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立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海立股份(600619)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由于与空调消费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前几年高增长带来消费透支等,2018年公司空调压缩机产业所处的空调行业增速放缓。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及海立调查综合分析数据,全年中国空调压缩机产量1.88亿台,同比增长4.83%;销量1.86亿台,同比增长4.11%。

报告期内,公司制冷压缩机主业进一步贯彻落实“成为旋转式压缩机市场领导者”的战略定位,加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实现空调压缩机销售2,304万台,同比增长3.1%。在非自配套市场份额占比30.4%,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电机业务、铸件业务紧跟空调及空调压缩机行业的发展节奏,在技术、工艺和管理等方面持续改善,并进一步发挥与公司空调压缩机业务的协同互动,报告期内电机实现销售2,856万台,保持压缩机电机专业制造商行业领先;铸件实现销量9.5万吨,同比增长17.2%。

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则在相关政府补贴政策退坡的情况下,报告期内实现销售10.06万台,同比增长20.8%;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客车产量10.19万台,海立在新能源客车市场份额占比37.4%,提升了7.6个百分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170,831万元,同比增长12.0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89万元,同比增长10.5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9,917万元,同比增长26.58%。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海立股份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3大能力,构成公司未来几年发展的基础。

(一)大批.定制.精益制造能力

大批.高精生产经验:“3N、4M、5S”和“精益七个零”现场管理、TPM设备管理数据驱动智能制造:自动化产线,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数字化工厂卓越质量管理体系:整合认证、六西格玛管理、平衡计分卡全球一体化的管理:同一愿景的战略目标、同一理念的企业价值观、同一IT网络的管理模式

(二)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流的研发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工分析中心、检测中心、双驱动创新平台优秀的研发队伍:拥有包含近百名博士、硕士在内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300多名高技术集成能力:拥有冷暖、电机、机械、流体、材料、控制等多种技术集成经验和能力良好的创新机制:物质与精神激励(专利奖/科技进步奖/专利墙/创意徽章)、双创活动(创意/创效)截至本报告期末,海立集团累计国内专利申请量1,419件,其中发明专利462件;累计已获授权专利956件,其中发明专利143件。

(三)集团化投资运营管理能力

集团运作能力:拥有多公司、跨地域、全球化运营能力;丰富的合资合作、兼并收购经验资源整合能力:集团内人、财、物统一协调和配置经验较为丰富。

拥有自主品牌:海立品牌已有较高知名度,并呈现多元化集团效应。

特色企业文化:“真心奉献”的经营理念,共同的愿景、使命与责任,共同的价值观。

四、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压缩机业务的行业趋势和竞争格局

行业趋势:中国家用空调及压缩机行业中长期仍具发展空间,且迎来消费升级和产品升级机遇,产品在向高效、变频、舒适健康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大数据及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转子式压缩机在非家用空调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随着汽车电动化进程加快,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需求快速增长。

竞争格局:多年来,全球转子式空调压缩机的竞争集中在中国,而中国境内的空调压缩机制造商始终保持在10家左右,美芝、凌达、海立为全球前三大制造商。近年,美芝、凌达分别借助美的、格力自配套优势,发展较快,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独立的专业压缩机供应商,公司多年始终保持全球行业前三领先地位。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方面,由于技术难度大等原因,最早全球仅日本电装、日本三电、中国海立、奥特佳(002239)少数几家制造商具备相关成熟产品技术和批量供应能力。近年众多新进入者涌入,行业竞争开始加剧。

2、电机业务的行业趋势和竞争格局

行业趋势:随着冰箱及空调行业整体规模扩大、国家对家电产品能效指标的不断提高、以及竞争加剧,近年来,冰箱及空调压缩机行业内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压缩机行业电机外购比例进一步加大。

竞争格局:随着我国压缩机产业规模的扩大,压缩机电机的供应逐步形成了“压缩机厂商+专业零部件厂商”的配套体系,压缩机电机的产能向更具专业优势的电机配套企业转移。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冰箱及空调压缩机电机制造业务的企业有十余家,杭州富生为国内领先的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公司面临的挑战

首先,公司面临空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及行业纵向一体化挑战;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以及上海地区商务成本偏高,等等,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挑战;另外,公司虽已引进民营资本,但转变员工观念、激活企业机制尚需努力。

2、公司的发展机遇

面向未来,挑战严峻,但也机遇众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内消费升级依然具有发展空间;印度等潜力巨大的新兴消费市场已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欧美国家高端家电和节能电器迎来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节能减排趋势,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节能环保舒适产品迎来发展机遇;而海立的空调压缩机及冷暖关联产品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通过电驱动方式转移热量实现制冷、制热效果,既符合未来的能源利用趋势,又可实现高效环保舒适,在能源革命、环境保护和追求舒适生活引发的产品结构调整中,前景良好。另外,全球能源正在变革、互联网智能化时代来临,以及国资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日益活跃,等等,为海立新领域拓展及转型发展提供众多机遇。

3、公司的发展规划

(1)公司发展战略

抓住全球节能减排及互联网智能化浪潮机遇、抓住中国调结构促转型及新型城镇化机遇、抓住海外新兴市场发展及欧美节能产品发展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为技术方向,以自主发展和兼并收购为主要手段;突破创新,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公司愿景:海立—冷暖专家公司使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战略定位:以发展核心零部件及关联产业的战略导向型企业集团产业方向:压缩机、电机、驱动控制、冷暖关联、汽车零部件

(2)公司发展规划

目前,公司已由单一压缩机业务发展形成“压缩机、电机、驱动控制、冷暖关联、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的多元化格局。未来几年,公司将解放思想,突破创新,加快多元化发展。

压缩机产业将进一步强化“技术领先和质量第一”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拓展压缩机新应用领域,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转子式压缩机市场领导者;电机产业将发挥杭州富生与海立电器协同作用,坚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质量最优、成本最低”战略方针,调整产品结构,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发展冰箱压缩机电机、空调压缩机电机两大业务。驱动控制产业将把握互联网、智能化浪潮机遇,整合海立电器、杭州富生在电机领域的资源,采取自主研发、兼并收购等方式,聚焦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及智能制造领域,发展智能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业务。冷暖关联产业将进一步激活企业经营机制,创新经营模式,谋求做强做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加快发展现有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事业的同时,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采取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微特电机等新业务。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环境风险空调压缩机行业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来自竞争对手在产品技术优势上

的威胁。空调及空调压缩机市场中长期虽有增长空间,但依然会存在气候变化、供求关系变化等引起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由于与空调消费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前几年高增长带来消费透支等,2018年行业增速放缓,短期可能小幅波动调整。同时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应对能效标准的提升和新冷媒替代的发展趋势,压缩机新品的性能、开发速度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对海立股份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中美贸易磋商给行业出口带来风险。

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大大激发了产业发展,不过政策效应必然会存在递减现象,而且政府逐年降低的补贴政策力度可能也会对于产业短期内的增长速度产生不利影响,但产业中长期向好趋势是确定的。

2、生产成本价格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为空调压缩机及制冷压缩机电机的生产及销售。劳动力成本、铜/钢/铝材等原材料构成公司主要生产成本。近年劳动力成本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铜、钢、铝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受经济形势、汇率波动、供需关系等多方影响,其价格调整也会加剧公司生产成本的波动风险。

为应对上述成本波动带来的压力,公司一方面推进智能制造,并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操作人员;另一方面实时跟踪和分析原材料价格走势、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工艺水平等成本控制和管理办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技术风险

蒸汽压缩式制冷目前尚没有颠覆性替代技术,技术方向稳定,但面临技术不断进步的要求,尤其是寻找新一代环保冷媒是全球家用空调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及技术趋势,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扩大科研人员队伍、完善并发展自己的产品,提升竞争能力,巩固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4、海外投资汇率风险

公司在印度设立了海外工厂。由于印度是存在高通胀、经常账户赤字情况的新兴市场,其汇率变动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较大。2018年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约7.1%。

公司已注意到以上汇率波动的风险,并会加以密切关注,进一步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强化外汇风险管理。

5、商誉减值风险

海立股份2015年并购杭州富生及安徽海立股权整合,确认商誉31,970.11万元;其中并购杭州富生确认的商誉为31,764万元,占比99%,占2018年公司总资产2.22%。2015至2017年度杭州富生累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414.71万元,盈利预测完成率为91.75%,差额2,826万元于2018年5月23日实施现金补偿。公司委托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收购杭州富生形成的商誉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根据其出具的《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商誉减值测试为目的涉及的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相关资产组可回收价值评估报告》(东洲评报字(2019)第0348号),至2018年末,该商誉不存在减值迹象。但是若未来杭州富生业绩仍不达预期,上市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商誉减值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