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广东曾氏的分布概述

——本文发表在《曾氏宗亲联合总会会刊创刊》

广东曾氏源远流长,均为宗圣公后裔。据《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在十五派前就有分徙南粤的记载。但最为大规模南迁的多为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代政治局势长期不稳定的时代,大批中原、江南人民南下逃避战乱为多,曾氏亦在其中,也有为官、经商而定居广东者。

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以现在广东曾氏族居村庄统计,考其南迁定居分衍的情况,在支派渊源上主要是三十三丞公派衍,丞公所生三子:曾珪、曾旧、曾略各衍一房(后世称老三房):珪公为庐陵、吉阳房,旧公为乐安、临江房,略公为抚州、南丰、临川房。广东曾氏族人分别从上述地方或直接南迁入粤、或通过其他地方暂住后分徙入粤,然后通过宋、元、明、清多朝再分衍广东各县市,至今广东可谓“无县不曾”,以现今我们所调查到的广东曾姓是全国曾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主流大房系分别:

曾氏合族总系:参公-元公-西公-钦公-得(原字没双人傍)公-羡公-遐公-炜公-乐公-浼公- 旃公-嘉公-宝公-琰公-据公-阐公-植公-耀公-培公-德公-绚公-焕公-梓公- 勰公-端公-铉公-海公-横公-兴公-隆公-钧公-谋公-丞公—珪、旧、略…

老长房珪公裔通固公房系:

珪公(子五:宽、绰、丰、晖、隐)—宽公—庄公—曾庆(子二:伟、骈,伟公衍湖南宁乡房为南宗为南宗房、骈公衍山东嘉祥房为东宗房)—伟公(居仁寿乡上查,即吉阳八都乡)—辉公(子四:鼎、邺、德、祯,辉从吉水县仁寿乡上查徙永丰县永安乡睦陂、和风里、堡上、罗源等村)—崇鼎公—奇修公(家永丰县睦陂)—凯公(徙新淦县玉笋乡)—廷鸾公—湮公—潮泾——凌公—质公—选公—吉公—克友公—升公(回江西永丰县)—洪公—时杰公—纲公、生子五:应吾、应惠、应志、应念、成大

五十五派应志公,生子二:通固、通达。由永丰县迁福建莆田县,五十六派通固公,生子四:孟达、仲达、筑、肇。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徙陆丰县白藤坑村,后又徙海丰县沙港乡,为沙港开基祖。

五十七派祖

(1)曾孟达。生子三:云山、竹林、见祥。裔衍沙港、雷州、福建莆田等地。

(2)曾仲达。裔衍下浦村等地。

(3)曾筑。裔衍沙港东村、惠东、宝安、深圳等地。

(4)曾肇。裔衍石望、陆丰六板桥、好富村、卧龙村、深圳、西乡及海丰县红草、海城、梅陇、后门等地。

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老长房珪公裔晞嘗公房系:

珪公-宽公-庄公-庆公-伟公-辉公-崇德公-澄修公-肃公-知温公-载阳公-銳公-與道公-彥興公-諶公-彬公-沅寿公-晞嘗公,字可遠,号北超,由吉安卢陵县徒抚州,登宋淳熙戊戌進士,历任广西桂林节度使,累階湖广兵部侍郎等职,卒葬原籍。其妻带二子:宋伟、宋发定居花县北兴。宋伟公后裔分徙附近多个村庄,最大的是港头村、迼逕村,还有多个有村庄,都在方圆几里内。宋发公的后裔则迁徙离此不远的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和白水塘村,还有分衍清远、从化等地。

老长房珪公裔安信公房系:

珪公-宽公-庄公-庆公-伟公-辉公-崇德公-澄修公-肃公-知温公-载阳公-銳公-與道公-彥興公-諶公-彬公—梓公—沅圭公—和卿公(从永丰莺乡新陂徒迁湖广衡阳县)—士庭(三子:安汝、安信、安伦)— 安信公(元至正)从湖南衡阳县随父到韶州,后因逃避战乱迁徒怀集岗坪曾村为马宁曾屋始祖,后裔散居广东怀集、广宁一带。

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老长房珪公裔泉公房系:

珪公-晖公(居江西吉阳)-国杰公-师谋公-益寿公-常公-君淙公-严肃公(徙居江西吉水兰溪)-诲公-梅公-应翰公-纹斌公-植公(徙广东南雄)

四十六派曾植公,字佐才,官为承务郎,原居吉水兰溪。宋朝宣和四年(1122年)因避青苗乱,及江南方腊起义,徙粤。路经南雄保昌遂在此定居,为该房族徙粤初祖。植长子公说公,字亦乐,于宋孝宗元年(1163年)带子曾泉,阖府从保昌徙广州城内甜水巷(旧称南海甜水埠),公说公两登广州特科,后调监怀集县税务。年迈时欲返江西,回至保昌旧居致病身故。四十八派祖曾泉公,字德蕃,居广州城内甜水巷,泉公生:柄、槐、机、权四子。因子曾槐、曾机贵(时为进士、任当朝官),泉公两次诰封,始封朝请郎,后加赠朝议大夫,生于宋宣和辛丑年(1121年),卒于宋淳熙已亥年(1179 年),葬广州东北白云山北麓磨刀坑尾(现为广州南湖边)。泉公后衍居广东:广州、佛山、从化、番禺、增城、白云区、黄埔、南海、顺德、三水、清远市、英德、佛冈、东莞、四会等地,人口十余万之众。

老二房旧公裔洪祥公房系:

旧公-儣公-国俊公-万公-沂公-蟾公-洪祥公(徙南雄,后再徙居增城县槎江),其后裔分布增城各地以及南海等地。外迁徙洪祥-潮栋-逸民-日端-庭品-霖松-綄-承廕-丞显-翰-懋隆-顺-仁卿-伯善-平-三省-淐-康(字仲全。化州房车翘坡开基祖,由广州增城县隶籍车翘坡而家,后裔分布于化州、徐聞、吳川、信宜等地。

老二房旧公裔中美公房系:

旧公-儣公-国俊公-万公-沂公-蟾公(子五:祥、立、中、美、彦)-中美公(迁徙广东南雄)…

其中中美公子馴公-鵠公-亮典公-泰德公-应公-忠公-咸公-希孟公-信公(次储公-稷公-旦公,自南雄迁徙新会-遯郊公,自新会徙南海新基村,为该村开基祖,现香港行政长官荫权即其后)-若橓公-晃公-耕莘公(从南雄徙新会双水岭头村)明代其中一支徙中山市古镇古三村定居

其中中美公子驩公-胖公-颛公-伯唐公-墀公—仕行公(衍番禺房)、仕贵(衍深圳沙井房),后裔分衍深圳、东莞、广州、番禺、化州等地。

老二房旧公裔梅州裕振公房系:

旧公—儣公—帼俊公—万公—沂公—蟾公(子五:祥、立、中、美、彦)—中彦公—美公—庭公—澄公—权公—益甫公—攸公—继球公—莲公—问忱公—茂森公—允倡公—纹光公—裕振公,衍嘉应州(今梅州市)。裕振公后裔遍布镇平(蕉岭)、梅县、兴宁等地,为广东客家曾氏一大房系,子孙甚众

中彦公另一子俊公,其后裔衍居广东长乐(五华)华城西门、五华长源、翁源、英德、海丰县青草州、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桥河口,紫金苦竹、深渡水、博罗、增城、潮州等地。

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老三房略公裔化州江口大儒公房系:

老三房在广东后裔人口鼎盛,略是丞公的第三子,唐朝官光禄大夫,节度使。由庐陵吉阳迁居抚州西城甘山,他就是江西抚州、南丰、临川等地的房祖。子曾炀。炀生咏,咏生筠。三十七派曾筠,子:游立(司徒)、洪立、宏立。曾洪立,官南县令,全家由甘山迁居南丰县南城瓦子巷,兄弟三人裔衍南丰,史称“南丰三祖”。于是,略公房又称为南丰房。洪立公生三子:延福、延构、延铎。延铎生五子:仁敷、仁昭、仁暠、仁旺、仁光。四子仁旺生四子:致尧、从尧、咨尧、佐尧。长子致尧又生七子:易丛、易知、易直、易简、易占、易丰、易持。从唐到宋,南丰房不但丁口兴旺,易丛、易知、易占皆中进士。易占的儿子曾巩、曾布兄弟同登科第;布弟曾肇、曾宰分别于英宗、哲宗时,又先后为进士。曾巩,宋仁宗时官中书舍人,文章精湛,系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曾布,宋神宗时官拜右仆射(宰相)。

略公→炀公→詠公→筠公→洪立公→延铎公→仁旺公→致饶公→易占公→巩公→绾→怘→崈→邁→璹→鑰→运昌→谏→子成→大儒(化縣江口開基祖)

五十三派大儒公,号贯斋,戊午科举人领闽中荐乡进士,任吴川县县正堂继任雷州府通判。原籍福建省莆田县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江口开基立业。大儒生三子,长日升、次日天、三日光,均中举人。各房子孙繁衍,分布于化州、吴川、高州、信宜、电白、阳江、阳春、湛江、廉江、遂溪、徐闻、海康,广西的陆川、博白、玉林、合浦、灵山、浦北、钦州及海南等地。其在化州后裔三万余人,则分布于杨梅、同庆、丽岗、林尘、合江、那务、平定、文楼、播扬、东山、良光、笪桥、南盛、长岐、官桥等镇。

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老三房略公裔高明泽河受兴公房系:

略公-炀公-泳公-筠公-洪立公(居南丰)-延铎公-仁旺公-致尧-易占-巩公(字子固,理学名儒,称南丰先生,赠少师,谥文定公。与韩愈、柳宗元、苏氏父子、王安石、欧阳修并称称唐宋八大家)—纲公-虑公-宝公-柏公-开公-龙公-弥高公-存仁公-守桢公-良贵公-扬公(官广东道,居广州)-善行公-受兴公(泽荷村开基祖)。宗圣公五十六派孙受兴公,讳台辅,字华秩。在明代初定居高明泽河村开基,现已繁衍至八十多派,人丁旺盛,全村均为曾姓人家,连外迁的族人近万余人口。

广东曾氏家族的分布概述,快来看看!


老三房略公裔兴宁佑孙公房系:

略公-炀公-泳公-筠公-洪立公-延铎公-仁旺公-致尧—易知—准—几—监—恕—徵—逮—楚山—纡—惇(北宋政和二年,由江西徙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下)—仲辉—佑孙,字志诚。南宋年间,因元兵扰壤,不能安居,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徙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高竹园(今五华县华城镇万仔岗管区)立业。生子六:广清、广渊、广盟、广新、广通、广泰。佑孙公就是五华县曾氏一世祖。?葬龙川县赤石渡河背内蛇坑里小溪面上(今属兴宁县罗浮镇)。??原乡五华高竹园玉湖塘山顶。佑孙公裔孙衍居遍布兴宁、五华、龙川、梅县、蕉岭、平远、紫金、惠州、惠阳、河源、大埔、和平、丰顺、连平、潮州、海丰、陆丰、揭西、龙门、博罗、宝安、增城、饶平、高要、茂名、英德、东莞、深圳、博罗、台山、鹤山、广州、罗定、阳江、香港、台湾及海外等地。

广东曾氏后裔还有方方面面不同支房衍居各地,他们定居年代不同,迁徙路径各异,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曾氏家谱辈份

前 言

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各地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曾、颜、孟姓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字,为圣裔排行命名。其它各派行须以之取字,故谓之名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字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业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字是:“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清同治年间穆宗皇帝再续10字: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政府颁发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

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常、裕、文、焕、锦、瑞、永、袭、世、绪、昌(共55字)

上面这55字是清朝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的伟人所赐。

下面,将这五十五个字辈排字逐字一一简解列为附表

解字附表

字 意义

字 意义

字 意义

字 意义

宏:宏伟广大

闻:消息新闻

贞:坚定不变

尚:崇敬高尚

衍:长延发展

毓:养育继承

传:递交传送

纪:规则制度

广:众多广阔

昭:光亮显著

宪:母法根本

庆:祝贺庆典

繁:昌盛繁荣

祥:吉利祥瑞

令:尊令指示

德:品质高尚

维:思维护卫

垂:名垂千古

佑:保佑帮助

钦:敬重佩服

绍:联系介绍

念:永不忘记

显:盛大显露

扬:升举高扬

鼎:名气极大

新:吐故纳新

开:扩展开发

国:各族共家

运:输送运行

克:克己奉公

服:佩服相信

振:震动声烈

家:住居家园

声:誉名美声

建:建设塑造

道:道义凛然

敦:诚实厚道

安:稳固平安

定:规定固定

懋:勤勉努力

修:兴造修建

肇:开头起始

懿:嘉言懿行

常:频素经常

裕:宽裕富裕

焕:鲜明光亮

锦:色彩美丽

瑞:美的预兆

永:长久永久

袭:传统延续

世:世世代代

绪:有头绪端

昌:兴旺发达

后 语

本字辈排,要延续数十辈和数百年。

如遇异派行先人所定的字排字取毕,或错、乱,可按“曾氏全国统一名派字辈”推、照取字。

从悠久地历史观:全国曾、孔、孟、颜四姓字辈相同。

笔者年迈而才疏学浅且力不从心,在此:望曾氏志士读者转抄,或印发致各地曾氏,以达皆知,世代相传。

崇敬感谢曾氏(无名)数位发来家谱资料,经参正合作,缮写成功!

祝愿:曾氏宗亲兴旺发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