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杀害”孩子的女子:你不配做一个“母亲”!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则悲伤的新闻。

湖南新化一名年轻母亲戴某花在其丈夫“失踪”后,不堪周遭压力,带一双儿女投水溺亡。

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是是非非究竟是什么样子,相信自有警方查个水落石出,只是可怜了两个孩子,匆匆与这个世界打了个照面,就被自己的亲妈剥夺了生存的权力。

戴某花在其遗书中说道,“人生苦短,但对于我来说却不苦不短,我是幸福的离开,追随爱的人儿离开,说好一起慢慢变老,一起离开,怎么能舍得你单独离去呢,所以宝贝,老婆来陪你了,我只想一家四口在一起。”

无论遗书写的多么伤感、动情,我只想说,作为一个妻子,也许你是痴情、专一的,但作为一个母亲,你同样是自私、懦弱的。

在你的眼里,也许你们一家四口就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但你忘记了,自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他们便拥有了独立的生命、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当你选择结束生命追随爱人的时候,他们亦有权选择继续生活下去。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更不要肆意控制、命令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独立于其他人之外,而不是依附或是附庸。

深以为然。

01

自私的父母从没把孩子放在眼里

知乎上有位答主在回答关于农村的现象之时,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

朋友在乡镇高中教书,新学期开学,她发现英语课代表没来上课,她以为女孩贪玩逃课了,就打电话给家长告状。女孩的父亲说:

“我把她嫁掉了。”

看似轻松的一句话,却从此断送了孩子的求学之路。

也许父亲告诉女儿不用再去上学的时候,女儿心里特别地难过,但她终究无力反抗,在成为独立的个体之前,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孩子。

曾有个视频火遍全网。内容大概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被妈妈罩在了塑料凳子下面,由于空间狭小,他只能一会儿伸伸胳膊,一会儿伸伸腿,非常不舒服,满脸委屈。

而他的妈妈,却坐在凳子上,和另外三个人乐此不疲地打麻将。

虽然她也被叫一声“妈妈”,但很显然,她距离真正伟大的“妈妈”还差得很远,也许在她心里压根就没有准备好承担起一个母亲的角色。

在孩子最需要她们的时候,她们却沉迷于自娱自乐之中,真的无法理解,当初她们为何要把这个无辜的小生命带到人世间。

幸好,现在的年轻人,对结婚生子越来越谨慎,也越来越负责。

一个女性朋友30岁了还没有要孩子,面对周围人的嘀咕,她总是泰然处之。我知道并不是她身体有问题,而是她和丈夫还没有做好生小孩的准备。

她总是说:“既然决定了要孩子,就要做好全身心付出的准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我们有义务让他茁壮、快乐地成长。”

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并不是成为母亲之后女人就变得更强壮,而是作为母亲,她们天然有一种责任,在她们眼里,孩子就是一切。

02

有爱的父母会给孩子打造幸福的港湾

出生于2005年的源源,是一个自闭症女孩,她是人们眼中来自“星星的孩子”,本应在遥远的仙境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却一不小心落入了人间。

患自闭症的孩子一般都无法像正常人那样交流,有时像个三四岁的孩子。她高兴的时候搭理你一下,不高兴时,任谁叫都不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

面对这个不幸的现实,源源的爸爸妈妈是坚强的,尽管家境普通,但夫妻俩毅然决定尽力给女儿最好的教育,坚持送她上特殊教育学校接触社会,学习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源源四岁的时候,老师发现“源源画起画来非常专注,眼睛不太受外界影响,甚至有些刻板,连颜色涂不好也会生气。”她被发现在绘画方面有着不错的天赋。

后来,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源源小小年纪就获得了不少奖项。

今年8月,源源获得了一次到国外评比的机会。按照参赛主题,她需要画一幅和文艺复兴三杰有关的作品,和几千名小朋友画的几千幅画一同比试。

于是,源源抓起了彩铅和炭笔,勇敢地尝试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就在前不久的国庆期间,源源的画漂洋过海飞往意大利佛罗伦萨参评,并在最终入围的百余幅画中脱颖而出,不但获得了意大利艺术家们的广泛好评,而且这幅画还将被收藏在贝利尼家族博物馆。

在我看来,源源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她的父母一直用无私的爱浇灌着她,让她像普通孩子一样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家的港湾,感受着来自父母爱的呵护,哪怕承受着命运的不公,她们依然能够快乐地生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源源一样幸运,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如源源父母般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爱意,他们只觉得“源源们”是累赘、是负担。

曾荣获最佳作品奖的微电影《第十七次抛弃》,就讲述了关于自闭症男孩的悲惨故事。

4岁男孩奇奇不幸患有自闭症,奇奇妈辞去工作专职照看,但丈夫接受不了现实最终离婚,带着孩子独自生活的奇奇妈最终也因为生活的压力,前后17次抛弃奇奇。

17次!多么狠心的父母!不要说爱了,简直是丧心病狂!

真的不想看到“来自星星的孩子”最终却成为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在我们的世界一闪而过,来去匆匆。

有时候,父母的爱很平凡,但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成长的力量;

有时候,父母的爱很渺小,但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汇聚成爱的海洋。

03

尽职的父母会让孩子尽情地释放

每一个孩子,从他降临人间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个体,只是我们经常被生活的表象所蒙蔽,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指指点点,甚至横眉冷对。

记得小时候,自己非常喜欢弹琴,但父母却认为,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出息,所以只坚持没多长时间,最后还是被迫放弃,成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

如今已是为人父,所以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方面是为提高将来的竞争力做准备,另一方面也算是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

所以,我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打了鸡血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钢琴、乐高、口才、画画、围棋、舞蹈、英语……总之,只要听说什么“有用”,肯定会义无反顾第一时间给孩子报上名。

表面上我对孩子“尽职尽责”,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从没问过他是不是真的“感兴趣”。

有一天孩子的状态特别不好,最后崩溃地哭着喊道:“我不想去上课!不想去!”直到那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不算是“称职”的家长。

每天晚上,孩子最期待的不是坐在琴凳上练琴,也不是面对棋盘厮杀,而是跟我们讲睡前故事、在床上打打闹闹;

每个周末,孩子最希望的不是像“赶场”一样参加兴趣班,也不是又学到了多少新技能,而是在家放松、休息,看看书、玩会儿喜欢的玩具。

曾读过一篇文章,写的很朴实:

无论孩子聪明还是迟钝、活泼还是沉默、内向还是外向、胆小还是勇敢、凡人还是人才……他是孩子,就是生命赐予你的礼物;他是你的孩子,就坚定的牵着他的手,让他温暖、快乐、健康、平安,足矣。

至于,他是否能达到你的理想,这其实并不重要,就让他成为他自己,让他去触碰那个他力所能及的高度,完成那个完美和残缺共存的独特的个体

让孩子尽情释放自己,首先父母要学会释放自己,尽到一个单纯的父母的职责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