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國際形勢研討會:納扎爾巴耶夫辭職與中亞未來格局


東方智庫丨國際形勢研討會:納扎爾巴耶夫辭職與中亞未來格局

圖片說明:東方智庫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手推出國際形勢季度研討會

在4月9日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東方智庫共同組織的“東方智庫國際形勢季度研討會”上,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廉曉敏做了題為《納扎爾巴耶夫辭職與中亞未來格局》的專題交流,整理全文如下:

東方智庫丨國際形勢研討會:納扎爾巴耶夫辭職與中亞未來格局

圖片說明: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廉曉敏

2019年3月19日,納扎爾巴耶夫在電視講話中宣佈辭職。因事發突然,消息甫一出,甚至引發了人們有關政變的猜測。現在來看,當然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但這種猜測的出現,還是折射出外界的一些心理。一方面,納扎爾巴耶夫統治哈薩克斯坦的時間確實已經很久,是蘇聯解體後中亞在位時間最長的領導人。隨著納扎爾巴耶夫的辭職,蘇聯解體後的中亞,其領導人已進行過至少一輪更替。另一方面,外界對哈薩克斯坦的政權交接問題還是非常關注的,尤其是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卡里莫夫突然離世之後。做為中亞地區毋庸置疑的大國,哈薩克斯坦的政權將以何種形式更替,是否能夠平穩更替,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既然排除了納扎爾巴耶夫辭職原因的政變可能,那麼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與納氏的個人狀況和個人選擇有關。同時,由於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之間在經濟上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俄羅斯受到了西方的制裁,間接對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形勢也產生很大沖擊。納扎爾巴耶夫此時主動請辭總統職位,使哈薩克斯坦的領導人交替變得比較平穩。

納扎爾巴耶夫主動請辭並不代表他完全離開哈國的領導層核心。有必要對哈國的兩個相關立法引起重視,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哈國此次政權交替事件。一個是早年的《首任總統法》,2010年修訂為《首任總統-民族領袖法》,還有一個是2018年剛剛通過的《安全會議法》。哈薩克斯坦在這些年開始強調 “首任總統”和“民族領袖”兩個概念。身為首任總統,根據上述兩個立法規定,納扎爾巴耶夫即使在卸任總統後,仍能以“首任總統-民族領袖”的身份享受至高無上的待遇,可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的終身主席,對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穩定等的核心利益事務有決定權,核心機構的人事權還是在納扎爾巴耶夫手中。這兩個法案說明,納扎爾巴耶夫在卸任總統之後依然可以對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的國家事務保持掌控力。

對於中國而言,中哈關係及哈薩克斯坦的整個外交政策領域方面,中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作為鄰國,中哈之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哈薩克斯坦官方語境中對中方是友好的。哈薩克斯坦方面希望在雙邊框架下,進一步發展和擴大與中國的關係。

隨著納扎爾巴耶夫的辭職,至此,從能夠“攪動”中亞地區局勢的角度來看,本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從蘇聯獨立出來後,領導人更迭均已完成。

就中亞地區的未來格局來說,一些趨勢和問題是我們需要關注到的。一個是烏茲別克斯坦的改革開放態勢。自從米爾濟約耶夫就任總統之後,烏國內進行了非常大力度的改革開放。現在還不到評價烏茲別克斯坦這一政策結果的時機,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很多外部觀察家認為,它改變了之前卡里莫夫時期的孤立政策導向,這對改變中亞地區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撬動作用。

由於烏國內這種重大的政策轉向,所以連帶出中亞國家內部出現了“一體化趨勢”,或者說是復甦。2018年,烏茲別克斯坦米爾濟約耶夫總統提出倡議,中亞國家在哈國首都努爾蘇丹(原稱阿斯塔納)召開了元首峰會,按計劃2019年馬上要在烏國首都塔什干召開第二次中亞峰會。從會議的地點、倡議方可以看出,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都有意願和能力推動中亞國家間的協調、統一和合作。中亞國家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是該地區潛在的一種心理。

域外國家對於這種內部驅動的一體化趨勢的態度,是中亞國家的一個關注點。因此,我們在處理與中亞國家關係時,應該考慮到中亞國家的這一關切,考慮到中亞國家的主體性上升趨勢。

第三個與中亞相關聯的問題涉及安全領域,既包括傳統安全,也包括非傳統安全。中亞國家都很關注阿富汗局勢穩定的問題,該問題也是中亞國家與美國關係中的關切點。中亞地區與我國相鄰,我們應該在上合框架內,繼續加強與中亞國家在安全領域的合作關係。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歡迎轉載並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授權專用)。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廉曉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