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建起來了,攔水蓄洪之後,荊州蓄洪功能還需要嗎?如果不需要,為什麼不能發展?

屋頂望故天S農夫之城


三峽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地區,大壩高程185米,正常蓄水高程175米,按正常蓄水位175米高程總庫容可以達到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最大防洪庫容可達221.5億立方米。三峽工程的巨大庫容,大大減輕了下游江漢平原等地區防洪壓力,將荊州段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的解決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脅,在遇到特大洪水時,荊州等下游沿江地區還有可能遇到洪水侵擾。所以荊州地區的荊江分蓄洪區、洪湖分蓄洪區存在仍然很有必要,並且要持續維護。


三峽大壩:

1、三峽工程的位置決定了其只能緩解中下游的洪水威脅,不能根治。長江全長6300餘公里,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宜昌正好位於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長江上游里程全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上游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等數百條直流支流匯入,其中支流流域面積最大的嘉陵江和年徑流量最大的岷江均在長江上游地區。而上游的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橫斷山脈、秦嶺南麓也是我國降水豐富地區,年均降水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且降水主要集中在5、6、7這三個月。長江上游如此大的匯水面積,在遭遇大範圍長時間暴雨時,三峽工程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顯然不可能擋住全部上游的來水,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必須對超額洪水進行下洩。而中游宜昌以下也有清江、湘江等較大支流匯入長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又是降水豐富、水網密集地區,全流域暴雨情況下,上下游洪水交匯完全有可能威脅到荊州、武漢等城市的安全。

長江流域圖:

2、三峽工程設計防洪能力可以抵禦百年一遇洪水,對千年一遇洪水需要配合分蓄洪區才能保證江漢平原安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官網中對三峽工程防洪能力也有著明確的介紹:“三峽工程按千年一遇設計,其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可使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原來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可以抵禦1954年型的大洪水;遇千年一遇或類似於1870年的特大洪水,經過三峽水庫調蓄後,可控制枝城流量不大於80000立方米/秒,配合荊江地區的分蓄洪區運用,可避免荊江地區發生幹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這段介紹已經清楚的指出,三峽工程可以抵禦類似1954年、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但是遇到類似1870年等千年一遇的洪水,還是要配合下游荊州段分蓄洪區才能有效抵禦。雖然千年一遇的洪水發生概率很低,但是不能因為概率低就不設防,畢竟江漢平原太過重要。

三峽洩洪:

3、荊州江段先天防洪條件不足,河流條件差。荊州長江段是荊江一部分,荊江河段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全長360公里。自古“千里長江、險在荊江”,特別是荊州管轄範圍內的下荊江地區180餘公里河段,由於位於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加之河道九曲迴腸、蜿蜒曲折,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沉積河道中。泥沙日積月累導致河床已經高於兩岸平原,形成“地上河”,北岸僅僅靠一條長江大堤保衛者江漢平原的安全。雖然長江大堤經過歷年不斷整修,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加之有三峽工程作為屏障。但是在遇到超歷史洪水時,僅僅依靠長江大堤來保證武漢、荊州、岳陽等沿江城市的安全是遠遠不夠的。正所謂不能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必須要有蓄洪設施來進行絕對保障。

江漢平原:


可能有人要說了,投了這麼多錢修建三峽工程還不能根除下游洪水問題,三峽工程是不是沒用?這個觀念我認為是完全錯誤的。2010年、2012年長江中上游遭遇長時間暴雨,三峽入庫流量達到70000立方米/秒和71200立方米/秒,而經過三峽工程攔截調蓄後出庫流量控制在40000立方米/秒,削減洪峰流量近40%。如果沒有三峽工程,如此大的洪水全部下洩到下游荊江河段,那麼1998年全民抗洪的場景可能又會重現,要知道1998年荊州沙市段水位最高時,長江最大流量才不過63330立方米/秒。

正是意識到江漢平原的重要性,所以國家繼續在湖北投資新建了一系列的分蓄洪設施,如位於洪湖境內的“洪湖東分塊蓄洪工程”等。並且近些年蓄洪區由於規劃受限導致發展緩慢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省級政府的重視,相信未來蓄洪區也不會是發展的障礙。


風暴星球


三峽建成後,對於荊州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荊州的蓄洪功能仍然需要!

荊州雖得益於防洪,但又不能把防洪的希望全部寄託於三峽。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海拔只有30多米,其荊江一段素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之稱,雖然三峽建成後發揮了調蓄功能,但進入汛期,荊州的防洪形勢依然十分嚴重,防洪才是重中之重。

長江中游的抗旱完全靠三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荊州洪湖的乾旱就是個例子,加強自身水利系統的建設完善才是關鍵。


煙波一夢


為什麼全湖北都要荊州不斷地犧牲自己保全湖北呢?荊州己經奉獻二十多年了,最寶貴的發展黃金期錯過了!何時再有這樣的黃金期?省裡請不要貪得無厭!


真心永遠年輕78405000


荊州繼續承擔洩洪仼務也在情理中但國政府和省政府對荊州人民的補嘗呢?特別在交通方面,呼南彎道走宜昌,沿江高鐵不沿江。荊州人民好失望。


宇飛246944716


三峽工程投入運營,長江干堤加固後,分洪區己成擺設,基本不起作用。

荊江兩岸居民,幾千年來用水,治水,積累了豐富的水文化,長江有害,更多的是利。

以前和一些磚家辯論過,他們甚至連一線水和一盆水都不懂,也敢論荊江。


山中水轉


沿江高鐵🚄沒荊州還叫什麼沿江?


泥巴6009226


我覺得吧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一離不開省裡支持!二交通環境好!三地方領導有方!四多招商多宣傳!荊州還是有希望的!因為荊州有兩個優勢。一個是千年古城和周圍古文化遺址。二是有長江黃金水道。


曾經滄海82977651


蓄洪先不講了,我老家荊州這些天在抗旱勒,河裡水少、田裡沒水。天氣預報過兩天有降雨,鬼才知道有沒有


幸福村滴衰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