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东大街的钟楼食品店

东大街的钟楼食品店

朱文杰

朱文杰:东大街的钟楼食品店


钟楼是西安最眩目耀眼的中心,也是西安最气宇轩昂的标志。处于钟楼四周的那些店堂馆所和商铺,近水楼台先得月,都以名字前边能冠上钟楼这两个字的金字招牌而傲视一方。

例如钟楼邮政大楼、钟楼新华书店、钟楼饭店、钟楼照像馆、钟楼电影院和钟楼烤鸭店等。

而笔者迈入社会的第一站,就是从钟楼脚下东大街靠南的钟楼食品店开始的。那还是五十多年前上世纪的1965年。那年,我考上一所半工半读性质的中专西安财政会计学校,学校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劳动锻炼,所以我才九月入学,十一月初就被分派到钟楼食品店劳动锻练,实际类似今天的打工。

来当营业员的我,于是,就以这家当年声名显赫的食品店为据点,零距离的感悟到了钟楼之东这一块文化商业圈的繁华,和细微精妙处的锦绣。说起这早已遁迹的钟楼食品店,当年糖业烟酒食品行业的翘楚,老西安谁能不记得那风靡一时的钟楼小奶糕呢?

钟楼食品店的前身是上海酱园。据《西安市志》记载:“钟楼食品商店,位于东大街482号。原名上海酱园,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营业面积600平方米。”

我的老朋友当年东大街美术家画廊(现陕西省美术馆)的廊长耿建给我说:西北大学教授张孝评的父亲曾经是上海酱园的老板。

张孝评先生,浙江绍兴人,在西安长大,上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铜川市歌舞剧团创作组任创作员,他在铜川矿务局文艺宣传队当编剧,我们是交往频繁的好朋友。后都调回西安,他调回母校西北大学中文系教书,后任教授。我调到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社。1987年西大办作家班,我就是他推荐上的作家班,他也成了我的授课老师。因我仅是中专文凭,在文化单位混,为评上高级职称至少得有张大学本科文凭吧。

1965年时的钟楼食品店,门面四间多宽,以货品齐全、注重精品名牌而闻名西安,它不但自己加工食品,进货主要是上海货和西安本地生产上海风味的食品,以上海冠生园、西安天生园为主。以及广州、北京、重庆、成都、无锡等地生产的名优烟酒、糕点、糖果、饮料等。

那年月,人们的最爱是 上海货,而这里像上海产的高档香烟:中华、红双喜、牡丹,中档的大前门、恒大、飞马、墨菊,糖果类的大白兔奶糖、米老鼠奶糖,还有太妃糖、话梅糖、白怡糖都有货供应,尤其是名品糕点,什么芙蓉糕、茯苓饼、沙其玛、云片糕、天鹅蛋、白脱酥、杏仁酥、凤梨酥,都具上海风味。

是钟楼食品店让我最早享受到了不少口福,很多吃货都是第一次品尝,记得我们当时很守纪律,从来没有偷吃商品什么的不良记录。加之我是班上的劳动委员,负责管理同学们到商店锻炼呢?在钟楼食品店,上上下下,影响非常之好,经常受顾客表扬,从来没有接到过一回投诉。所以食品店经理为慰劳我们,就带着去参观德懋恭,专门请我们品尝刚出炉的名满三秦的德懋恭水晶饼。只记得那个香呀!香得人浑身打战颤,再就是个烫,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啃咬,这时的斯文是被迫的。而给新来的学生娃吃热点心,师傅说这是传统。说的是旧社会时进德懋恭的相公娃(学徒),就传有老板师傅让放开吃热点心的故事,因为一吃多就腻住了,以后永远都忌了口。啊!原来吃热点心是个陷阱呀!不过我一生中仅有一次的吃热点心经历,反而激发了我爱吃水晶饼的贪欲,至今如此。

热水晶饼没腻住我,而热栗子却把我腻住了。在商店我炒过一段时间糖炒毛栗子。那时候三年困难时期刚过,经济已有好转。但粮油副食仍定量供应,杂粮多油水少。饥饿怕了的我们,整天仍是饥肠辘辘,所以卖的糖炒毛栗子,属于紧俏货。

炒毛栗子需要掌握点简单技术,要勤翻动,何时加糖稀都很讲究。先有一老师傅指导一两次就行了。再就是炒毛栗子难掌握生熟,熟得要恰到火候,不能曝得开了花。那就需要尝,炒一锅尝一个,一天炒二三十锅绝过会把你尝腻了,而且刚出锅热栗子容易噎住人。从第四天起,我在店后一小间房炒毛栗子时就开始喊人来替我尝,自然深获店里老少营业员喜欢。甚至夸我有好吃的不独吞。因为他们都没炒过,钟楼食品店也是才引进,过去大店是不屑于炒毛栗子的。1965年时什么都要票证分点,供应还没全放开,糖炒栗子好吃能顶饥,不要粮票,绝对受欢迎。柜台前人挤人排队买,累得我后边不停地炒,等把分配下来的两三麻袋毛栗子炒完了,不卖了,外边排队的才散伙。

记得商店一次处理皮有点发黑的香蕉和烂了一小块的菠萝,经理专门找我说:出二毛钱把这都处理给你,当时让店里几个营业员羡慕得眼晴放光,因为这些南方来的水果在西安特别稀罕,价钱也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切掉腐烂部分的菠萝,可是熟透了的甜,还有剥了黑皮的香蕉,里边基本完好,那可是从广州进的芝蔴蕉,吃起来那香味,让你七窍都舒坦得透着香气,好像只有神仙才能享受到的那个美呀!

还有,我一画家朋友,当年是服装公司的美工,如今已八十高龄,他告诉我,六七十年代他和两个搞美术的画家被借来帮钟楼食品店布置橱窗,干完后给他们了一包点心皮,约有一斤,才收了一毛钱。他们三,一人配了一瓶冰峰汽水,一顿咥完。哈!美美的解了一回馋。点心皮,即食品店买糕点的过上一半个月,都要处理一次散落在糕点箱子里的点心楂子,也叫点心皮。我在钟楼食品店也碰上过。一次,店里经理喊我到糕点柜台,给柜台负责人下命令,让把那一大排糕点箱子剩下的点心楂子全处理给我,一下包了三大包。为啥给我一个外来学生,一是可能要奖励我,因我业余时间给店里办黑板报。二是经理嫌糕点柜台有营业员弄鬼,平时称秤时爱把糕点掰成两半,故意互相搓一下,那箱子里就不光是皮,而是馅了。我影影乎乎听她们议论,有人给经理点炮告了黑状,所以这点心楂子我不能要。待经理走后,我对柜台一位年长的阿姨说,我不要,你们几个分了算了。过了两天,那位阿姨给我带了五六个包子,说是分到点心皮的几个营业员给我拿的,感谢我呢。馅子用的就是点心皮,加了点豆沙,特别好吃。

因为这些经历都是当年17岁的我的第一次。如今七十二岁了,就爱给人念叨当年我的口福不浅。有意思的是,一次给一发小显哗自己一个月在钟楼食品店品尝的各类食品,比以前吃到的总合样样都多得多,很多都是破天荒的闻所未闻的食品水果。发小自然有点羡慕嫉妒恨,调侃我是傻人有傻福。我气愤地回一句:啥叫“傻人有傻福”? 发小说:看你上嘴唇右边上长了个痣,那叫吃嘴痣,知道不?那就是“傻人有傻福”的有口福。如果你把痣长在下巴上,那叫智慧痣,你看我这里长了个黑斑点,虽智慧不大,但人不傻,你没这个痣当然傻啦!一下把我打击得嘴张几张,不会说了。

记得我被派到北门外自强西路纸坊村东边路南的一家果品仓库骑三轮厂拉过货,有箥萝、广柑、桔子、葡萄干等。其中葡萄干最金贵,这是专供品,店里有专供柜台,要有婴儿出生证才能供应半斤。听经理喊:葡萄干是给奶娃婆娘催奶的。

因为关系处理的好,当我们劳动锻炼结束,1966年元旦到春节放假时。钟楼食品店这时遇上春节供应,人手紧忙不过来,就让我招集一些街巷中十六七岁的学生来店中帮忙干活,一天一块钱,好像临时工一天才八毛,我们还多挣两毛。于是我就邀集了我七八个同学和街坊中的发小,来钟楼食品店干。一下干了快一个月。

记得主要是用白麻纸包装春节供应的食品,有白糖、粉面、红枣、柿饼、黄花、木耳。其中难包的是粉面和柿饼。粉面易散,如包不严实,用纸绳子再捆不牢,那就从纸缝缝流出来了。负责包包的师傅,检验方式就是举一米高,朝下一丢,看漏不漏,如漏要返工。纸绳子要弄断,靠右手两根指头把绳子捻紧,再打个折,猛一扯就断了。全靠这招另一只手才能不松正包的包,并捆得结结实实。柿饼因为有个硬蒂把,不小心会把麻纸扎穿,包时要把蒂把把相对的压在中间,费事费时费工。

我前后干了快一个月,加上四处招人,所以,发工资时,给我了三十块钱,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的这么多工资呀!我花了二三块钱,把那些让人馋得流口水的所谓精品糕点,每样各买了一两,提了两大包回家孝敬父母。首先是自己迫不及待的每样品尝一块,哎呀!嗓眼的都快把我噎住了。

我记得最特殊的就是白脱酥了,这白脱酥,堪称点心中的美味极品。我曾在八十年代推荐给一位大款美食家,什么山珍海味、奇珍异果没品尝过的这位,一进口就喊,“味绝了!绝了!”说自己枉称钟楼下的老西安,咋只知道西安德懋恭的水晶饼呢?!这白脱酥就产自上海冠生园,好像也叫什么纽西兰白脱酥。纽西兰就是新西兰,白脱实际就是黄油、奶油,我怀疑钟楼小奶糕就是加了这种白脱奶油,才口味独特,享誉西安的。那年月我有同学曾从西门步行到钟楼,就是为了吃一根钟楼小奶糕。这绝不是传说,这是三年自然灾害刚过不久,物资贫乏的计划经济年代特有的现象,一毛钱一根的钟楼小奶糕,是普通小民百姓解嘴馋少有的享受。

2011年3月24日--25日第一稿

2019年3月2日重新修订补充


朱文杰:东大街的钟楼食品店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