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安徽省亳州市天靜宮景區

天靜宮,俗稱老子廟,又名中太清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的渦北街道鄭店村境內。距縣城中心五公里。紀念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渦陽縣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

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安徽省亳州市天靜宮景區


天靜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初稱老子廟。 因漢桓帝夢老子降於殿廷,乃頒旨在老子故里,建廟祭祀,命陳國丞相邊韶撰《老子銘》碑文。天靜宮是供奉老子的道教祖庭,故今人稱其為"老子廟"。明成祖朱棣曾在此養兵,未發跡時給老子許下願,後成功登基稱帝,依願擴大重修了天靜宮。

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安徽省亳州市天靜宮景區


天靜宮的整體格調的基礎也是"無為",天靜宮全局分中路和東、西三路。走進中路,天靜宮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在該中軸線上,前後分別為山門、靈官殿、老君殿以及三清殿。天靜宮的西方,從前到後依次為老祖殿、元辰殿、財神殿以及重陽殿。天靜宮的東面從前到後依次為客堂、呂祖殿、慈航殿以及天師殿。在山門和靈官殿之間為會仙橋。會仙橋長9米,寬兩米。橋下為許願池,池東西長18米,南北寬2米,深4米,供香客和遊人許願。老君殿東有東嶽廟、聖母殿、流星園及九龍井。西有講經堂及藏經閣。道路交叉錯綜,從每條路出發都能到達各個殿堂。天靜宮中的長廊群全長為1800餘米,高為3米,寬2.5米,頂部呈人字形,敷灰筒瓦。長廊有數百對廊柱,均為紅色的。長廊隨地勢起伏,遠看像是拔地而起,它將宮中的殿堂連為一體。

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安徽省亳州市天靜宮景區


主要景點;老君殿是天靜宮的主殿,按照道教祖庭的規模及宋代規制修復,九脊重簷,東西長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於2米高的崇臺上,堪稱道觀第一殿。殿內屹立老子、尹喜、東華帝君三尊青銅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為國內最大的老子銅像。

三清殿;主要供奉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正中間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著世界的原始狀態;他的左邊是靈寶天尊,手中捧著一個陰陽鏡,象徵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右邊是道德天尊,手裡拿著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徵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三清殿也進一步闡述了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哲學思想。

2015年1月6日,天靜宮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