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開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編制調研

發佈時間:2019-04-11 來源:裝備工業司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做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帶隊赴廣東省開展調研,並召開座談會。4月8日-9日,調研組實地瞭解了國鴻氫能、佛山飛馳、愛德曼氫能裝備、重塑科技等企業氫燃料電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以及雲浮、佛山等市加氫站建設運營情況。4月10日上午,辛國斌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上海、廣東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廣東省佛山市、雲浮市政府,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寧德時代、濰柴動力、上海重塑等企業代表對《規劃》的意見建議。

辛國斌指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廣東佛山、雲浮兩地政府系統謀劃、科學佈局,相關企業積極創新、持續投入,初步形成了包含氫燃料電池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體系,並在公交、物流等領域開展了小規模示範應用,發展成績值得肯定,下一步還要繼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不斷降本增效、完善標準體系,打通氫能供應關鍵環節,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辛國斌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12年國務院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發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產業發展已從培育期進入成長期,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也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需要儘快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方向不動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避免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二是高度重視安全問題,強化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主體責任,加快全生命週期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三是強化創新驅動,切實抓好核心技術攻關、商業模式創新,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先進優質產品;四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採用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儘快形成一批專業化、高層次人才隊伍。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規劃司、裝備司和裝備工業發展中心負責同志,以及部分編制工作組成員參加調研。

加氫站建設爆發可期

作為氫能源大規模應用的基礎,加氫站的建設顯得尤為關鍵。對比日美歐,中國目前的加氫站數量明顯偏少。未來中國加氫站將迎來雙重發展契機:一是政策上補貼有望向加氫站傾斜。健全加氫站建設標準、規範及審批管理制度,明確加氫站補貼政策,有助於突破中國發展氫能產業所存在的瓶頸。二是加氫站自身也在積極探索盈利模式,如加油、加氣站合作、混建,化工園區與加氫站進行有效結合等雙贏模式。

加氫站作為氫能源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享受補貼傾斜,在“十城千輛”計劃中有望先於終端爆發增長。

相關標的:

制氫:華昌化工 、東華能源

儲運氫:大洋電機 、厚普股份 、鴻達興業

加氫站:美錦能源 、厚普股份、鴻達興業、華昌化工、東華能源、中石油

電堆材料:安泰科技 、金通靈 、貴研鉑業

電堆及系統:雄韜股份 、雪人股份 、大洋電機、濰柴動力 、東方電氣 、德威新材

氫能裝備:星雲股份 、先導智能 、科恆股份

本ID涉及到股票、投資、行業等內容的,均以知識傳播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等。請大家使用本ID內容的時候,充分了解自身的能力以及風險承受。一切盈利和虧損均與本ID無關。

往期文章《氫能源 正在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