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概述

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介於北緯30°35′~31°51′、東徑105°27′~106°58′之間。南北跨度165公里,東西跨度143公里。東鄰達州市,南連廣安市,西與遂寧市、綿陽市接壤,北與廣元市、巴中市毗鄰。幅員面積12479.96k㎡。

南充開發較早,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

夏代為“有果氏”之國,商周時屬梁州。

春秋時期形成了充國(前588-前318年),充國是當時四川盆地的四個強大政權之一(巴、蜀、充、苴),南充因位於充國南部,故得名為南充。

戰國後期,巴國為楚國連續打敗,於是把爭鬥目標定在了西鄰的蜀國,充國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抵禦巴國入侵。公元前318年,巴國滅充國,佔領其地界,並將國都遷往閬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十一年置閬中縣。秦代郡縣建置依舊。

西漢(前206-公元23年)初,析閬中縣置安漢(今南充)、充國縣。新莽時更安漢縣為安新縣。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劉璋以墊江以北為巴郡。在南充境內置巴郡,轄安漢(郡治)、閬中、西充國(充國更名)、南充國縣(析充國縣置)。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為巴西郡,郡治遷閬中,隸屬未變。

三國蜀漢、西晉、成漢時,郡縣依舊。東晉時,閬中為北巴西郡郡治,轄西充國(郡治)、南充國、安漢、羔羊縣(今儀隴境)。

南朝宋(420年-479年)時,巴西郡為僚人所聚,郡縣遷今綿陽市境內僑置,轄閬中(郡治)、安漢、西國(西充國改)、南國(南充國改)、羔羊縣。南朝齊時,郡縣建置依舊。

唐代,隸山南西道,境內置3州,轄閬州(閬中郡)閬中(閬內改,州郡治)、思恭(今閬中境)等19縣。

五代(907年-960年)時,州縣設置未變。後唐(923-937)於閬州置保寧軍,於果州置永寧軍。

北宋(960年-1127年),境內置3州,轄隸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縣。

南宋(1127年-1279年),境內置1府,轄隸潼川府路的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縣及隸利州路的閬州閬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國、新政、西水縣和蓬州蓬池(州治)、儀隴、營山、伏虞、良山、相如縣等2州15縣。

元代,置順慶路,轄南充縣、西充縣、漢初縣、流溪縣、漢初縣。隸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明代(1368年-1644年)隸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2府,轄順慶府南充、西充縣和蓬州、營山、儀隴縣,保寧府閬中(府治)、南部等1州6縣。

清代(1644年-1911年)隸四川省,境內置川北道,轄保寧府閬中(道府治)、南部縣,順慶府南充(府治)、西充、營山、儀隴和蓬州(縣級州)等2府1州6縣。

四川省“南充市”概述

南充市(15)

中華民國初(1912年),隸四川省,境內置嘉陵道,轄南充(道治)、閬中、南部、西充、營山、儀隴、蓬安(蓬州改)等7縣。民國24年,境內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區,轄南充(區治)、蓬安、營山、儀隴、西充、南部等6縣。閬中隸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49年)後,隸川北行署區,境內轄南充市(區治,區直轄)、南充、西充、南部、儀隴、營山、蓬安等1市6縣;屬南充專區(治今嶽池縣九龍鎮)。

1950年設南充專區,屬川北行署區。南充專署駐嶽池縣,轄嶽池、南充(駐龍門場)、蓬安、營山、武勝、西充、南部、儀隴等8縣。

1952年南充專區屬四川省領導。原由川北行署直轄的南充市劃歸南充專署領導。轄1市、8縣。

1953年南充市改為省轄市,委託南充專署代管。原廣元專區所屬蒼溪、閬中2縣及原大竹專區所屬廣安縣劃入南充專區。轄1市、11縣。

四川省“南充市”概述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4)

1956年南充縣由龍門場遷駐南充市;蓬安縣由錦屏鎮遷駐周口鎮;武勝縣遷駐沿口鎮。

1965年南充縣由南充市區遷駐南充市河東公社。

1970年南充專區改稱南充地區,地區駐南充市。轄南充市及南充縣(駐河東公社)、蒼溪、閬中、儀隴、南部、西充、營山、蓬安(駐周口鎮)、廣安、嶽池、武勝(駐沿口鎮)等11縣。

1972年南充縣駐城關(清溪公社與河東公社合併為城關公社)。

1979年由廣安、嶽池2縣析置華鎣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雙河公社。南充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1985年9月9日,蒼溪縣從南充地區劃歸廣元市管轄。

1993年7月2日,撤銷南充地區、南充市、南充縣。設立廣安地區,管轄原南充地區的廣安縣、嶽池縣、武勝縣、華鎣市。同時,設立四川省地級南充市,市人民政府駐順慶區。南充市下轄順慶區、高坪區和嘉陵區、南部縣、營山縣、蓬安縣、儀隴縣、西充縣。閬中市由四川省直轄,南充市代管。

地形

南充市可分為北部低山區和南部丘陵區兩大地貌單元,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海拔256~889米。地貌類型以丘陵為主,淺丘平壩、中丘中谷、高丘低山類型大體各佔1/3。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

氣候

南充市屬於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熱水主要分佈於農作物生長區;氣候特徵:春早、夏長、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日照時間處於1200~1500小時範圍內;年降雨量1100mm;災害性天氣(如秋綿雨、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頻率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全年以西北風為主。

河流

南充市境內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充河、虹溪河、東河、清溪河、枸溪河、白溪河、螺溪河,均屬於長江流域。

礦產資源

四川省“南充市”概述

南充

南充境內金屬礦產貧乏,部分非金屬礦產儲量豐富。南充地下鹽礦資源極其豐富,南充鹽盆是西南地區最大、位居全國前茅的天然鹽礦,鹽巖地質儲量1.8萬億噸[4],石油儲量7779萬噸,天然氣儲量1千億立方米。另有磚用頁岩5292.9萬噸,主要分佈在市轄三區和閬中市;建築用沙礫64318萬立方米,主要分佈在市轄三區、蓬安縣、閬中市和南部縣;磚瓦用粘土566.52萬噸,主要分佈在閬中市、南部縣和西充縣;膨潤土4.84萬噸,主要集中在營山縣。

水資源

南充市水資源總量為400多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深335mm,地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1.9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擁有水量600m,低於全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

土地資源

南充土壤包括5個土類、10個亞類、31個土屬、85個土種,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為主,紫色土約佔全市土壤面積的60%。

生物資源

南充動植物種類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種,其中藥用植物700餘種,屬中國重點藥用植物300多種。

人口

2017年末,南充市公安戶籍總人口732.69萬人,比上年減少8.58萬人。其中,男性382.57萬人,女性350.12萬人;鄉村人口526.13萬人,城鎮人口206.5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81萬人,死亡人口3.9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89‰。出生人口性別比 為106.25。年末常住人口641.79萬人,城鎮化率46.5%,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5]

民族

南充市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36個民族大雜居、回族小聚居的格局。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閬中市和順慶區,以回族居多,回族人口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6%。其餘少數民族為藏族、苗族、彝族、滿族、白族、土家族、羌族、蒙古族等等,閬中市博樹回族自治鄉是南充市境內的少數民族自治鄉。南充人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