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的?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樣的是,很多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特別有趣,而且生活極端豐富的人。他們不需要通過朋友圈來炫耀和賣弄。

朋友圈,顧名思義是展示給朋友看的一個生活圈。但是現在我們看的朋友圈,已經變成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樣子。做微商賣面膜的。曬自己娃,剛拉了粑粑的。情人節曬n個男的給自己發了紅包的。包括長輩們轉發各種的網絡養生謠言的。

朋友圈已經不是在給朋友看的。而是像一個巨大的網絡垃圾場。什麼都有。但就是沒有朋友,沒有生活。

在這其中有些人已經把朋友圈,當成了一個裝逼的重要的場所。買了一個新包包,要曬一下。男朋友送了一個手機,要曬一下。陪著別的男人去吃了一個所謂高端的日料,要曬一下。蹭了某一個富翁的遊艇,要曬一下。參加一個所謂的微商的高端酒會,也要曬一下。各種的曬炫富賣弄。但就是沒有生活,沒有朋友。

於是有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生活的很好很豐富,生活品質很高的人。他們不屑和這些人混在一起。也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炫耀自己。於是關閉了朋友圈。他們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活品質就行。

所以,現在的朋友圈已經成了裝逼圈,不要也罷。


南七道


我在一個月前關閉了朋友圈更新提示,並且把自己的隱私設置為“僅三天可見”,因為下定決心不再做任何更新,也就等同於意味著我徹底告別了朋友圈。

記得在朋友圈到來之前,我們熱衷於更新QQ空間,撰寫新浪微博,在各種社交平臺灌水,抒寫自己的小秘密。但那個範圍顯然相對小眾,即便是QQ多數也是認識的身邊人。而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某種意義上,微信代替了短信集成了QQ,成為智能手機上最便捷的聊天工具。隨之而來的,是我們被形形色色的人添加,被拉入各式各樣的群,被各種各樣的人視奸朋友圈,一覽無遺地窺探自己的私人生活。

曾經連我也是,每當微信添加了一名新成員,首要愛好就是視奸他(她)的朋友圈。在朋友圈還沒有設定“三天可見”之前,有時候一翻能翻小半天,從最近兩三天的狀態翻到兩三年前。我不知道我怎麼會養成這種惡趣味,但顯然我從這種窺探中得到滿足。從朋友圈中分析此人座標、年齡、家庭地址、生活愛好等這些只是小兒科,更可以自作聰明地從吃穿住行中推算他的生活檔次,從什麼業一個月賺多少工資,從書籍音樂各類推文中分析他的性格與品位,然後天真地以為這樣就可以瞭解甚至掌控了他人的人生,甚至以此推算出此人是否值得深交或者來往。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人真的是很自以為是的動物。但一方面我樂意窺探別人隱私,又拼命地想要保護自己內心的小秘密不被他人發現。看到攝人心魄的美景、秀色可餐的美食當然也想第一時間發出來顯擺一番。然而想到一不小心就會暴露自己(比如和領導請了病假,但明明就是出去玩了),心再癢癢也只能作罷。有次公司舉辦活動,女同事和我們一起考察場地,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很好,她拍了很多照片並且一番精修,回頭卻不忘囑咐我們千萬不要隨意發群裡,怕領導看見了誤認為她沒有好好上班。晚上我看到她發了朋友圈,我誇她人美圖贊,她卻不忘私信我,說不知屏蔽了多少人才敢把照片PO出來。當然朋友圈裡也不乏一些心眼小的,總喜歡刻意在狀態下尖酸刻薄地留言,指手畫腳恣意評論,白白糟蹋了別人的好心情。

我們開始學會對朋友圈屏蔽、分組、做各種備註。我記得以前QQ相冊和日記可以加密,如果不想被不熟悉的人看見,就可以鎖上利用密碼限制不被查看。雖然朋友圈也可以分類和選擇,但明顯需要更多的操作程序。而在這個“美麗”的時代,有時候一張照片不用濾鏡不精修十八遍你都根本不好意思放出來。精緻的圖片加上濫情的文字,往往編輯一條狀態就要花費大量時間,所以在發之前就已經耗費了你所有的精力。好不容易發了出來,寥寥十幾個順手的贊,加上幾句辨不清真心還是假意的評論,有時候也會情不自禁地反問自己:既然如此,發朋友圈的意義何在?

提及點贊,朋友圈有一種點贊狂魔。只要狀態一出便有贊飛來,你們所有有交集的朋友圈狀態下都能看到他齊刷刷的贊,有時候實在太多以至於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有沒有看。有人熱衷給領導點贊,有人愛給喜歡的人點贊。不知在哪看過這樣一句話:“愛她,就給她的朋友圈點贊。”朋友為了踐行真理不惜勇敢嘗試,他追求一個喜歡的女孩子,好不容易添加了微信,第一件事就是徹夜不眠地給她朋友圈1803條廣播都點了贊。“我數過,真的是1803條,最後一條好像還是寫給我的。”他信誓旦旦地說道。同時嚮往著姑娘在第二天打開朋友圈提醒的時候發現滿屏刷不完的愛心,必定感動到不行。

結果呢?“結果她把我拉黑了。”“為什麼?難道她就沒有一點點地感動嗎?”朋友沮喪著臉跟我們抱怨,我們不知如何回應都只好拼命忍住了笑,心裡想的卻是“別人估計這會兒還在罵你‘神經病’呢”。

記得相關部門有人員離職,部門經理當即教育其餘員工撇清和此人的一切關係,甚至不準給他的朋友圈點贊和互動。當聽到這個命令時我很震驚:天,這是什麼邏輯?難道你還能限制員工點贊和互動的自由?但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殘酷,除非你不在這個部門任職,否則必定扯不下臉來,只是被綁架的朋友圈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與點贊相對者當然有集贊狂魔,我有同學持久不聯繫,突然發來消息皆是“請給我的朋友圈第一條點贊。”我一向不大好意思拒絕,只好在點贊後第一時間回覆“已點”。每過一陣子我們的這種互動就會再重複一遍。一年過去,回頭翻開我們所有的聯絡也不過是“請幫我點贊。”“好的,已點。”

有段時間我乃刷屏狂魔,只要一沒事就開始刷朋友圈。“我手指頭都要刷爛了,高峰時期我每隔兩分鐘刷一次屏。一方面我期待著有更新的動態,一方面我又忐忑不安地希望大家都不要再更新。那種感覺簡直比和初戀的第一次見面還要焦灼,你能想象嗎?也許我只是太無聊了,無所適從。”

現今常有人倡議:“放下手機,走出去看看吧!”是的我們走出去了,車上握著手機景區握著手機睡覺時也握著手機。其實不是握著是捧著,捧著我們的朋友圈和無處安放的身心。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有時候工作真的很忙,但是效率極低,我每天都完不成任務不知道自己幹了些什麼,可就是停不下來刷朋友圈,我上班刷開會刷就連做夢也在刷。這也許是一種來自心底的焦慮,對生活的恐慌,朋友圈是我躲避現實的港灣,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朋友說她只刷朋友圈卻從來不發,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一敗塗地。當別人在度假的時候她在工作,當別人在喝咖啡的時候她在擠地鐵,當別人寫詩聽音樂劇、大玩浪漫與情懷的時候她在銀行門口排隊,當別人都擁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時她只是在不停地刷著朋友圈……她無法權衡真實與夢境,她高貴的心靈飄在雲端卻忘了自己已經深陷沼澤且渾然不知。而刷朋友圈常常會讓她有種錯覺:那就是這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如此精彩,每個人都過得挺好除了她。有時候她覺得自己被這個社會拋棄了,生活在孤島上,人生一無是處甚至不知該何去何從。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朋友圈就一定一無是處,拓展部曾有位同事曾分享過一個案例:有次他從朋友圈中瞥見客戶推薦了一首歌,他於蛛絲馬跡中推斷出該客戶喜歡這個歌手, 於是特意去學會了這首歌並且在首次見面中“很自然”地聊到這個話題,結果兩人一拍即合倒也彷彿知音。

我們愛刷朋友圈其實可能也是出於某種心理,我們熱衷於窺探別人的生活,也許窺探隱私本就能成癮。但某些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朋友圈成了考驗友情的利器,比如我刪除某個同學的微信就是因為他可對我設置的是朋友圈“不可見”,我感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在朋友圈可以設置查看時間以來,多數人把自己的狀態設置成了半年可見,而對於那些只可見三天狀態的朋友,我們通常報以相同的對待方式。尊重是平等交流的合理前提,連朋友圈也是。而當你自認為與該朋友關係不錯而他又設置了對你“不可見”的時候,不知你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有時真正被朋友圈傷害的,反而是那些你認為很熟悉的人。多年不聯繫的小學同學添加微信,結果打開朋友圈全是化妝品面膜包包。猝不及防地就被親戚拉入什麼折扣群,一天發佈的優惠券也不過三五十條。朋友圈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真實,越來越懷疑所謂“朋友”添加你的真實目的。有位朋友的朋友整天曬各種豪車和車鑰匙,朋友告訴我她不過是個二手車中間商,實在不懂有什麼好炫耀的?而當我還在辦公室拼命加班的時候,我當然也見不得那些又從境外回來一邊曬圖一邊代購化妝品。朋友圈有時讓我們心碎,有時讓我們嫉富如仇。

所以我最終決定從朋友圈的漩渦中逃離出來,也許就像逃離一個虛妄的孤島,我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了鍛鍊和寫作上,我戒掉了刷屏的習慣。當朋友圈對我而言呈永不更新的狀態時,我發現我的世界也並沒有因為不再刷朋友圈而有什麼不同,畢竟他人的生活終究只是他人的罷了。


養老人莊曉


要麼不會發,要麼不想發。

一般不想發的人有幾個原因:

1.自控能力強,有自己的生活工作重心,目標清晰。根本不在意人家朋友圈發什麼,不評論他人,更別說自己發了,因為沒什麼可抱怨吐槽,也沒什麼值得炫耀。這類人多數是低調謙虛的成功人士。微信通常只用於通信。

2.隱形人,通常自卑或沒什麼成就,默默地刷朋友圈,瞭解朋友的動向,但是自己不會評論,最多點贊一下,自己不發朋友圈,朋友群很少說話,存在感很低。

3.忙,太忙了,玩手機的時間都沒有,發什麼圈呢?


美閱新生活


我個人就是一個基本不發朋友圈的人,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和生活中他人的感受,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可能不全面,歡迎糾正和補充)

1.條件缺乏。包括老年人不懂手機,對微信朋友圈可能會洩露隱私等的認識不全面。生活實在乏味無聊,沒有內容可發等等。

2.自媒體時代的隱患。形形色色的人,自然也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選擇。信息公開化有其利,但不免有其不利。有些人認為朋友圈發發無所謂,但總有些人在別人發好事時認為在炫耀,發哀傷時認為在文藝抑鬱,故作姿態等等,這必然會導致對發朋友圈的厭惡。另外,人人都發朋友圈,甚至有人天天無關痛癢的發發牢騷,更有甚者是廣告刷屏,如此低質量的朋友圈是讓一些人討厭的,自然對發朋友圈也沒有了興趣等等。

3.上面其實講的算是不發朋友圈的原因,也沒有剖析不發朋友圈的人到底如何,因為還是我原來的那句話,我不能概括那麼多人的共性,甚至是一概而論,有失偏頗。但我覺得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從喜歡發朋友圈的人比較顯著的特徵對比過來。她熱愛生活,喜歡發朋友圈,所以不發朋友圈的人也許對生活真的缺少激情,有些麻木無聊;她喜歡炫耀所以發朋友圈,那麼不發朋友圈的人就是要麼有了好的生活,無須外在的炫耀滿足自己的內心,或者是怕自己過得不好而丟人等等都有可能;她不拘小節發朋友圈,但她的人際關係複雜,發個朋友圈要這個屏蔽,那個可見,甚至怕壞了自己的形象等等,為人處事小心謹慎,也許不喜歡發朋友圈吧。

。。。。

因此,總而言之,不發朋友圈的人也許會有這些特點。


珊子1436


我從不參與朋友圈的活動中!我卻參加《今日頭條》和一些識文造句的活動中!其目的是動手動腦延緩老態幸福快樂人生!不喜歡參與無意義的爭鬥中…


月亮閱月


我從不發朋友圈,也很少看朋友圈,在這裡偷著說一句,我給朋友們設置了權限,不看別人的朋友圈。

有的朋友圈很無聊,穿件新衣服也發,有的吃點東西也發,出去旅遊也發,我最不喜歡看有關保險業務的朋友圈。

我初中的同學喜歡發朋友圈,有好文章我也看,高中的同學極少有人發朋友圈,可能是工作忙吧。

我的朋友圈很安靜,沒有那麼多的提示,我討厭打開手機,都是無聊的朋友圈的信息。

生活中的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勤勞,樂於助人,不計較得失,有點風趣也不失幽默的人。

我有點不自量力,😊我覺得同學們都願意跟我在一起。

以前我的同學們每天早晨都去群裡報道,從我病了,不去群裡了,群裡已經默默無語了。

以前晚上大家都去群裡鬧一會兒,現在都各忙各的了。

以前作詩的浪潮已經不見了,以前我經常給同學庭作首打油詩打趣兒,群裡特別熱鬧,庭美的不知姓什麼了。

雨中思緒萬千/綿綿情絲不斷/祝福一片/清茶一盞/待我還。😄

昨日依稀去齊魯/同學情意一如初/舉杯共飲言無盡/醒時方知不在魯😄。

庭以前有時發小圖片,經常把大家樂的合不攏嘴,上次他來長春,跟同學們聚會,我沒有見到,這幾天看他們在群裡說又要聚會了,庭又要來了。

庭是威海市工商局的領導,這次是出差還是專程來呢?

從畢業後,就沒有看見過他,同學情意是最真摯無私的感情,庭說了,歡迎我們都去威海做客,所有費用全部報銷,庭,我的醫藥費能不能報銷呢?😄


菜根的思考


遇到什麼事,沒人分享是寂寞。分享了別人卻不懂,豈不是更寂寞?我的喜怒哀樂,關心我的人自然不會通過朋友圈關心,不關心的人最多點個贊敷衍兩句,怎能瞭解我為何高興如何失落?所以乾脆也就不發了,不說了。高興的事兒跟身邊人分享一下,傷心時自己承受。


NeverMore


首先微信是重要的聯繫工具,每天都會用到:工作生活中聯繫、充值、定位等等,現在很多老年人也在玩微信了。

朋友圈是微信裡一個可以分享的地方,我們可以把開心的、不開心的、好玩的、促銷活動等等都分享出來,但這不是必須的,很多時候發現我們分享出去其實並沒有點贊或留言,時間久了給我一種發不發無所謂的感覺。

就說我:我就不怎麼發朋友圈,朋友有事會直接微信聯繫我或打電話給我,我也一樣,工作中十個八個微信群一天24小時消息就沒斷過,點開朋友圈後發現基本都是廣告,我是高興就多看兩個不高興隨手點一下就過了。

生活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朋友圈對我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自我改變之路


生活是自己的。我身邊就有許多不發朋友圈的朋友,他們大都是在事業在生活比較成功的人。也許是因為工作忙事情多,也許是因為除了朋友圈他們還有另一個可以分享心情分享生活的地方。現在社交軟件是用來維持人際關係,同事、上司、同學、家人,不同的關係導致他們有些話並不能在朋友圈說,你看不到他發的朋友圈,說不定是他把你屏蔽了。還有不發朋友圈的人通常在現實生活中對事情看得很透徹、活得很明白。不過呢,任何事情都有反面。還有不發朋友圈的朋友,可能因為不成才、生活不如意,這類朋友還會出現兩種極端:要麼整天整天的在朋友圈裡訴苦水、抱怨,要麼是不發一言,喜歡窺屏。


江湖處世錄


反正經常能給別人帶來有用信息的朋友圈,獲得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就閱讀書中的某一句話的一個共鳴,帶來更多人來閱讀,不僅提高了自己,還帶動別人和你一起成長。你在成為貴人的同時,也會獲得更多貴人的幫助。


當你把自己研究的某個新的工具發在朋友圈的時候,也會找到和你有共同愛好的人。


發現你喜歡探索,喜歡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統,喜歡不斷加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會有很多的機會走向你,也許哪一天就被哪個大佬看中了。


學會分享,分享自己的東西。分享對別人有用的東西,而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狹小空間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放空自我,發現更多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