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川”人口民族概述

“銀川”作為古地名,最早見於《新唐書·地理志》:“銀州銀川郡”。故址在今陝西省米脂縣東北。《讀史方輿紀要》載,宋崇寧四年(1105年),“仍置銀州,五年廢為銀川城,金為銀川寨。尋廢。”

中國“銀川”人口民族概述

中國“銀川”人口民族概述

中國“銀川”人口民族概述

寧夏地方文獻上出現“銀川”一詞,約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詠唱寧夏平原溝渠交織如網、湖泊珠連其間的秀美景色時,用“銀川”形容其水光瀲灩、水映晴光的水鄉風光。如“俯憑駝鈴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連山似奔浪,黃河一帶寬。城郭渺如舫,銀川亦寥廓”,“或是天吳聊小試,暫移鰍穴到銀川”。這些詩詞中的銀川,還沒有明確的地名意義。

清雍正年間,“銀川”一詞,逐漸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義。如《惠農渠碑記》上有“黃河發源於崑崙,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記載,碑文上的銀川,已泛指銀川平原引黃河灌區了。

清乾隆年間,寧夏知府趙本植在府城(今銀川城區)創立“銀川書院”,又有汪繹辰纂修《銀川小志》。“銀川”一詞的指代範圍趨於具體、明確,已初具地名意義,並逐漸成為寧夏府城的代稱。1944年,寧夏省城(今銀川城區址)改為建制市,正式定名為“銀川”。地名一直沿用。[7]

鳳凰城名

相傳古時候賀蘭山飛來的一隻鳳凰,看到這裡黃河橫貫、麥浪翻滾,一片風光秀麗的江南景象。不忍離去,竟化身為一座美麗的城市——銀川。東門外的高臺寺是鳳凰的頭,鳳凰頭捱到黃河邊;高臺寺旁邊有兩眼井,是鳳凰的眼睛;鼓樓是鳳凰的心臟;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隻爪子;西馬營湖泊相連,林茂草密,花團錦繡,那是鳳凰的尾巴,一直拖到賀蘭山麓。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範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13]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座標:北緯38°08′~38°53′,東經105°49′~106°35′。

銀川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全市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04472人,佔75.48%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88616人,佔24.52 %,其中回族人口為459647人,佔23.0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65072人,增長44.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8569人,增長35.71%,其中回族人口增加118857人,增長34.88%。[14]

2017年末,全市總人口222.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萬人。其中回族人口57.34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25.8%。城鎮人口171.56萬人,鄉村人口51萬人;男性110.10萬人,女性112.4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60‰,死亡率為4.1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49‰。 [4]

名稱人口數(人)比重(%)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人/ k㎡)

銀川市1993088100.007.41208

興慶區67830634.037.10820

西夏區32931016.525.32292

金鳳區28255414.189.25814

永寧縣21826010.954.94183

賀蘭縣22298111.196.98146

靈武市26167713.1311.09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