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真的能夠收穫成功嗎,農民伯伯用行動來闡述它

​在鄉村,漫長的農耕文明延伸開展,雖然從事農耕的農人本身或許沒有太多的知識,但仍是靠勞作得來的智慧和日子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個個放在今日仍舊適用的俗話。其中有句鄉村俗話說:“人勤地出寶,人懶地長草”,在前些年的時候,鄉村人要是處目標都回到對方的承包地裡去看一眼,如果是地裡雜草叢生的話,就闡明這家人太懶了,關於能養家餬口的承包地都疏於打理,當然,這家人也就不能嫁了。

勤奮真的能夠收穫成功嗎,農民伯伯用行動來闡述它

農人這樣想到底是否有道理呢?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先搞清楚這句話的含義。先說人勤地出寶,以前在農村人看來,只有勤勞的耕種,土地裡的莊稼才幹長得旺盛,而這些莊稼既能用來填飽肚子,又能把多餘的賣錢來換取其他想要的東西,所以這些就是農人的“寶物”。至於人懶地長草也很簡單,那時候,各種除草劑等農藥還沒出現,農人都是靠人力除草的,所以農作物耕種今後,人們基本是隔一段時間都要起早貪黑的去地裡除一次草,以確保莊稼的營養不被雜草吸收。

勤奮真的能夠收穫成功嗎,農民伯伯用行動來闡述它

年代變遷,現在鄉村種田要比曾經省事兒多了,在高科技的協助下,現在農人的地裡很難長出雜草了。可隨著年代的變遷,許多農人對人勤地出寶這句話有了不一樣的觀點,有人覺得這句話根本就是“忽悠人”的,因為即便是在科技已經比較發達的今日,農名仍是很勤快,地裡有活兒了就去地裡幹活兒,地裡的活兒忙完了就去其他當地找活兒幹,但是幹來幹去,回過頭來一想,雖然很勤快,家裡仍是“一窮二白”,地裡根本沒有出寶。

勤奮真的能夠收穫成功嗎,農民伯伯用行動來闡述它

農人有這樣的疑問,也不是全無道理。這幾年,許多的“洋糧食”進口到國內,其價格低,質量高的特性一下子就成了商場的主流。相反的,農人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卻只能以很低的價格出售。種田不行了,去打工討日子總能夠吧,但城裡的情況也不樂觀,人工智能的飛速前進,讓不少崗位都變成了機器人操作,農人要技術沒技術,要學識沒學識,已經慢慢地被“邊緣化”了,別說是找到“出寶”了,不失業已經很不錯了。

勤奮真的能夠收穫成功嗎,農民伯伯用行動來闡述它

可話說回來,其實單純的從字面意思看“人勤地出寶”並不精確,鄉村的這句俗話更多的意義是為了告訴人們:一分耕耘,才能取得一分收穫,沒有耕耘是不會坐收漁利的。從這個角度說,就沒有任何疑問了,到了今日,許多農人本來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是依託雙手,白手起家,現在家財萬貫的也許多。鄉村俗話:“人勤地出寶,人懶地長草”,靠種田,真能種出寶嗎?答案是能,只不過不一定是地裡出寶,而是勤勞出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