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摘要: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的数百年中,“李弘”这个名字屡次出现,以他之名为号召的起义行为接连不断,成为了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挥之不去的梦魇。那么,这个“生命力”如此强劲的“李弘”究竟是谁呢?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灭惑论》,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所写的一篇著名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刘勰以一个佛教信徒的身份,对中国原始道教进行了抨击,认为原始道教“运迍则蝎国,世平则蠹民”,并举出了几个利用原始道教为口号祸乱天下的例子——“是以张角、李弘,毒流汉季;卢悚、孙恩,乱盈晋末”。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大贤良师”张角

在这几个人中,张角是大名鼎鼎的黄巾军领袖;卢悚则是东晋时期被称为“妖道”的人物,曾在彭城起兵反晋;孙恩更是啸聚数十万人,在东南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攻击官府,成为了中国海盗的始祖与代称。

与这几位“大佬”相比,李弘却是籍籍无名,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上,实在让人感到奇怪。

无独有偶,北魏时期,反对原始道教,并创立正统道教,自称“天师”的寇谦之,也曾对这个“李弘”大加鞭挞,认为他“祸乱万民,称鬼神语......蚁聚人众,坏乱土地”。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寇谦之像

这个同时得罪了佛道两教的“李弘”究竟是什么人呢?

一、帝国的阴影

当我们翻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时,会发现一个更加令人惊异的事实——仅在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到北魏孝明帝武泰初年(528年)的二百余年中,明确记载以“李弘”为领袖的起义就有九次之多,先后发生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多个地区,影响范围巨大,令人瞠目。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从这些历史典籍记载中看,难道中国历史中真的存在着一个活了二百多年,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流窜,专心致志地一直与统治者过不去的职业“起义”者吗?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恐怕人类生理进化的历史就得改写了。

实际上,在《三天内解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道教典籍中,曾经明确指出过,李弘实际上是老子的化身。并且,根据寇谦之的记述,在当时的原始道教中,流行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的“谶语”——所谓“谶语”,实际上就是预言,在原始宗教中屡见不鲜,自秦汉时期起就得到了广泛的信奉。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刘秀就非常相信谶语

按照这句“谶语”的预言,只要是“老君”下凡,就必然会以“李弘”的名义出现。可见,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四处涌现的“李弘”,不过是当时的起义领袖为了体现自身地位和行为的合理性,利用原始道教在广大底层民众中的影响而扯起的幌子罢了。

然而,在《灭惑论》的评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勰将李弘与张角并列,实际上指出了打着“李弘”这一名号的行为,最早在汉末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那么,这位第一代的“李弘”究竟是谁呢?

二、深埋在历史中的初代“李弘”

之前提到过,在晋明帝时期,就曾经出现过以“李弘”为号作乱的现象。而在《晋书.周札传》中,则明确了这个“李弘”的身份,是当时一名号称“李八百”的四川道士李脱的徒弟。

有趣的是,“李八百”这个称号与“李弘”一样,也并非某一个人的专属。

在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就曾经几次提到过“李八百”这个名字——

在《道意》这一卷中,葛洪记载了两个分别名为李阿、李宽的道士,他们也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李八百”、“八百岁公”。巧合的是,这两位不仅都是四川人,而且同是四川一个名为“李家道”教派的教主。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葛洪不仅是著名道士 还是化学家和医药学家

而在历史中记载的九次以“李弘”为名的起义中,除了晋明帝年间的这一次直接与蜀人“李八百”有关外,还有东晋太和五年、南齐永元二年的两次起义,则是直接发生在四川的巴西(今阆中一带)、广汉两地。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如此多的巧合,我们应当可以推断,这句“老君当治,李弘应出”的谶语,极有可能就来源于这个“李家道”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寻找初代“李弘”的范围缩小了——活跃在四川附近,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四川人;在当时影响颇大,甚至可与张角并称;以原始道教教宗的形象出现......

综合这些因素,最有可能是“初代”李弘的人选便浮出水面了,那就是汉末三国雄踞汉中的军阀——张鲁。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可能有人要说,张鲁明明是“五斗米道”的传人,和“李家道”有什么关系?

按照历史记载,“五斗米道”(后称“天师道”),它的创立者是张鲁的祖父张道陵,尊老子李聃为教祖,曾在蜀地设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播教义的机构。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张道陵画像

虽然名称不同,但“五斗米道”在当时所采取的以“符祝”、“符水”来吸引信徒的办法,与《抱朴子》中记载“李家道”所使用的方式如出一辙。此外,在“五斗米道”的重要典籍《老君变化无极经》中也体现出了“五斗米道”与“李家道”之间的重要关联: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在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姓“木子”名“弓口”实际上就是“李弘”,而“弓长合世”、“三师”、“二十四治”等说法,则与历史中有关“天师道”的记载十分契合。

由此可见,张道陵、张鲁祖孙在创立、发展“五斗米道”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借鉴、吸收了“李家道”的理念。特别是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势力时,为了彰显自身行为的合理性,更需要借用“李弘”的名号来换取大量信徒的支持。

那么,为什么张鲁就是“李弘”这一说法在历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呢?

在《三国志》等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张鲁在割据汉中的后期,已经接受了汉朝封赏,成为了名义上的汉臣。而当曹操进军汉中时,由于张鲁及时归降,他不仅得到了高官厚禄,还与曹操结成了儿女亲家。

试想,在汉臣的大义与曹操的威慑之下,如果张鲁还大肆宣扬自己是“老君”化身,甚至是天命所在的话,那基本就相当于找死。

绵延数百年的帝国阴影: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李弘”到底是谁?

以曹操的个性,绝不可能允许身边存在威胁自身权力的人

所以,张鲁必然对他使用过“李弘”这一名号的历史讳莫如深、多加掩盖。而在《三国志》中,关于张鲁的记载也大多依照于《魏书》的说法,将张鲁描述成为拒绝就位“汉宁王”的国家忠臣,因此,这个曾与张角并称的“李弘”也就逐渐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参考文献:

  • 《灭惑论》
  • 《老君音诵诫经》
  • 《晋书》
  • 《资治通鉴》
  • 《南史》
  • 《魏书》
  • 《宋书》
  • 《抱朴子》
  • 《老君变化无极经》
  • 《三国志》
  • 《法苑珠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