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荀子

荀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對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都作過深刻的分析和判斷,並在此基礎上揚長避短,博採眾家之長,建立起了一個宏大的學術體系,成為了先秦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

荀子自稱孔子繼承人,但卻不同意諸如“子思”、“孟子”等儒家學派法先王”和“性善論”的思想主張。他對墨子的“尚賢”主張以及墨子之後學說中的認識論和邏輯學上的成果都有所繼承,但他卻批判墨子兼愛、平等的觀點。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他摒棄了他的老師的“情慾寡少”和“見侮不辱”,但同時吸收了其關於“氣”的學說,並以此為基礎將自己的天道觀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 在其政治思想上,荀子將儒家學說作為主體,同時吸收法家的政治主張。他認為人性本“惡”而非“善”,“善”是後天培養的結果。他所謂的“人性”就是飢則欲食、寒則欲暖、勞則欲息、趨利而杜弊,人人都有各種慾望,不得滿足則畢生追求,若追求時無分寸界定,則必然產生爭鬥。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於是,需聖人來申明禮義,建立法度以限制人們為非作歹,從而天下從“善”。從此我們可以看出,荀子已經將禮、法區分開來,一方面主張禮義教化,另一方面強調嚴刑峻法。事實上,荀子這一思想已經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制定了大方略,除先秦王朝外,其他王朝都把禮教擺在了明顯的位置。

荀子反對自殷商以來的有神論,建立了最初的唯物主義天道觀。他認為,日月星辰、四季輪迴均由某種規律所致,“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與人的意志無關,更不是受神的主宰。他還提出自然界中的種種怪異現象,像日食、月食、彗星等不過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自然的“天”實際上沒有任何意志,無法主宰政治的成敗和人事的好壞。同是水患,禹之父鯀用“障水法”歷經九年而未能成功,而禹改堵為輸,則得以治理,因此,事物的成敗在人而不在天。

荀子還為人們指出了方向,他說:“與其從天命而頌之,寧可制天命而用之。”人類只要掌握了規律,便能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亦即“人定勝天”。這一思想把古代唯物主義自然觀推向了一個高潮,對後代中國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荀子一生遊歷天下,所到之處禮遇甚隆。但由於他否定天命,不敬鬼神,主張“法后王”和“人性惡”,而這些理論和思想都與統治階級愚弄百姓、粉飾罪惡的要求相悖,因此,他的學說一直未能廣泛流傳,其政治主張也未得到採納。

而與其同樣有功於“時政”的《孟子》卻大受青睞,以至於《荀子》一書連註解都沒有,甚至殘缺不全,實為思想界一大憾事。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韓非

韓非出身於戰國時期韓國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曾拜師於當時有名的學者荀子。他長於寫作,其文章條理清晰,分析深刻,但遺憾的是韓非口吃,不善與人交流。 韓國是當時戰國七雄中最為弱小的國家,經常受到別國的侵擾,卻無力反抗。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韓非曾多次上書韓王,提出變法強兵的種種建議,但始終不為昏庸的韓王所採納。內憂外患使得韓國日益衰落,不得重用的韓非只好退而著書,寫成了包括《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55篇作品在內的10餘萬字的《韓非子》,系統地闡述了其治國的方略,廣泛地在韓國流傳起來。後來,流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罷,大呼絕妙:“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為求得到韓非,公元前234年,秦國發兵韓國,韓國勢單力薄,馬上將韓非送到秦國。只可惜韓非在秦國還未來得及被重用,就被李斯陷害致死。

韓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並將其師荀子的理論進一步發展,認為只有加強法制,使用嚴刑峻法才能解決問題。第一次把“法”、“術”、“勢”三家思想結合起來,明確闡述了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制思想體系。

荀子建立宏大的學術體系,韓非本是沒落貴族,因何成為一代思想家

​韓非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順應時代潮流為當時的統治階級構造了一個有機的政治思想體系,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實施中央集權、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