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錘一錘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個“zhi”

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

被江河奔流衝擊而形成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網交織。這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的城市。當人們提起這方土地的美麗與美好,水,是繞不開的一大主角。

錦江、沙河、毗河、江安河、金馬河、清水河……時至今日,成都仍然水流交錯,河川縱橫。但與國內外其他都市一樣,發展所帶來的水環境問題,也挑戰著這座城市的當前發展。

當一系列來自成都治水的成效密集呈現,甚至被密集探討,這座城市背後重拳治水、“打贏碧水保衛戰”的決心與路徑,也就清晰地顯現出來。從“府南河工程”到沙河治理美化,從“成都治水十條”出臺到錦江水生態治理……

探究成都的重獲碧水之路,從“治”“質”“制”“智”這四字之中,或許能夠洞悉答案。

一錘一錘敲出成效

嚴密頂層設計讓落錘更有力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對成都強化頂層設計狠抓流域水生態治理,特別是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給予了肯定。他提到:“做好頂層設計後,只要一錘接著一錘敲,必然大有成效。”

成效,是市民可以切身感受到的,比如曾經被認定為“黑臭水體”的摸底河。

摸底河發端于都江堰,流經郫都區、高新區、金牛區,在青羊區送仙橋匯入南河,是成都市中心城區6條主河道之一。彼時,在繞城路段還是三類水質的摸底河,到了中環段後,河水變黑變臭。

一條河道的精細治理,能洞穿整座城市治水所下的功夫。

據青羊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治理中,通過對滲漏管道進行修復、對合流制院落進行雨汙分流改造,嚴厲打擊摸底河沿線私搭亂接行為等,減少城市汙水下河,穩步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此外,還建立水質斷面監測生態補償機制,設立5個水質監測斷面,每月進行監測並通報結果……

去年6月,摸底河通過了國家黑臭水體督察組現場驗收。舊時的汙染不復,如今天氣漸熱,微涼的河邊成為了納涼的好去處。

只要一錘接著一錘敲,必然大有成效。的確,摸底河的碧水重現,正是一錘一錘敲出來的成效。

這成效遍佈整座城市。“敲法”卻不盡相同。

比如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泊興隆湖,走的,就是生態治水的路子。興隆湖邊有蘆葦等挺水植物,湖底則長滿苦草等沉水植物。那些水中植物不但是興隆湖的“顏值擔當”,更是生態修復的“主力軍”,能夠吸附和消解氮、磷等這些汙染物,起到淨化水體的作用。

最初蓄水時,興隆湖僅僅是劣Ⅴ類水質,如今,湖水大部分已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部分湖區水質甚至達到Ⅲ類。

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

興隆湖。成都發布-成都晚報孫琳攝

這一錘一錘“敲出成效”的前提,是做好頂層設計。

為治理水環境,成都連續出臺“治水十條”、實施水汙染防治“626”工程、推行河長制等等政策,完善頂層設計。在全面加強錦江、沱江、金馬河三大重點流域治理方面,成都落實重點流域水生態治理專項方案,成立專業化國有公司負責錦江、沱江等流域水生態治理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市屬國有公司+區(市、縣)政府”流域治理模式。

當前,錦江、沱江、金馬河這三大流域水生態治理的第一階段截汙、清淤任務已全面完成。共治理排水口1122個、整治汙染點源2761處、清淤337.3萬立方米。今年前2月,三大流域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上升6.6、34.6、7.9個百分點。

你喝的水質量好不好

進水龍頭前金魚先“試水”

“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過程中,水源地汙染問題治理,確保飲用水水質的優質安全,是重要一環。

許多人或許不知,成都市中心城區每年總供水量的70%都來自成都市自來水六廠。

順著岷江而下,在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徐堰河與柏條河穿鎮而過。它們正是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取水河道。

“整個徐堰河水源保護區的水質常年都保持在Ⅱ類水體標準。”據郫都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郫都區生態環境局在成都市自來水六廠、七廠的徐堰河和柏條河取水口處分別設置2個監測斷面,在柏條河入境斷面建成水質自動監測子站1個。“監測數據顯示,郫都區連續多年未發生任何影響水質的環境汙染事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

成都市自來水六廠取水河道之一——郫都區徐堰河,兩岸綠樹成林,芳草茵茵。成都商報記者 劉海韻

從水源地到水龍頭,事實上還有著更嚴格的處理流程。

據成都市自來水六廠負責人介紹,取水站還設置多種水質在線監測儀表,對原水鐵、錳、酚、PH值等11個關鍵指標進行24小時連續監測。而自來水原水進入廠區,經過配水、預氯、預沉、投藥、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後,進入清水池,才能成為可飲用的成品水。

在自來水六廠的中控室中,擺放著三個“魚缸”——三個半米高的玻璃水池毗鄰而居,十餘尾金魚正在水中暢遊。其實,這並不是真的魚缸,而是水質檢測池,三個“魚缸”分別為出廠水生物檢測池、沉澱水生物監測池、原水生物監測池。對於這些敏感的金魚而言,只要水質不好,就活不下去。

揭開成都自來水六廠的面紗,其實也是揭開了整個成都對水源水質的嚴格保護。據成都環境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成都飲用水水質良好,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

截至2018年,成都縣城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常年保持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達99.88%。飲用水水源除岷江內江水系外,目前正在建第二水源李家巖水庫,規劃論證三壩水庫、引大濟岷等水源工程。

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全覆蓋

民間河長越來越多

“河長制”的出現,確保了每一條河流都被長期關注。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成都河長總人數為10462人,2018年全年巡河583682次,上報24103個水環境問題,解決19113個問題,解決率達到80%。

上報問題數量最多的河長是彭州市昇平鎮廣聖村的王學芬,去年她上報了164個問題。“以前巡河的時候,我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垃圾,比如塑料袋、泡沫、傢俱、生活垃圾。”9個月過去了,王學芬表示河面上的垃圾少了,“我覺得上下游齊發力的成果正在逐步顯現。”

而這一切變化的根源便是成都嚴格落實“河長制”。2017年2月26日,成都市印發《關於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2017年,成都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

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

江灘公園。成都發布-成都晚報孫琳攝

另外除了官方的河長,越來越多的民間河長也出現在了成都河流的身邊。37歲的羅建業是溫江區去年3月首批聘用的民間河長之一。平時他是一位生物製藥研發人員,而週末,他則化身“河道醫生”,用雙腳為近十公里長的河段“把脈”。

目前,成都的民間河長已經有了專門的《河道觀察記錄表》以及電子版巡河記錄。同時民間河長會定期參與官方河長面對面的交流會。

“河長制”既是一劑藥方,也是一份長期有效的健康指南。有了“河長制”,成都便有了行動的方向,就像人有了一份健身計劃。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河長制”的種子已經破土而出,逐漸發芽開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河長制”會長成參天大樹,而大樹下不僅好乘涼,更有清清河水流淌。

首艘5G智能無人船下水

開啟成都“智慧水務”時代

今年3月26日,市政府第39次常務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完善提升河湖長制工作體系,構建智慧河道系統。

在今年“中國水周”的最後一天,活水公園與中國聯通攜手打造的成都首個5G“智慧水務”體驗區正式“開門迎客”。活水公園的5G網絡轉換為了免費wifi信號,市民只需打開手機連接wifi,就可感受5G的高網速——下載一部1GB的電影大約只需要10秒鐘。

同時活水公園的人工溼地塘床生態系統和海綿城市降雨模擬系統兩個點位,設置了全景攝像機,大家通過VR眼鏡就體驗活水公園的全景實時展現。另外,榿木河溼地公園、鹿溪湖生態區、魯家灘溼地公園等,分佈在全市各個角落的美景也有沉浸式體驗。

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

沙河城市公園。成都發布-成都晚報周勇良攝

體驗區開放當天,成都市首艘5G智能無人船正式下水巡河。在網絡支持下,該船可以實現遠程控制以及自動駕駛控制,進行水面高清視頻實時回傳、VR演示;同時船隻攜帶的傳感器將自動採集水域信息,並根據數據對河道進行水上水下一體建模、繪製水質分佈圖、生成採樣報告及檢測報告。

除了5G智能無人船,接下來“智慧水務”建設還將搭建數據中心,共享海量涉水信息與數據,包括水資源調配、水環境治理、城市水務、應急指揮和水利工程運行調度管理等等方面,就像一個大腦,將指揮全市的水務工作。

隨著5G網絡的覆蓋,人工智能、VR、智慧管理、雲計算等前沿技術也會為水務工作提供巨大的技術支持,當5G遇上“智慧水務”,給大家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林聰

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如何一锤一锤敲出一城碧水?答案就在4个“zhi”

你“在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