另一种是根据士兵的驻守地,士兵们自己似乎在当时有选择权。

根据原籍地原则分配

在苏联时代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每名苏联男性都要在18-27岁之间都要去服两年陆军兵役或是3年海军兵役。而且苏联解体前通行的制度是将服役的士兵安排在距其原籍地非常遥远的地区服役,比如来自乌克兰的士兵很有可能被派往远东、中亚或者莫斯科附近服役,而来自远东地区的士兵则通常会在乌克兰或者欧亚交界地区服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促进民族融合。

苏联解体后,其军队大致上按士兵原籍地被1分15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当时通行的原则是根据士兵的原籍地对士兵进行划分。比如来自乌克兰但是驻守在俄罗斯或者中亚国家的士兵,会被允许返回乌克兰,但仍然需要按照自己服役的剩余时间,在乌克兰服完兵役。而对于来自俄罗斯或者中亚国家但驻守在乌克兰或者其它国家的士兵也是一样,通常这些士兵都会被允许返回俄罗斯或中亚国家,完成兵役之后退役。

曾经的苏军

根据士兵驻守地原则分配

现在的俄军

但根据士兵原籍地原则分配这个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苏联解体之后,有些士兵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返回自己的原籍地。因此当时原苏联各国基本也都允许士兵们自行选择留存驻守地继续服兵役。这种情况在俄罗斯最为常见,特别是在苏军中已经晋升为军官的那些人,相当一部分都选择继续在俄军中服役,而不是返回原籍国,因此直到现在,俄军中还有许多来自原苏联各加盟国的军官在服役。

哈萨克斯坦军队

苏军武器装备的分配

而除了士兵之外,所有原苏军的装备与弹药则全部按照苏联解体时的部署归所在国所有,但核武器除外。苏联解体时,其核武库分别分布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但显然俄罗斯和国际社会都不可能接受白乌哈三国成为有核国家,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后不久,相关国家立即就分布在白乌哈三国境内的核武器如何处置展开了谈判,最后的结果是中、美、俄、英、法五个核大国公开承诺不对白乌哈三国使用核武器,换取三国放弃自己境内的所有核武器。后来这些核武器都根据协议被移交给了俄罗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