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談文論史


匈奴女人是好看還是難看?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去爭論,因為美和醜是因人而異的。

同樣一件物品,有人覺得它很不錯,是寶貝,有的人卻認為它很普通,不值得一看。對於人來說也是類似的道理:一個人好看不好看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評價人家美不美。

並且,不同人的感覺也不一樣,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匈奴的女人美不美,要看當時的匈奴男子他們是什麼想法了。

漢朝在前期的時候,和匈奴相比是處於劣勢的一方,因此漢朝不得不與匈奴進行和親。但我們可以發現,在與匈奴和親的歷史中,都是漢朝把人嫁過去,沒有出現過匈奴女子嫁過來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開啟漢匈和親的白登之圍

漢朝和匈奴的和親,是由劉邦與冒頓單于發生的白登之圍開始的。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劉邦稱帝后封了很多人做諸侯,韓信就是其中之一。原先的時候,韓信獲封國於潁川一帶,但後來劉邦覺得潁川一帶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萬一要是韓信叛變,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劉邦就以抵抗匈奴為理由,把韓信的封地遷到了太原郡,之後韓信又自己申請調到馬邑。韓信在與匈奴的多次對戰中,敗多生少。公元前201年,匈奴的冒頓單于親自帶領10萬大軍攻打馬邑。

韓信與其交戰了數次,沒想到好的辦法來戰勝冒頓單于,只好多次派使者去向匈奴求和。

韓信這樣的舉動,引起了劉邦的懷疑。劉邦懷疑韓信想要暗通匈奴,就給韓信發了封信去責備他。韓信想來想去,擔心自己會被誅,便跟匈奴商定一起攻打漢朝。面對這樣的情況,劉邦只得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同時鎮壓韓信的叛亂。

剛開始,劉邦的進攻還是比較順利的,但就是因為戰役太過順利了,讓漢軍產生了輕敵的思想。冒頓單于在白登山一帶設下埋伏,想要一舉圍殲劉邦。

劉邦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圍困在白登山。漢軍多次想要突圍,但都沒有成功。此時的漢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十分的無助。

無奈之下,劉邦採取了與匈奴議和的政策,答應送匈奴大量的糧食、茶葉、絲綢,並把皇室的一名女子作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

自此,劉邦認識到現在的漢朝還不是匈奴的對手,不能正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先採取和親的方式讓大漢朝休養生息。

白登之圍,正式開啟了漢匈和親的歷史,一直到漢武帝大規模反擊匈奴前,和親一直被用來作為是籠絡匈奴的主要手段。

漢皇為何不想要匈奴女子?

理論上,和親是漢匈雙方一起做的事情,正常漢朝嫁女子過去,匈奴也要嫁女子過來。但實際上,幾十年的時間裡,都是漢朝女子嫁過去,沒見過匈奴女子嫁進來。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原因是漢匈女子的差異。匈奴人和漢人不一樣,漢人是農耕經濟,吃的是五穀雜糧,而匈奴人是在廣闊的大草原中長大的,作為遊牧民族的他們,更多的是吃肉。

匈奴人長期在馬背上生活,他們的皮膚和漢朝人相比普遍比較粗糙,身材也比較壯大。而漢朝的男人喜歡的是嬌小溫柔、皮膚白嫩的女子。

這樣的差異,讓漢朝皇帝面對匈奴女子時沒有多大的興趣。

另一個原因是漢朝皇帝有些看不起匈奴女子。匈奴的生活條件和漢朝地區比惡劣很多,他們的文明程度沒有中原地區高。因此,匈奴對於中原地區是很嚮往的,他們以能夠取到漢朝人為榮。

在匈奴,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甚至老爹死後,他的女人可以被當做是物品被兒子給繼承。漢朝的文明程度比匈奴高,皇帝自然不願意娶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為妃了。

如果娶了匈奴女子,不就表示自己比不上野蠻的匈奴人嗎?這對於漢朝皇帝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是有原因的。在經歷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漢朝逐漸的強大起來,到漢武帝時漢朝開始了對匈奴的反攻。那時候的和親,就不是之前的求和了,而是表示漢朝對匈奴的恩惠,並在和親的過程逐漸將匈奴漢化。


小小嬴政


在漢朝時期,雖然一統天下,國力強盛,但它也時常遭受來自西北的匈奴的滋擾,匈奴處於北方的苦寒之地,生產力低下,經常沒有吃的,不得不到中原來搶劫一些糧食等財物,使得邊境地區雞犬不寧,讓皇帝非常頭疼,如果傾其國家的財力物力未必就不能剿滅匈奴,但殺人一千自損八百,自己也將承受巨大的損失,未免得不償失,如果採取和親的方式向他們示好,用自己的女兒換取一方平安,免動干戈,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因此漢朝時期以示弱的方式向匈奴送去了十多個公主,卻說來也巧,沒有一個匈奴女子嫁入漢室,是漢朝皇帝不願意娶她們嗎?


匈奴的遊牧民族,在生產方面十分落後,她們不懂農業生產,不種糧食,沒有文字,沒有書籍,而且匈奴的居住地大多處於奴隸社會階段,有些地方甚至還是原始社會,而當時的中原已經進入了封建社會,在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程度,因此漢人對匈奴難免會產生輕視、瞧不起。像蘇武在匈奴近20年,他就娶了一個匈奴女子為妻,但在正史裡,對蘇武的這個匈奴妻子卻隻字未提,就是持有一種排斥、不屑的心態。

所以匈奴為了學習漢朝的先進文化和技術,都非常喜歡娶漢人女子為妻,並且將匈奴女子嫁給處在困境之中的蘇武、李陵等人,就是希望通過妻子跟家庭來將他們拴住,讓他們留在匈奴,替匈奴出力。


此外匈奴還有一個土得掉渣的習俗,就是繼婚制,所謂的繼婚制就是父親去世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財產,還有父親的一些小老婆們,這就叫子承父業,父親所有的東西,包括女人都一併笑納;兄弟之間也是如此,哥哥去世了,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財產和老婆。

中原是比較講究倫理道德,長幼有序,與這種醜陋的習俗格格不入,這如此大反差的習俗也讓許多漢朝男子望而卻步,無法接受。


匈奴女子以牛羊肉為食,又很少洗澡,身上難免有一種異味,再過匈奴人是馬背民族,匈奴女子也經常騎馬,身體彪悍,經常日曬風吹,因此皮膚粗糙,膚色偏黑,又沒有文化,不像漢人女子那樣賢淑,知書達理,所以匈奴女子是不為漢人男子所動心的。
而漢朝的皇帝更是無法接受匈奴女子,如果他們接受了匈奴女子的話,勢必是對中原禮儀的顛覆,那麼此舉將會激起巨大的民憤,這種滔天憤怒很有可能會威脅到皇權,這根本不是匈奴女人美與醜的問題,所以漢朝皇帝在皇權與美女作出了理性的抉擇,他們選擇讓自己的女兒嫁過去,打悲情牌,讓民眾化悲憤為力量,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遺產君


匈奴人屬於遊牧民族,整日生活在草原之上,少不了風吹日曬,是馬背上的民族,匈奴女人也是如此,因此,相對於漢族女子,匈奴女子多了些豪邁與強壯,而由於文化原因,漢族男子喜歡柔弱遷細一點的女子,所以在審美方面還是本族女子更討喜歡。審美歸審美,和親是國之大事,關乎兩個民族之間的興衰,自然不會單以審美為考量,而之所以很少聽說漢族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下面為您詳細解答一下。


匈奴女人是醜是美

這個問題不太有討論的價值,每個民族的審美都是不一樣的,現在也是如此,就像是白人大多喜歡白人,以白為美,黑人也大都喜歡黑人,以黑為美,而我們黃種人也是如此,喜歡黃種人的這個身材與皮膚。古時也是如此,匈奴人自然喜歡,強壯健康一些的女子,認為此才是美的,而漢族則喜歡漢族女子柔弱纖細的。所以,匈奴女人談不上美醜,因為其美不美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


漢族皇帝為什麼不願意娶匈女子呢?

漢族皇帝不願意娶匈奴女子原因眾多,上面說的有關審美的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點,而除了審美主要還有三點原因。

一、攻守關係

漢族人居住的中原向來是富足的區域,而我們漢族人又是小農經濟的屬於農耕文明,因此我們不具有侵略性,所以我們常聽到保家衛國而很少聽到入侵他國的消息。匈奴人則不同,是遊牧民族,具有狼性文化,因此侵略性強。所以就造成了這樣的一個局面,匈奴人常常騷擾漢族邊境,搶奪財物。


在匈奴和漢族之間的關係,匈奴屬於功,漢族屬於守。而在匈奴強勢的時候,漢族人自然要討好匈奴人,安撫匈奴人,不騷擾自己,於是便開始送錢送女人,一般的女人地位又不夠用,起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便送公主,進行所謂的和親,而這場和親主要是漢族人為了使匈奴人安定,自然是送人,而不能要人了,總不能說,你把你女兒嫁給我,然後你別打我了吧。

二、匈奴女人地位相對較低

上一點是匈奴強而漢族弱的情況下,而在漢族強匈奴弱的時候也喜歡採用嫁公主的方式進行和親,而不願意娶匈奴女人,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兩方的想法不同,在匈奴,匈奴單于都以能夠娶到漢族公主為榮,並且很多單于都是很愛自己的漢族媳婦的。而漢族則不同,因為審美的原因,都不喜歡匈奴女子,更重要的是在匈奴女子地位是很低下的,漢族皇帝貴為天子,自然不會找一個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為妃了。所以即便是強勢的時候,也只需嫁公主過去安撫匈奴人就夠了,自然不會去娶匈奴女子了。


漢族皇帝不願意娶匈奴女子很正常,皇帝后宮佳麗三千,都是美之至極的女人,琴棋書畫,歌唱舞蹈,樣樣精通,有這麼多女子供自己享用,又何必找一個自己不喜歡的那種類型的粗狂的匈奴女子呢,除非想體驗體驗異國風情。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匈奴女子有美麗的,也有醜陋的,她們原本就是夏朝遺民跟草原其他遊牧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因此匈奴女子美麗的居多。漢人認為真正的美女標準有三個:其一、容顏美麗;其二、能歌善舞;其三、舉止得儀。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保持皇室血統,二是匈奴女子在“舉止得儀”方面十分欠缺,也調教不過來。漢朝皇帝沒有娶匈奴女子是他的遺憾,比如蘇武、李陵都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且夫妻恩愛相處過程很愉快。

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越國人也是夏朝的移民,只不過匈奴進入了草原,而越國居於江浙,越國生產美女,故匈奴女子也不會長得醜。西施有沉魚之容,痛心之美,千百年來已經成了美女的代名詞,姿色頗好的女子都可以冠以西施之號。鄭旦跟西施是閨蜜,她也是一位絕代佳人,曾經迷住了越國大夫范蠡,更是將吳王夫差迷得甘心伏於其石榴裙之下。戰國時代的楚國攻滅了越國,越國鄭氏一族成為楚國昭氏的領土,鄭族盛產美女,昭氏上層都到鄭族選美。楚懷王的王后鄭袖就是昭陽從鄭族選出的第一美女,經過精心調教後獻給楚懷王的。

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之上,以牛羊肉為食,長年風沙侵蝕,容顏或不及中原麗人,身材亦非細腰,但是匈奴上層的女眷必然生得十分美麗。冒頓單于的第一任閼氏就生得十分美麗,東胡國王聽聞閼氏是草原第一美人,就下國書向匈奴冒頓單于索要閼氏,冒頓以江山為重將第一任閼氏送給了東胡國王。後來冒頓單于又得一佳人,生得貌美無比,被確立為新的閼氏。漢朝人陳平秘密偷窺新閼氏,也被她的容顏驚呆了:冒頓單于跟新閼氏經常一起騎馬出出進進,淺笑低語,情深意篤、形影不離。由此可內見,匈奴女子還是美麗的,只是地位較低,可以任意送人。


大秦鐵鷹劍士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管任何民族,地區的女子都不是簡單的一句美醜能夠概括的,不同的審美造成不同的眼光。環肥燕瘦,誰能說當時的人們喜歡的不是最美的。

關於漢朝皇帝為何不娶匈奴女人做老婆,我和其他回答的觀點有所不同。究竟原因如何還得從和親這種外交手段開始說起。

廣義上的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為了鞏固聯盟關係,通常都是通過聯姻這種手段。比如說秦晉之好,宣太后羋八子嫁給秦王都可以說是廣義上的和親。而嚴格意義上來說,和親起源於漢朝,是統治者為了某種目的,和周邊少數名族,比如說匈奴的一種政治聯姻。

第一例和親發生在劉邦剛建立漢朝不久。漢初,整個國家都需要休養生息,可週邊的少數民族匈奴整天騷擾試探漢朝邊境,多次之後,暴脾氣的劉邦決定御駕親征,親自滅了匈奴。可作為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匈奴人戰鬥力十分強悍,於是劉邦就非常打臉的征戰失敗了,失敗了要收尾啊,於是召集大臣商量對策,最後聽從了一個大臣的用公主和親政策。



用公主和親遭到了呂后的強烈反對,要知道劉邦就只有一個女兒,也就是呂后生的魯元公主。強勢的呂后極力反對,劉邦也不好強行讓魯元公主和親,最後只得在漢室宗親裡選一個女子封為公主,送去匈奴和親。這位宗室女甚至在史書中連名字都沒有記載。

此後,漢朝送公主去和親的事情時有發生,比如漢武帝時派遣的第一位記入史冊的和親公主劉細君,還有做出巨大貢獻的解憂公主。漢元帝時期的著名的昭君出塞也是為了和親。

前去和親的公主很多,可沒有一個漢朝皇帝娶過匈奴公主,這是因為當時漢朝人們的觀念影響。

匈奴作為一個草原民族,在漢朝人的眼裡是野蠻粗魯未開化的,漢朝人們其實內心是瞧不起匈奴的。在他們看來,他們是把公主下嫁給匈奴的首領,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後,匈奴單于就成為漢朝皇帝的女婿,地位要低於漢朝皇帝,這樣才符合漢朝人們的觀念。而且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後,生下孩子會使得匈奴皇室擁有漢族血統,能使得匈奴逐漸漢化。在注重血統純正的漢朝人是拒絕被匈奴化的,所以漢朝皇帝不可能娶匈奴公主。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娶了匈奴公主不就是主動承認了比不過野蠻的匈奴人,這在漢朝人看來是恥辱。


中華民族是一個融合的大家庭,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不同民族早已互相影響,逐漸融合。


寶阿寶呀


什麼是美的?

人與人的審美本就就不同,別說是隔了幾千年的古人和今人,就連同時代的遊牧民族和中原百姓,也是天差地別。

古有環肥燕瘦,楊玉環放到漢朝,就吃了肥婆一枚,同樣,趙飛燕放到唐朝,就不再是可愛,而是病態了。所以討論匈奴的女人美醜,這個標準就要先說清楚。

按照草原民族女性的特點,按照現代人的標準,大部分都屬於健壯型婦人,和中原王朝追求的驕傲可愛不搭邊的。但在草原人眼中,肩寬,臀大的婦人恰恰是好生養的標誌,好生養,自然就“好看”,沒辦法,掙扎在生存線邊緣的草原民族就是這麼務實。

和親的本質

和親,是中原王朝冠冕堂皇的說法,說的赤裸一點,和親就是用女人換和平,是很沒有骨氣的事情,是弱者的表現。所以漢朝百年的安寧,是以犧牲無數鮮活女子生命和幸福為代價換來的。

這也是為何漢武帝雖然晚年昏庸,卻被歷代漢人所銘記的原因,再軟弱的人也是有血性的,保家衛國是男人的責任,靠女人算什麼?


瓦爾登的船伕


和親,也叫和戎和蕃,即兩個敵對國家或民族放棄戰爭,用政治聯姻手段實現睦鄰友好,和平共處。這和政策始於春秋時期,比如秦國對抗六國,用遠交近攻策略把公主遠嫁齊國,楚國為討好秦國,實行政治聯姻,秦國宣太后,華陽夫人都是楚國人。漢朝皇帝不取匈奴女人,有多種原因。

和親政治成熟於漢代,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都用這種手段處理與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糸。漢初年(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和匈奴單于在平成白登山打一仗,以後雙方結束敵對狀態,又和親的辦法實現兩國睦鄰有好。劉邦捨不得女兒魯元公主,在宗室中找個女人嫁給匈奴人,每年還要給些財務,這裡面充滿屈辱。

漢武帝為聯合烏孫人夾擊匈奴人,把宗室之女劉解憂和劉細君嫁給烏孫王,這主要是拉籠,聯盟。王昭君遠嫁匈奴是一次相當成功,相當有名的政治聯姻,漢匈雙方維持數十年和平,勝過幾萬大軍。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人主要有幾個方面。匈奴人有獨特的紅米婚制度。

匈奴人女人掌管財務,肥水不流外人田。匈奴人死了,他的女人要娶給繼承人,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兒子或孫子。“朝為老祖母,暮為長孫婦。"漢朝皇帝可喜歡沒娶親先戴綠帽子。另一方面,匈奴人生活在北方,長得比較粗獷,成天吃肉喝奶風俗習慣不同,語言不同,一身羊嬗味讓人望而卻步。

因此漢家皇帝不娶匈奴女人和她們美醜沒關糸,另外匈奴人非常少,特別重視人口增長,抓住漢朝降將都許給女人繁殖人口,怎麼會把女人送出國呢?,總之雙方都不願意,只好默認現狀。歷史上,柔然人和西魏,東魏實行和親政策,雙方是互娶公主的。






關東俠客


簡單來說是習俗問題。複雜點說是觀念問題,生活習慣的不同其實都可以克服,最大的原因是當時女人地位很低,中原王朝更加明顯,因此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取對方女人最大的表象意義是攀附,故而這是作為天子無法接受的(這裡指的是和親,不是指搶來的公主或平民美女)。反之把女兒嫁給對方可以表現為對方攀附我們,名義上是對方的丈人或大舅哥,這是明面上的政治需要。(皇帝或皇子找老婆和這不是一回事,這裡說的也不是天子選妃)

相對中原王朝來說,遊牧民族對女性的重視程度要高的多,收繼制除了防止財產外流以外,也有效的保護了家族中的其他女性(遊牧民族普遍重視人口,特別是育齡婦女,對倫理貞操問題看的很淡),故而遊牧民族普遍能接受和親,加之對他們來說,有人主動送美女是很有面子的事。此消彼長之下,和親政策中的中原王朝的只嫁不娶才得已持續貫徹。相應的隨著少數民族的漢化程度提高,這種傳統就執行不下去了,典型如金國遼國,宋朝稱小弟後基本就只能取公主而嫁不出去公主了(不是沒有,是很少了)。

中原王朝傳統就是重男輕女,外加中原王朝的一妻多妾制(除了正妻之外的小老婆都是不重要的,隨時可以放棄,這是受法律保護的,只管小妾拋棄正妻最輕也是道德譴責,嚴重點就會被官府制裁),漢朝時的蘇武等被匈奴長期扣押的使節回國時也是因為這個才能不顧忌匈奴給安排的妻女(這些可不是漢朝認可的妻子,最多算妾)。

古代歷朝自從儒家上位以後,所有的政治活動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死要面子,哪怕是造反也得找到面子上說的過去的理由。除唐朝外的歷朝和親基本都是在被欺負的狀態下發生的(即使外交高明如唐朝,也給吐蕃送了多少位公主才保的邊疆大體穩定),和親屬於主動提出的被動政策,因此在和親政策上是必須給自己找臺階下的,只嫁不娶也是充分利用了只有中原才特別重視的倫理問題來求得一點口頭上的安慰,屬於對內部群眾的一個交代,否則這種主動送女人的政治性賄賂還真沒啥好的由頭來自圓其說了。

另外除清朝以外漢族正統王朝,一般都是很重視血統問題,皇太子要是個混血那引發的政治波動就大了,即使太子真有外族血統,那也會極力淡化抹除生母的民族問題。典型的如明成祖朱棣,野史一直有說他不是馬皇后生的,生母是高麗人,即便真是如此,正史也不會這麼記載,一點會把血統問題論證清楚(朱棣其實還真有嫌疑,生母如是馬皇后無需特意強調,他還偏偏多次強調他和朱標是一個媽生的,這就容易引的別人往其他方面想。)對於正統的漢族王朝來說,和親跟娶親是一樣具有法律婚約效果的,故而和親中若取回來個公主就會是正妻,加上和親對象不是皇帝本人也得是明確能繼位的太子,為防止上述的血統問題,正統的漢族王朝一般是不會接受通過和親取個公主的。

最後說一下游牧民族主動送女人叫敬獻,與和親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事。和親只是中央政府為主動送女人的政治行為找的一個美化說法而已,但實際做起來是完全按照正規嫁娶的流程來執行的,外族敬獻女人是納妾的流程,比取妻簡化的多,重視程度相差很大。


傍徨的魚


匈奴女性當然是美,這一點歷史書上曾有詳細的記載,他們精緻的面容是中原大地稀缺的。

漢朝皇帝不願意娶匈奴老婆的原因,筆者猜想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是匈奴人確實還處於尚未開化之際,說白了除了匈奴的首領夫人比較有幾分姿色,其他的女性都從事著放牧的工作,缺乏一種悠閒下的靜態美,很難勾引起漢朝人的慾望,自然沒有人想過娶一位這樣的女性。

二是和匈奴和親,漢朝皇帝是富有天下的天子,在他看來不就幾個女人麼,拿我給你唄,而匈奴則不一樣,他們是屬於一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父親死了,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老婆,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知他們很缺女性,同時也不會把女性送給別人。

最後就是歷史上後來確實有過邊疆地區女性入主皇宮,不過因為和皇宮文化沒有多大兼容,都沒有多出名,其次還有因為沒有多大勢力撐腰,也沒做到出名的貴妃、皇后什麼的位子。


叔說點事兒


匈奴王汗與漢和親是政治利益需要,漢朝同意與匈奴和親同樣基於此,大家都要這樣需要一拍即合。匈奴草原女子長期生活在大漠南北,遊牧遷徙無定居的生活方式養成她們粗獷與豪爽的性格,缺乏中原女子的溫婉、賢淑與細嫩、紅潤的形象。中原漢家劉姓女人多數出自皇家貴胄,身份地位顯赫,知書達理,加上美人胚子,讓粗獷豪爽的匈奴人心生喜愛,抱得美人歸是一種榮耀與心靈歸宿。漢朝公主和親可以讓丈夫言聽計從,有利於中原與匈奴雙方的安寧與和平。為此,漢朝皇帝實現了“公主一人”控制匈奴野心的目的是合理的買賣交易,達到中原統治的安寧。匈奴,北方少數民族,中原外皆夷狄蠻。夷狄在中原漢家天下皇親貴族眼是未開化的野蠻人,屬於鄙視嫌厭的對家。漢家皇帝君主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怎麼輕而容易娶匈奴女子呢。若是有少數胡人女人嫁給中原皇帝,僅是皇帝多一個妃子而已與公主嫁給匈奴汗王的地位相差天壤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