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展數十年,我們該不該為應運而生的“展覽體”感到悲哀?

白宮裡的黑色少女


十二屆國又要舉辦了。書法展覽是時代的產物,它對書法事業的繁榮發展功不可沒,但同時,其負面效應也在出現,“展覽體”的出現就是其一。



應該說,展覽體的出現有其客觀性與必然性。

藝術的評審,不同於體育競技,在評審尺度上,評委們無奈地只能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技法上。

於是,以品鑑技法為切入點的評選,自然偏向“看從哪種書法範本來”最為便當,而那些融入傳統經典,像米芾那樣集古擇優而消化吸收,走入個性化創作的作品,由於個性強烈,評價尺度不易把握,最易成為有爭議的作品。


久而久之,逐漸出現了“展覽體”。所謂展覽體,其實就是展覽作品呈現出的程式化氣息與味道。這是展覽本身滋生的一種無奈。

經常在展覽中獲獎的書法家,對“展覽體”的創作可謂駕輕就熟,每到大展,他們開辦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衝刺班、看稿會,幫助其他人打造“展覽體”作品,從而滋生出又一種盈利手段。

“展覽體”的出現,阻礙了個性書法風格的形成與發展,從而產生了突擊創作、片面強調技法、推測評審風向、揣度評委好惡、抄襲等問題。

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作為展覽的組織者,中國書協要對展覽的功能有正確評估,完善評審規則。另一方面,書家既要重視參與展覽,又不能把展覽作為最高追求,要加強書法修為,不為虛名和利益所累。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關於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共同來討論交流。

提到國展,它是我們書法界的最高展覽,是由中書協舉辦的,至今已經舉辦數十年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就是從國展走出來的,很多人也熱衷於參加國展,因為一旦入了國展,就意味著書法得到了最高的認可。也就意味著可以依靠書法揚名了,這也是很多學書之人夢寐以求的。

我想,關於國展也有很多不得不說的問題。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1.如今的國展失去了意義

有人說,自從啟功先生以後,中書協就不是以前的中書協了,國展的質量也大大下降了,因為書法已經變得世俗化,國展是書法家協會舉辦的,所以,入了國展也就是書法家,雖然只是一個組織和個人認為的,但是這些頭銜對於熱衷於名譽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很多人為了進入國展,獲得書法家的名頭,想盡了各種辦法。



在這裡,我們來舉一個事例:那就是曾經有人出來揭露國展的種種以及國展培訓,前提當然是繳納了一大筆費用,然後告訴你有哪些評委,各位評委喜歡什麼書體,然後就讓你寫哪種書體,到時候參加國展的時候,還會給你的名字或者作品作上記號。可以說,大開方便之門,但是儘管如此,依然還有人落榜,但是這下就被告知是你的水平的問題了,因此,很多人詬病國展,而且這些通往國展的培訓就是一些評委搞的,這樣的所謂的培訓的是實質,我想大家也就很清楚了吧!所以說,很多人認為如今的國展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

2.書協排位爭奪

跟國展有直接關係的那就是中書協了,因此很多人便盯上了中書協的位置,有一次,中書協換屆選舉,那時啟功先生還在,也還是中書協主席,但是他沒有去參加,因為他也沒有辦法,現場是這樣的:居然有家屬來到現場,直接說,要是不選舉她丈夫,他就不能活了!諸如此類,讓啟功先生也很無奈,所以他選擇了閉門不出,也不和他們理論,可想而知,中書協變成了這個樣子,又哪兒來的公平,公正,公開呢?又怎能辦好書法界的盛事國展呢?


3.所謂的“國展體”就是評委喜歡的書體

在我看來,書法比賽和展覽確實是要入評委的法眼,因為書法評委就像體育比賽的裁判一樣,決定權在他們手裡。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評委的水平以及道德便十分重要了,因為他們幾乎掌握著生殺大權!而“國展體”的出現,就是很多書法愛好者投評委所好而造成的,因為很多評委他本身就通一種書體,自然就對其他書體有所排斥或者不懂了,這就間接造成了書法展覽的單一性,假如有十個評委,那麼可能就只有十種書體。

尤其是在國展中,評委往往起著左右書體風格的作用,例如著名書法家田蘊章先生就在書法節目裡說,很多評委不懂楷書,卻來評判楷書,或者有的人只懂顏體,那麼歐體就勢必不會入展了,所以,參加國展也不單是水平決定的,還有其他很多因素,這自然也不能全怪在評委身上,因為每一個評委都不可能精通所有的書體,所以,有人主張取消國展,因為這樣下去也不能起到什麼效果,而取消國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例如繪畫大師吳冠中就說應該取消書協和美協,田英章和田蘊章二位書家則認為不應該再搞書法比賽,因為根據已經出現的種種問題表明,書法是不適合用來比賽的。然而,這要什麼時候才能出現呢?



那麼,國展數十年,我們該為應運而生的展覽體而悲哀嗎?它到底是在弘揚書法藝術,還是在讓書法走進死衚衕呢?那麼,對此你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讀文史!


存希齋書法


我一直納悶,國展體這個詞是誰發明的?為什麼經常有人用這個詞?這個名詞是書法發展以來最無知最燒腦也最無恥的名詞!不喜可噴!

我這一兩年,中書協的國展看了十來次,從新人展到楷書展,到臨帖展,到草書展……

從來沒有搞得懂“國展體”是什麼樣的概念,細細想一想,完全無稽之談!

國展入選的作品都是從一兩萬件來稿中挑選出來的,老幹體肯定早就被扔了,江湖書法被嗤之以鼻,名人書法也沒有得到認可,連學習今人書法的都被踢出來了……

剩下的是什麼?無一例外不是深入古帖的、有來淵的,而且功力深厚,佈局章法合理,連錯別字都難找到……

這樣的真正稱得上書法的一個整體,有實力來展覽,怎麼就成為展覽體了?其中有數十種風格,其學習淵源幾乎往往概括了整個書法史上的經典!以楷書展為例,學鍾繇,學王羲之,學王獻之的,學各種唐楷的,學各種魏碑的,學宋人的,學明人的,學清人的,幾乎都有,風格各異!

這樣風格各異,都有出處的高水平作品,怎麼就成了展覽體?按理說,一種體,必然有一種風格,必然是共同性格的!

我認為,沒有什麼展覽體存在!只是國展風格太多,好多隻知歐楷、顏楷的朋友不瞭解、沒見過這麼多風格的,然後統統將不認識的當作一種書體!當然,可能還有其他原因!這就好比很多人一旦不喜歡某書家的作品,欣賞不了,統統斥之為“醜書”一樣!

也許有人拿國展的形制說事,我認為更是少見多怪,只要是展覽,只要有展廳,必然要佈置適合展廳的作品,這是小學生都應該理解的!

所以,我認為這個名詞背後是無知,是短視,是武斷,是對書法認知上的偏狹,是當代書法發展的恥辱……背後是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是江湖書法人自我保護的吃不葡萄說葡萄酸的無聊情緒……我此文是送給真正愛書法的朋友,千萬不要受其干擾……




陳天哲


我認為現在的書法從技法上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很高的水準,但書法終歸是藝術不是技術。藝術是人的思想意識的體現,所以還需從學養,道德品質,人生閱歷等這些東西綜合起來才能去評判一個人的書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