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商业模式是什么?

pengbytedance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旗下有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Oculus等产品。


但是除了 Facebook,和在2014年8月将 Facebook 中通讯功能分拆出去的 Messeger,其他的重要社交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于收购:


  • 2012年4月,10亿美元收购图片社交分享产品 Instagram。
  • 2014年2月,19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产品 WhatsApp。
  • 2014年3月,200亿美元收购VR公司 Oculus。

基于此,Facebook 也是全球拥有最多社交用户的公司。据 Statista 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在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排名中,Facebook 旗下的四款产品 Facebook、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分列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日活分别为22.34亿、15亿、13亿、10亿。


目前,Facebook 的商业变现方式有:


  1. 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等)中的照片、视频、轮播等信息流广告

  2. 支付分成

  3. VR平台(Oculus)的VR硬件售卖以及平台游戏等软件售卖

基于庞大的用户群和流量,Facebook 的主要变现方式是广告,98%左右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业务。


在全球的广告市场,搜索广告一直保持细分市场规模第一,而社交广告则在2016年超过展示广告位居第二。


谷歌的核心收入来源就是搜索广告。2018年Q4,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广告业务收入达到393亿美元,占总收入的83.1%。而 Facebook 在2018年Q4的广告收入为166.4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98.38%。


Facebook 主要依靠自有流量变现,占比90%。其中在 Facebook 中的核心是移动信息流广告以及右侧展示类广告,Instagram主要是依靠图片、视频、轮播、Stories等广告,Messenger通过 Messenger Bot AI客服提供动态消息广告。 WhatsApp 商业化缓慢是因为之前创始人坚持“无广告、无游戏、无噱头”。Facebook 的广告投放平台是 Facebook for Business,主要按 CPM 和 CPC 收费。而2014年收购的 LIve Rail 则负责视频广告的投放。


Facebook Network 则属于站外广告联盟流量,占比10%。Facebook 与第三方的分成比例是3:7。通过 Network,广告主可以在移动版、桌面版以及网站触及目标用户人群。


目前,视频广告的占比逐年上升,主要在于视频广告可以加深用户对商品印象,提高ROI。所以 Facebook 正在积极推视频内容和视频广告。


不过,受到数据丑闻的影响,扎克伯格对 Facebook 有了新的发展思路。2019年3月,扎克伯格发长文称过去15年,Facebook 和 Instagram 帮助建立了一个公开社交场所,但人们开始迫切需要更为私密的空间,短时消息和小型群体是迄今为止增长最快的在线交流领域。


按照扎克伯格的说法,如果端到端加密的服务贯穿到 Facebook 旗下的 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 DM 等即时通讯业务,对广告业务利润的影响非常之大。这意味着 Facebook 需要找到更加多元的收入来源,才能摆脱对广告的依赖。


这直接可以学习的对象就是微信。但是其实从2014年开始,Facebook Messenger 就在不断拓展支付、游戏等服务,甚至还开发出对话式服务让用户在 ChatBot 上订酒店房间。但这些商业化效果都不明显。


如果没有平台的支付体系,就很难学习微信生态体系的商业化。微信支付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春节发红包)。


相比之下,美国的信用卡体系过于完善,且在电商支付领域 PayPal 拥有绝对的优势。Facebook的商业转型,并不会轻松。


弗朗西斯陶


早在Facebook创办之前,有一家名为My Space的社交网络公司,与Facebook的受众基本重合,甚至可以说在当时是统治社交网络的一家公司。My Space被News Corporation的公司买下,然而作为市场拔得头筹的它现如今已经被Facebook击溃得销声匿迹。

My Space作为一家早期成功的社交网络公司,它瞄准的目标客户群体与现在的Facebook并无二致,同时它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和抢先登录市场的先机。My Space早于Facebook很久前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并且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可以说My Space将社交网络第一次带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投资My Space的News Corp. 是一家拥有非常专业的管理手段和资源的公司。

在每日邮报2010年发布的一篇新闻中,My Space的CEO麦克·琼斯(Mike Jones)提到My Space不再是一家社交网络,而是一个提供社交娱乐的网站。那时的My Space不得不将自己的目标用户调整到社交娱乐。根据2009的My Space财报,它在2009财年损失了3.5亿美元,同时刚经历过一次巨大的裁员风波。然而,在2010年,Facebook拥有600万活跃用户,注册用户更是早已过亿。

2010年,唱衰My Space 之声不绝于耳。但是,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My Space有着早期的成功和后期资本方的加入,之后的前途应该是无可估量的。那么Facebook的几个大学本科生是怎么样颠覆拥有专业管理体系的My Space的王朝呢?

My Space的失误?

My Space早期也有各种明星大V用户,但是伴随这些明星而来的,常常是一些青少年用户。在家长眼里,这些“熊孩子”因为明星而聚在一起的地方便被称为堕落之地。然而Facebook从开始之初只是针对扎克伯格所在的哈佛大学,随后被其朋友推广到硅谷附近的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和波士顿学院。之后逐渐在全美甚至国外的大学和中学中推广。这些“高质量”的用户让Facebook从源头上就领先了自己的竞争对手My Space。

企业并不比用户聪明

不过,从商业战术角度分析Facebook怎样成功的文章已经数不胜数了,不妨从一个更加细微的领域去研究一下Facebook的成功。

News Corp. 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和投资方,理所应当的用专业管理知识给My Space制定一个又一个的市场计划,并且试图通过这些商业手段来定义My Space的未来。

Facebook并没有那种“严谨”的商业管理理念,他们选择让用户去决定Facebook的未来,让用户去定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扎克伯格甚至让他们的技术部门不停的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功能,并且一直在聆听用户的需求,试图从中找到发展的未来。就这样,Facebook推出了例如线上聚会、社交游戏等等带有社交属性的功能。(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Facebook那段辉煌历程,但是校内网在其最辉煌的时代也引入过大量的社交游戏。)

对于Facebook来说,他们没有规则,没有计划,没有对市场的预期。他们没有像My Space一样,试图帮用户去定义他们自己想要干什么。Facebook也没有像News Corp. 一样的专业策划;专业设计PPT的人来阐释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怎么样提高自己企业的ROI等等。

细分市场的挑战者们

很显然,在讨论国外社交网络时候忽略推特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行为。作为一个能够快速发布信息的社交网络,推特针对的是那些想快速发布或了解正在发生事情的用户,而不是附上照片,并且对内容编辑一番发在Facebook上“熟人”之间的用户。推特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地球上任何一件大事进行病毒式的传播,并且当你拥有大量的粉丝(Follower)之后,可以让一个话题获得更快速的推广。

Facebook为了应对推特的崛起,宣布了他们与Business Insider的合作,这个账号有新闻媒体工作者发布新闻。当一件大事发生的时候,只要你关注了这个账户,便可以让Facebook的用户不用离开App便能接收到新闻的通知。

还有像领英这样专注于解决企业招聘刚需细分市场的社交网站,不过领英上不少用户可能只在跳槽的时候才用领英。

而像Instagram这样与Facebook定位有所重合的网站,对于已经财大气粗的扎克伯格来说,买下Instagram似乎更加简单粗暴。

良好的管理为什么可能导致失败

对于很多已经成熟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和财务结构更加偏向于投资者看上去会比较有兴趣的行业,而不是选择一个新兴行业。首先小市场并不能在短期内满足企业需要增长的需求。当一个销售额只有500万的企业每年只需要增长100万便可以获得20%的增长率。而一个拥有上亿甚至几十亿销售额的企业想要获得20%的增长时,这些小市场就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了。

不少大企业会选择等待新兴市场成熟时再进入。其实很多小型企业崛起时,能够展现出这一行业的未来前景。但是基于正式和非正式资源的分配流程,大企业很难将足够的人力和财力集中到中小型市场的开发上。不少企业甚至需要对某一个市场有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之后,才会决定是否进入某个行业。但是对于一个新兴的市场来说,这方面的分析是难之又难的。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News Corp. 想为My Space用更加规范的,更加商业化的手段去运营。这可能不是最佳的策略,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最稳妥的策略。这也就是Facebook使用A、B股架构的原因,大量的硅谷案例告诉他投资者有的时候多么“愚蠢“,控制权还是放在自己手里比较安全。

在社交网络这个市场里,Facebook找到了他最初的细分目标受众——受过教育的学生们。由于早期受到顶尖教育的群体才会使用Facebook,这让这些学生们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对这个群体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基于对这些认同感,人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维护和参与到这个群体中来,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Facebook成功的找到了他的细分市场,并且不断扩大。也有很多颠覆行业的企业在最初也是这么做的。比如耐克、Netflix、携程、微软等等。

关注我们,私信留言,或搜索关注“谦启管理评论”(chanage_salon),并在后台回复“社群”,小谦会把你拉进“谦启学堂”分享更多以小博大的企业案例、干货,并和一群有趣的灵魂继续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