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两个月前,小柯出了一张《五十岁的狂欢》专辑。其实,还有两年他才年届五十,但他迫不及待地给未来的自己送了一件礼物。

专辑一共收录了九首歌:《给回忆》、《给爹妈》、《给工作》、《给发小儿》、《给爱人》、《给孩子》、《给爱情》、《给大夫》、《未来的我给现在的我》。整个专辑的灵感,不过是一次酒后的触动,当洗澡水打在身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有12年没出过任何音乐专辑。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五十岁的狂欢》不只是自己即将半百之年的纪念,也是一群失散多年的老友的相聚。吉他手李延亮,他们的相识是在1997年高晓松《青春无悔》的录制中;录音刘时宇,如今也五十岁了,两人相识于1996年。年龄最大的混音万小元,已经六十岁,两人从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合作,最早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日子》等等都是由他一手录制的。


写出《给发小儿》这首歌以后,小柯想到的第一人便是老狼。1996、97年的时候,小柯、老狼、高晓松三人经常挤在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屋子做音乐。后面二十年,他们各忙各的,相互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当老狼轻轻唱出,“孙贼,你丫还好吗?你吹过的牛全都实现了吗……”时光已过去了21年。上一次两人合作还是1997年录《久违的事》,当时,小柯弹琴,老狼唱歌。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如今,音乐剧才是小柯的正业


相识二十多年,他们对于人生和音乐只有一个答案——“玩儿”。老狼是天生的逍遥派,他到处去玩儿,音乐好像是副业;小柯则把有关音乐的事情几乎玩儿了个遍。

这也是他们的世界观。小柯曾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玩儿”。

以下为小柯口述实录:

1


《五十岁的狂欢》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创作,因为我特别想在这个时候留下点什么。

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能把所有的歌名和关键的歌词全部列出来。剩下的,就是去完善、记录而已。这是特别符合主动创作的一个过程,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态度、和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过去十二年我写了很多音乐剧,写了很多歌,也火了不少的歌,但我隐约觉得那是给别人的,不属于我自己。所以,这次我选择好好地记录一下自己,起码多少年之后再听,我还能有回忆。

其实近二十年,音乐其实一直在一种迷路的状态下,特别迷茫。

不单单是我,整个行业都比较迷茫。它找不到一条能够属于自己的路,永远寄生在影视、电视、综艺等表演形式下……

而外部环境,却是百花齐放。各种音乐层出不穷,也都有机会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可。

对很多音乐人来讲,他们也不知道该往哪边走。尤其唱片这种形式和题材,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也被打得支离破碎。大家一说新唱片,都以EP为主,能有三、四首或四、五首,已经很了不起了,更多的是以单曲形式出现。

自从网络诞生之后,很多人说唱片已死。一张唱片最后的主打歌也就一两首,剩下的七八个都是混杂在里面。所以与其这样,何不就出一两首?这都是在一种算计和经济的前提下所诞生的。

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的歌越来越短,从原来的五分钟降到现在的三分半左右,这些也都是算计。我个人也在算计这些微妙的差别,甚至前奏越来越短,因为大家想马上就能听到人的声音。

音乐变得很功利,变得特别符合这个时代的步伐,但是丢失了很多你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这十二年我几乎快忘了还有这么件事。可以这么讲,我几乎忘了还有个东西叫唱片。CD机都没了,电脑连光驱都没了,你真要买张CD的话,甚至没地方去听。

互联网冲击唱片和音乐的过程中,我有两三年是完全迷茫的。然后就去思考,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也看不清世界会怎样。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九十年代的小柯和他的爵士摇滚乐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00年前后的时候,在互联网还没有开始传递音乐的时候,大家说,“我们中国音乐挺棒的,我们可以。”那会R&B、电子、Hip-Hop……我们恨不得马上要跟美国人可以接轨。

但是当所有音乐都兴起的时候,你听到的其实是倒退20年——80年代末期的音乐。很多人开始惊慌失措。过去网络媒体没有形成,所有的音乐把持者都是所谓的社会精英——电台、DJ、编辑、电视台导演,能坐到这个职位的人都是。他们从小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有自己的审美体验。尽管他们也在不停地提高,他们认为自己认可的音乐才是好音乐,但老百姓其实并不一定这样认为。

音乐这东西没有高低贵贱,只有适应不适应,接受不接受。所以,过去大家貌似觉得很棒的时候,是因为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老百姓不爱听,可以选择不听,也犯不上去说什么。

当互联网大门突然打开之后,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音乐的时候,他们开始选择自己爱听的——当然不是你们手里的那些。尽管你自己觉得世风日下,但他们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你一直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所以,我觉得音乐不分门第。你在标榜自我的时候,都是画地为牢。音乐需要创新,需要不停地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完善。以古典音乐为例,它的脉络非常清晰:从往前的巴洛克时代,到后来的先锋派印象派,再到音乐现代派。他们在把音乐当科学一样研究,做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音响,做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节奏,做从来没有过的视听效果,他们其实是在不停地创新。

反过头来看《流星雨》,同样也是,大家也在用不同的状态、组合方式,或者歌词表达,来对生活进行剖析和传递。所以,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去做。

但为什么我要做这个(《五十岁的狂欢》)呢?

因为我总觉得

音乐和写歌,是我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我记录自己的方式。在这个节点,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恰如其分的来记录我自己。

它就是一个日记。

2


这次一起录制专辑的,基本上都是二十年以上的老朋友。他们已经超出了同事关系,是那种会惦记的朋友。

过去这么多年,大家分散在各个角落,做着不同的事情。这次突然发现,我们集体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大家依然在用当初的关系和当初的话语,以及当初的角色在一起相处,唯一不同的是,凭空增添了很多附加的东西。

比如说,两个小时的录音时间,我们有一半的时间在聊天。这些话题都是不经意说起来的,并不是说非得要休息一下。所以我觉得这是特别有趣的。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面写到过一个中年音乐舞团。我把这些人怎么合作、怎么从录音中诞生的故事,全都写了出来。我觉得这个才是这张唱片的真正意义,作为“狂欢”的两个字。大家终于可以像过去那样在一起,带着很多现在的感悟和现在的事情,再去玩音乐再去做音乐。这个过程我觉得挺行为艺术的。

这个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贝斯手黄勇。在爵士界,他是个标杆式的人物。我们俩是大学同学,年轻时他有一头茂盛的黑发,前几年我发现他变成一秃瓢,当时我还觉得他挺酷的。结果这次见到他,长了一些头发出来,有一块却是斑秃的那种。他说,因为秃的时候,你看不出来斑秃,长出来了才发现是这样。他就开始给我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勇以前做过九门爵士音乐节。刚开始的时候经验不多,被别人坑了几十万,因为要给全世界各地的乐手付款,他就连夜找所有的亲朋好友筹钱。而且筹钱的时候,他要告诉对方什么时候能还,然后给人家写借条。结果,一宿之间头发就掉光了。最后他索性全部剃光,然后拼命地挣钱还钱,到了点儿,真把所有人的钱都还上了。压力去了,头发也长出来了。

我们的老大哥,万小元,中国最棒的录音师之一。他来给我们做后期缩放的时候,我说,元哥你今年多少岁?他说60了,但是还没法退休。他女儿在日本上学,他还得干活,还得养她呀。

你会觉得说,这些都是特别烟火气,特别接地气的事情,也能感受到每个人其实都不易。

3

作为创作者来说,这张专辑里的歌我都很满意,但比较偏爱的是最后一首——《未来的我给现在的我》。这是一个态度——就是我怎么看待自己。

其实,我是想说,我们总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总在意社会怎么看待自己,却从来不会在意你怎么看待你自己。

从评价体系上来说,有一个内部评价体系,一个外部评价体系。我们都太在意外部了。这也是说为什么中国人好面子?好面子的最大问题,就是太在意外部体系,而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在意这些。他用自我评价体系,来衡量自己的标准。

当你从这个出发点去想的话,你对你自己是否感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关系。所以,当时这首歌我迟迟没有写出来。在列大纲列到这首的时候,我一直在犹豫,按照惯性,前面父母爹妈、爱人孩子、回忆什么全都有了,剩下应该是给未来吗?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我老觉得写给未来的时候,味道就变得特别不对。直到当天下午要进棚开始录,我还没写出来。整个一上午坐在钢琴前的时候,我在想再过个二三十年的时候,我听到以后会是什么感受。

那一瞬间,我想起我24岁时候出第一张唱片的时候,我现在怎么看待他。我突然发现,我很感激那个曾经的自己。由于我曾经那么努力的要去从事这个行业,才会遇到那么多人来帮助我。

这个源头是不能改变的。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以后老了,听现在的音乐会是个什么态度。由于下午要录了,来不及做一个完整的demo,于是我就弹了一段钢琴。

现在大家听到这个歌的时候,它还有钢琴,所有的乐手也是按照钢琴来进行演奏的,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事情。

4


对我来说,五十是人生中间很正中的一个点。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已经活了一大半。

这种生命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什么,而是你成熟了,你可以真正面对这个世界,去思考它去理解它。你了解世界之后,你才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

所以,我觉得它比四十多岁要值得铭记。到五十岁的时候,你才会觉得这个时候是最精彩的。五十岁之前,你要努力去充实,去完善;五十岁以后,我觉得应该往回活,尽量让自己单纯一些。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思考,简单的面对人生——是最棒的。一切变得简单,才会通透。我觉得我是努力这么去做的。

有句话说,来到这个世界我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很多人都在讨论死亡的话题,死亡到底对人是什么?它意味着到底人生是一个喜剧还是个悲剧。

从表面上来看,一定是人的最终归宿,所以人生就是一场大悲剧,这个没办法。但是你反过来看,既然是个大悲剧的话,你为什么不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快乐?

既然在劫难逃,我们就要快乐,才不枉世上走一遭。就像金庸老先生所说,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我在《未来的我给现在的我》里边,写得特别清楚。我熬夜不睡,把所有的回忆写进歌曲里,还可以听到这些东西,我觉得都在表明我的生活态度。

生活里最重要的问题,是动起来。所谓动起来,并不是疯疯癫癫的。动起来分思想、身体,还有行动这三方面。

我每天会坚持健身,不以减肥为目的,就是以出汗和让自己充满活力。只要每天在不停的运动,身体就不会有大碍。

思想动起来就是要不停的思考。思考是你对新鲜事物和整个世界,还是有兴趣的。行动起来就是你想到了就要去做。

年轻时候没能力、没资源关系、没钱,当时你想去做,你行动都是有时候会夭折,但是现在是最成熟最完善的时候。你去行动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把握。所以,他们老说我是搞事情的高手

犯错是年轻人的专利,其实上年纪的也没问题。上了年纪的叫试错,年轻人不知道这是错的,就是去犯错,而我们这个年纪知道这是错的,但去试一下,这叫试错。这些都是让自己充满活力的关键。

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去解决它。愤怒和悲伤都是最无能的体现。

真正成熟的在社会上行走的人,出现事情永远是想着怎么去解决。你去赌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赌博的人就是要输得起,可以承担后果。每天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出现任何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不是天塌下来,都是可以解决的。

所以,不需要焦虑,面对就好。解决了就解决了,解决不了那就解决不了。解决不了,就要去承担后果,就是这个道理。


专访小柯:过去十二年,我几乎忘了还有唱片这个东西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小柯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