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今日为“大雪”。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大雪”已至,对于雪的期盼又多了一些,不如就此相约:大雪纷飞的时候,一起去堆一个雪人吧。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天文角度来看,大雪节气,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天文角度来看,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大雪节气的由来

每年公历12月7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即为“大雪”节气。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古人眼中的大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忽飘而至的第一场雪,便是冬天归来的美丽宣言了。轻翻古书,在寒冬里挑灯夜读,古人的诗情画意透过古老的方块字,一卷卷地,如清雅的梅香穿越时光的帘幕,隐约在冬夜里飘散开来。突然发觉,在历朝的文人骚客中,盛唐的诗人对雪是最情有独钟的了。

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唐朝的王维,在冬夜里竟被惊醒了——“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这场雪真的很大啊,一下子竟把对面的山峰染成了白头。韩愈也不禁发出了惊叹:“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而贪图温柔乡的宋之问,一早起来,也不禁疑惑了:“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这当然远不如夜里还睡不着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清醒了:“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而高骈却是最有闲情逸致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躺在春椅上,手边一壶暖酒,闲看雪花落,真的好雅致。可在南秦大地奔走的元稹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雪来得真快,虽然冷得战栗,但元稹老兄也着实欣赏了一番琼装素裹的野外雪景。

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李商隐欣赏的是小雪——“旋扑珠帘过粉墻,轻于柳絮重于霜”。李白喜欢遍游河山大川,于是他狂草一挥,笔下既有“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的小雪,也有“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的大雪,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描写的却是漠北的暴雪了。柳宗元留意的是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韩翃却独爱冬日的黄昏:“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高适在雪地送别的时候吟诗:“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边塞诗人卢纶更是充满豪情——“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诗里描写雪景的诗句实在太多了,面对大雪,我最欣赏的却是吕温的态度——“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冬天是冷了点,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感觉最温暖喜庆的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笔下的《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不愧是盛唐帝王啊,愿纷纷飏飏的大雪,把喜庆撒遍天下九洲!

今日大雪,那年那个你一直担心的人还在吗?

天冷了,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

一戒冷食,二戒冷浴,三戒冷风,四戒冷气,五戒冷笑,六戒冷眼,七戒冷面,八戒……你知道吧!

八戒,小伙伴们都要记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