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儒家宗法遭遇武夫掌權:柴榮不能尊生父為太上皇的背後

一、柴守禮人生走到了巔峰

當儒家宗法遭遇武夫掌權:柴榮不能尊生父為太上皇的背後

後周顯德元年正月,西元954年,後周開國皇帝郭威駕崩。

郭威膝下沒有兒子,其實也是有的,只不過是在郭威起兵反對後漢隱帝的時候,被漢隱帝殺了個精光。

為此,郭威沒了兒子來繼承自己好不容易奪來的皇位。

而郭威夫人柴皇后的孃家,有位“青年才俊”(姑且這麼稱呼吧),叫柴榮,曾跟隨郭威走南闖北打天下。

郭威於是讓柴榮認自己為父親,將來繼承後周的皇位。

郭威駕崩以後,柴榮登基稱帝,史稱“後周世宗”。

在五代的君王裡,有一個半明君,一個,指的是柴榮,而那半個,指的是後唐明宗(被戲子害死那位)。

當然,也有人將柴榮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而柴榮當了皇帝,意味著柴守禮,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因為,柴守禮是柴榮的生父。

二、柴榮的無奈

當儒家宗法遭遇武夫掌權:柴榮不能尊生父為太上皇的背後

柴榮當了皇帝以後,只是封了柴守禮一些榮譽性官職,而柴守禮為人荒唐,聽說兒子當了皇帝,便開始胡作非為起來。

不過,柴守禮有一點讓人稱歎,那就是,柴榮的後周朝廷被趙匡胤滅亡六七年後,柴守禮才去世,可以說,柴守禮見證了柴家天下從產生到滅亡的整個過程。

而柴榮之所以不封柴守禮為太上皇,主要原因是,按照儒家的禮法,自己繼承的是 郭威的皇位,而郭威呢?在名義上是自己的父親。

也就是說,從柴榮過繼給郭威那一刻起,柴榮就是郭威的兒子,和柴守禮沒啥關係了。

因此,柴榮和柴守禮是君臣,柴榮不能封柴守禮做太上皇——這和劉邦封劉老頭(劉太公)為太上皇的性質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即便是武夫當道的五代十國,對儒家禮法,也還是遵守的。

三、儒家禮法的權威性

其實,除了柴榮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帝王,面對儒家禮法,而不得不做出身不由己的選擇:

1、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是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而劉據和漢昭帝是兄弟。

漢昭帝駕崩後,漢昭帝膝下沒有兒子來繼位,因此要從近宗選擇繼位者。

起初霍光選擇昌邑王劉賀,後來劉賀被廢,於是,霍光選擇劉詢。

劉詢繼承皇位,理論上是過繼給了劉弗陵,也就是說,劉詢名義上,是自己親爺爺的侄兒,親爹的弟弟。

有意思吧?

2、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建立東漢,名義上是復辟西漢。

而論起血統,劉秀只是漢景帝的後人,距離西漢的近宗,實在太遠了。

為此,劉秀為了自己當皇帝能名正言順,便把自己過繼給了漢元帝。

漢元帝駕崩於西元前33年,而劉秀生於西元前5年,也就是說,漢元帝駕崩28年後,劉秀才出生。

漢元帝估計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在死後33年後,有個名義上的兒子誕生。

其實,劉秀何嘗想給自己找個野爹?但是沒辦法啊,需要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3、明成祖朱棣

當儒家宗法遭遇武夫掌權:柴榮不能尊生父為太上皇的背後

朱棣的行為比較瘋狂。

當初朱棣起兵造反,名義上是朱棣想學周公輔佐周成王那樣輔佐建文帝,並誅殺建文帝身邊的奸臣。

而朱棣攻入南京後,居然直接想當皇帝了。

於是,一代名儒方孝孺質問朱棣:你不是要學周公麼,怎麼自己要當皇帝了?

相信方孝孺的語氣裡,充滿嘲諷。

朱棣乾咳幾聲:咳咳,這成王不是死了麼,難不成讓我輔佐死人?

方孝孺一身正氣,鄙夷的看著朱棣:那,成王之子呢?(建文帝的兒子)他可以當皇帝吧?

朱棣強壓怒火:國家需要長君,我那大侄子的孩子,還都是小娃娃,哪裡能當皇帝?

方孝孺窮追不捨:那麼,成王的弟弟呢(建文帝的弟弟)?他們總該可以吧?

朱棣徹底怒了,也不裝了:這是老子的家事,你再多嘴,信不信老子殺你全家?

當然,後來朱棣把方孝孺全家都殺了,這還不算,朱老弟還把建文帝的弟弟一個個的逼死,並且廢掉建文年號,不承認建文帝是合法的天子。

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禮法上讓自己稱帝合理:老子是繼承明太祖的皇位(也因此不能承認建文帝)。

四、後記:犬儒的大明——大禮儀之爭

明朝對思想的控制,以及對讀書人思想的管控和壓制,僅次於清朝,明清時代,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之一。

明朝中後期,正德帝駕崩以後,嘉靖帝繼承皇位,併發生了大禮儀之爭的衝突。

而這個衝突,儒家知識分子沒能捍衛住儒家禮法,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明朝對儒家、對知識分子的馴化,到達了空前高度,也意味著皇權可以藐視儒家禮法,到了空前強大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