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大力推进“城市双修”

打造长江生态首城

——宜宾“城市双修”成效综述

晚报记者 叶晓姝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一期)建成航拍图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宜宾市牢牢把握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机遇,直面城市生态风险和城市乱象,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城市双修”,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恢复自然生态,努力打造独具风貌、特色彰显、内外兼修、生态宜居的长江生态首城。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叙府路西段节点(整治后 )

“生态治理”打造滨水景观

“这个类似两扇门的雕塑是南溪区的‘未来之门’,几年以前,南溪区沿长江的滨江路就只修建到这里。现在,‘未来之门’以外的滨江路沿着长江而上已连接到了临港开发区,现在的滨江路是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步道与骑行道,成为了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这是近期宜宾南溪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讲解员向游客的一段介绍。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临港生态治理

“宜宾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必须把建设“长江生态首城”作为宜宾发展战略定位的首位目标。

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是宜宾市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从2014年开始启动。项目建设范围起于宜宾市江北公园丞相祠,途经临港经济开发区、志诚港、罗龙工业园区,南溪新城,江安县,长宁县,翠屏区李庄古镇,止于宜宾市大溪口。涉及沿线综合治理长度约192公里(其中沿江段141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提升宜宾市区域内长江、岷江、金沙江的三江六岸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全域开展我市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包括:棚户区改造、生态修复、小码头取缔、有毒有害化工企业搬迁、污水排放治理、河段禁止采砂、沿线道路改造、绿道和亲水休闲空间等。工程估算总投资约80亿元。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长江生态 南溪

项目总体已建成绿道共计55.2公里,其中长江北侧约40.6公里,长江南侧约14.6公里;累积建成亲水节点休闲空间、驿站、公园等约15个。特别是已建成的宜宾长江公园,为当前名副其实的宜宾会客厅,作为传播宜宾历史文化,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及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公园内建成的绿道、城市广场和运动休闲设施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健身、休闲人群络绎不绝,沿江城市景观环境大大提升,人民群众在休闲运动的同时,享受着亲水的乐趣和长江沿线的美丽风光。

据介绍,整个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都将根据地形特点,打造绿道和节点景观等休闲空间,依托项目打造人民群众亲水空间,包括绿道(骑游道)、亲水步道。以生态为中心理念,以自然为主体地位,以“大江文化”为主脉,结合不同地域文化特征,打造一个美丽、有活力、人文、生态的滨水景观长廊。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风貌整治”提升城市形象

“这组图片是我去年陆续拍摄的,宜宾中心城区实施风貌整治以后,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我还拍了白塔山、长江大桥等夜景,你看多漂亮!”摄影爱好者罗蜀威近日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多幅美图。

“宜宾以‘三江六岸’为依托,高标准塑造城市风貌,通过实施‘风貌整治’和‘光彩亮化’两大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大力实施风貌整治工程,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全面打造,重点针对酒都路、长江大道、大南街、西街、火车站等城市重要干道及节点进行整治打造,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风貌整治项目24个,涉及楼宇463栋。大力实施光彩亮化工程,总计完成投资5.6亿元,完成真武山、白塔山等2座山体,长江大桥、岷江大桥等5座桥梁以及186栋楼宇的亮化,重点针对三江六岸核心地带沿江岸线、标志楼宇、城市桥梁、山体等进行光彩亮化打造,以山体为舞台,以桥索为屏幕,以楼立面为媒体,动态展示城市夜景光影动态效果。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大桥亮化改造,通过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及LED灯带的强烈视觉表现,将宜宾的酒文化、竹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容及城市精神通过灯带演示出来,很好地宣传了宜宾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

“双城”建设打造区域中心

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双城”)位于国家级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大学城区域规划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城及配套服务区域规划面积约5.5平方公里,规划有大学校区、科研中心、孵化中心、配套服务商业、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综合医院等一系列配套功能。

自2016年10月宜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建设“双城”重大部署以来,宜宾市奋力将“双城”打造成为“长江国际生态科教创新城”。截至目前,共与中国人民大学等15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签署了项目落地协议。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西华大学宜宾校区(一期)、四川轻化工大学白酒学院已于2018年建成投用,全市在校大学生约5.3万人,有40个国家留学生约60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所产研院正式挂牌。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叙府路西段寓苑小区(整治后)

当前,宜宾市正持续全力推进“双城”建设,力争2021年实现“双10”“双基地”目标,即全市高等院校达10所、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达10万人,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留学生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打造高教引领、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产教融合的长江上游区域性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中心。

“城市修补”提升城市品质

近日,市民刘大爷和几个老街坊在宜宾老城区小北街(原市财政局办公楼处)晒太阳。原市财政局办公楼及周边部分建筑被拆除后,该区域经过改造成为一个花园广场,广场一带的房屋经过“城市双修”整治,外墙焕然一新,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老城区的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的还有翠屏区的戎州小区。戎州小区属于多层老旧住宅小区,居住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居民增设电梯意愿强烈。2018年初,小区居民联系电梯安装公司对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各部门分工协作,顺利完成了小区增设电梯工作。

据了解,宜宾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自2016年底启动以来,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加强宣传、成立现场工作组、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措施,缩短增设电梯办理时间,让群众感觉“不麻烦、愿意办、积极办”,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增设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宜宾向省住建厅申报增设电梯以奖代补资金的电梯共127台,其中2017年度申报26台,2018年度申报101台。截至目前,已建成电梯65台,在建62台,各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宜宾“城市双修” 干了这些事!

宜宾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系统化推进城市修补,大力推进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心城区共计启动城市危旧房棚户区22936户。通过对纸厂、天原化工厂、八九九厂等老工业企业的搬迁,实现老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为城市发展“腾笼换鸟”,通过对沿江企业棚户区改造,实现了居住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把城市功能再造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引进华侨城、绿地、华润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参与宜宾城市区域投资建设,推进三江口片区、纸厂片区、天原片区等区域整体开发建设,城市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城市品质形象不断提升。

宜宾将持续以“城市双修”为统揽,全面启动实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坚定不移推进“双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品质”力度,打好污水垃圾《三年推进方案》收官之战,大力实施厕所革命行动,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更新三年行动,深化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宜宾,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打下坚实根基。

图片由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