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創業項目是否靠譜?

lx2ld9


題主提到的是創業項目,而不是成熟項目,在此,我先以資本家風險投資家的視角來作探討,說說他們怎麼挑選創業公司創業項目,然後最後

決定是否該拿錢去投票。

小米的雷軍雷總有一家投資公司叫順為資本,就是取順勢而為的意思。之前馬雲曾經找過他要投資,結果他沒瞧上馬雲。他認為後面他和馬雲之所以拉開那麼大的差距,是因為馬雲乘上了趨勢之風之所以能夠一躍千里,害得自己還在苦逼苦逼的造手機。

因此順為資本投資項目重點看"趨勢"!指導思想是"飛豬"理論。不過戰績可不怎麼樣,要不雷軍也不會另闢戰場做小米!

京東劉強東背後的女人,今日資本掌門人徐新,是國內做風投做得比較好的,據說她看項目重點是看品類,是帶著品牌的思維去看項目,如果他發現某個品類沒有品牌,如果做有沒有機會做到品類第一的品牌,這就是她的投資方向!指導思想是定位理論。

九鼎投資的馮衛東也屬這一派!

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重點看創業團隊,他認為就算開始時產品和模式都走不通,好的團隊總能在不斷試錯中最終找到好的方向並走向成功。指導思想是認為"人才是一切的主導因素和關鍵"。

終上!

看趨勢,趨勢是什麼,怎麼把握?

看品類看賽道,什麼是品類?怎麼識別是真品類還是偽品類?

看團隊,什麼樣的創始人更容易成功?怎麼樣的搭配才是好的團隊?

還有一派是看商業模式,不過單純看商業模式的

並不靠譜,因為商業模式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其實,如上這些觀點都只是停留表面的一些判斷標準,明顯片面,我們要透過表面去解剖底層邏輯。

大多創業項目都是以企業為平臺的,項目靠不靠譜的前提是企業是否靠譜,我們首先得了解企業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嚴格的說我們不是在選擇什麼樣的靠譜創業項目,而是選擇靠譜的企業。

企業之所以存在和發展,一定逃不出如下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科斯的交易存本定律:

企業的經營工作,就是降低兩個成本——對外交易成本,也就是品牌創建,就是因為有了很多品牌,才降低了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選擇成本,降低外部了交易成本;對內,我們天天搞組織變革,搞合夥人制,搞各種績效考核,設想各種內部管理,這是在降低內部的交易成本。就是內部管理和外部品牌營銷兩方面的問題,經營的目的就是降低這兩個成本。

第二定律,德魯克的社會職能定律:

企業是社會的器官,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的,解決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解決社會的一個大問題就能成就一個大的商業機會。因此項目靠不靠譜,我們得看他是否到底多大程度上解決了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第三定律,熊彼特的創新利潤定律:

一個企業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獲得利潤了?那就是通過創新,唯有創新是企業獲得利潤的方式,那些沒有創新的企業,他們獲得的收入不是利潤,因為他們沒有創造,他們只是簡單重複別人的創新成果,他們只是獲得了微薄的管理者。

前面提到的,看趨勢,看品類,它們的底層實際上就是企業第二大的定律社會職能定律講到的是否發現並解決某一個社會問題,這個社問題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這個社會問題是長期存在的還是隻是短暫存在的。看團隊看團隊的人才結構和知識技能結構的底層實際上就是交易成本的問題。看商業模式,實際上就是看的企業的創新能力。

最終,通過企業三大定律,我們會發現,真正決定企業和項目是否靠譜的關鍵是創始人!為什麼?

從企業第一定律也就是科斯的交易成本定律,可以看出,我們要想降低企業的內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取決於創始人選擇與什麼樣的人才合作,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他們在團隊內部交易,具體怎麼樣合夥,怎麼樣共事。這一切主要決定於創始人的!取決於創始人是否清楚他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並找到這樣的人才,並且知道怎麼樣領導他們,去實現兩個成本的降低。前提是創始人必須懂得管理和品牌營銷。比如史玉柱之前失敗是因為疏於管理,但是特別善於營銷。馬雲兩者兼備。華為任正非兩者兼備,他在用部隊上學到的東西來做管理和營銷。

從企業的第二定律也就是德魯克的社會職能定律。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的創始人發現並具有解決某一社會問題的使命感。馬雲和任正非這一點都都有,史玉柱稍遜,因此,史玉柱目前沒有做出可以稱得上偉大的企業。

從企業的第三定律也就是熊彼特的創新利潤定力可以看出。創始人必須懂創新必須有創新思維,必須或多活少懂得創新方法論。這一點,任正非,馬雲,史玉柱都是具備的。

因此,我們要了解一個創業項目是否靠譜,我們就不要看其他那些表面的東西,就好好去了解這個創始人吧,就看他懂不懂管理懂不懂營銷,看他有沒有使命,看他是否懂創新。

這才是一個項目,一個企業的底層命門!


鋒哥創業學習進行時


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通常我們只看項目的本身,我覺得這是個誤區!應該除了看項目,還要看我們自己!

從四個緯度入手:



01、有興趣

創業選擇什麼項目,自己興趣、喜歡最重要。你興趣熱愛的事,才能使你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有了這份動力,才能支撐你度過瓶頸期,才能支撐你堅持下去,做得長久。

02、有需求

到底做什麼行業/項目,有興趣還不夠,還要有市場需求,最好是剛需。沒有需求,只是自娛自樂。 要找有需求的項目,我們最好不要自己瞎想,憑空想出來的東西,這不一定有需求。 從三百六十行入手,才是有需求的基礎,要是沒有適合的,就行行再細分,一定會有。



03、有能力

不管興趣什麼,選擇哪個項目,我們要有能力駕馭它才關鍵。 不能只單純注重興趣和外在市場需求,不是什麼行業好就幹什麼,比如抖音火,我們就上抖音,拍視頻、做營銷之類,而是還要考慮自己在這個領域的能力如何,能否駕馭它,是否有能力與別人競爭!

04、有錢賺

另外,創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賺錢。 你要是說不以賺錢為目的,那就是耍流氓。門外面有一堆磚,你要不去搬搬?創業,誰都希望有錢賺,而且要選擇賺多的。

項目要有錢賺,需滿足3個條件:

1)竟爭小

2)利潤高

3)有復購

能滿足以上四個緯度,基本上這個項目就比較靠譜了。



但是,天下沒有絕對靠譜的事,先做起來比什麼都重要!小規模、小範圍測試,然後再逐步調整才是上策!

好了,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


非病貓


對於這一點我很有經驗

首先要初步瞭解一下這個市場,判斷你的優勢在哪裡,缺點在哪裡,什麼風險是你們可以掌控的,什麼風險是你們不可控制的。

初步判斷完這些

那麼就要進行下一步判斷了,

你們的優勢別人有沒有,那麼有他們為什麼沒有去做,如果沒有,那麼你們是先知先覺者,還是這條路行不通, 然後看看缺點,能不能完善。

這些沒問題後,在評估操作者,他是不是的堅定的意志,他能不能用心竭力的去處理途中所能遇見的困難,他的資源,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能達到多少人,做不到的地步。

最後再計算收益是否投入和回報能否達到心中的價值

這一系列完成後,在考慮一下,勝率有多大,如果高於百分之60以上 那麼就可做。

這個世界沒有百分之一百成功的,當然如果付出百分之一百努力,即使毫無前景的項目,也會有異樣的色彩

我是許大仙,一個身無分文,遇見天使投資人的創業者,希望這條評論能夠少許的幫助到您


許大仙童裝創業錄


1、首先看此項目的市場前景是否足夠大,是否是剛需,處於成長/成熟/衰退期哪個階段?如果市場前景好,又處於高速成長階段,那可以接受並進一步分析;

2、產品或服務是否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有沒有核心競爭力,是否容易被仿製及替換;

3、政策導向,此項目目前有關的政策有哪些導向,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政策對項目的影響;\r

4、盈利模式如何,投入與產出比,項目的投入在一段時間內,是否可以在自己承受範圍,能否支撐到最後的回報。\r

5、創始人的視野和核心團隊的技能及執行能力是否跟得上項目的發展需求等;\r

如果以上幾點都滿足,那這項目應比較靠譜,值得考慮去投;\r

我是老李,專注於創業及自媒體,如果喜歡我,點個贊及關注與我互動唄!


老李創業日記


判斷一個項目是不是好項目,我們可以通過四個維度來辨別:

1.這個項目解決了什麼問題。這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客戶的痛點,找到客戶的痛點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了;

2.項目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簡單一點說就是你現在靠什麼賺錢,未來預計靠什麼賺錢,確定好商業模式,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3.運營的方法論是什麼。也就是你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運作你的商業模式的,這是決定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4.項目的市場有多大。市場大小決定了未來的潛力。

以上是四個維度來判斷是不是好項目。關注“商業大師”,將會不定期分享以上四個維度的方法,以及案例!


商業大師


一個項目是否靠譜?實際上只需要考慮三個因素:

第一,銷量能與你的目標相匹配嘛

第二,利潤利潤率足夠高嘛

第三,能否長期經營

滿足這三個條件,這個項目一定可以做


林老師談創業


一個項目,靠不靠譜,是綜合性的分析,有些公司通過招商來賺錢,十個招商九個坑,所以如何判定一個項目的好壞,先看這個項目的產品是不是靠譜,也許在你眼裡的項目在別人眼中不過是一件包裝好的商品而已,所以不要看外在的高大上,多觀察內在有沒有低調奢華,有內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衡量一個項目的好壞,第一考慮的是不是賺錢,而是風險,風險與機會是成正比的,其次還有衡量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等,行業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功的。


商業的前世今生


符合國家政策,有利於人,趨勢發展空間大, 這三點就OK!做之前要考慮自己的能力資金團隊等各方面。當然這些是大的。只要是正確的合法的,可以小馬過河式的去先用一點資金試試水。或者是看準的可以全力去做。生意生意,以生為主。創業也是創造事業。祝大家創業一帆風順。開門紅


Allvictories


從以下優先級來考慮:人,團隊,項目。主要還是看人,看項目創始人和團隊。可以容忍看錯行業和產品,但不能容忍看錯了團隊和人。


科技新機匯


分析平臺模式,制度,找到公司平臺一個盈利點,再看此項目是否符合大眾化創業,能否長久穩定發展,再一個靠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