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数十年,我们该不该为应运而生的“展览体”感到悲哀?

白宫里的黑色少女


十二届国又要举办了。书法展览是时代的产物,它对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功不可没,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在出现,“展览体”的出现就是其一。



应该说,展览体的出现有其客观性与必然性。

艺术的评审,不同于体育竞技,在评审尺度上,评委们无奈地只能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技法上。

于是,以品鉴技法为切入点的评选,自然偏向“看从哪种书法范本来”最为便当,而那些融入传统经典,像米芾那样集古择优而消化吸收,走入个性化创作的作品,由于个性强烈,评价尺度不易把握,最易成为有争议的作品。


久而久之,逐渐出现了“展览体”。所谓展览体,其实就是展览作品呈现出的程式化气息与味道。这是展览本身滋生的一种无奈。

经常在展览中获奖的书法家,对“展览体”的创作可谓驾轻就熟,每到大展,他们开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冲刺班、看稿会,帮助其他人打造“展览体”作品,从而滋生出又一种盈利手段。

“展览体”的出现,阻碍了个性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产生了突击创作、片面强调技法、推测评审风向、揣度评委好恶、抄袭等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作为展览的组织者,中国书协要对展览的功能有正确评估,完善评审规则。另一方面,书家既要重视参与展览,又不能把展览作为最高追求,要加强书法修为,不为虚名和利益所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来讨论交流。

提到国展,它是我们书法界的最高展览,是由中书协举办的,至今已经举办数十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就是从国展走出来的,很多人也热衷于参加国展,因为一旦入了国展,就意味着书法得到了最高的认可。也就意味着可以依靠书法扬名了,这也是很多学书之人梦寐以求的。

我想,关于国展也有很多不得不说的问题。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1.如今的国展失去了意义

有人说,自从启功先生以后,中书协就不是以前的中书协了,国展的质量也大大下降了,因为书法已经变得世俗化,国展是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所以,入了国展也就是书法家,虽然只是一个组织和个人认为的,但是这些头衔对于热衷于名誉的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很多人为了进入国展,获得书法家的名头,想尽了各种办法。



在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事例:那就是曾经有人出来揭露国展的种种以及国展培训,前提当然是缴纳了一大笔费用,然后告诉你有哪些评委,各位评委喜欢什么书体,然后就让你写哪种书体,到时候参加国展的时候,还会给你的名字或者作品作上记号。可以说,大开方便之门,但是尽管如此,依然还有人落榜,但是这下就被告知是你的水平的问题了,因此,很多人诟病国展,而且这些通往国展的培训就是一些评委搞的,这样的所谓的培训的是实质,我想大家也就很清楚了吧!所以说,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国展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2.书协排位争夺

跟国展有直接关系的那就是中书协了,因此很多人便盯上了中书协的位置,有一次,中书协换届选举,那时启功先生还在,也还是中书协主席,但是他没有去参加,因为他也没有办法,现场是这样的:居然有家属来到现场,直接说,要是不选举她丈夫,他就不能活了!诸如此类,让启功先生也很无奈,所以他选择了闭门不出,也不和他们理论,可想而知,中书协变成了这个样子,又哪儿来的公平,公正,公开呢?又怎能办好书法界的盛事国展呢?


3.所谓的“国展体”就是评委喜欢的书体

在我看来,书法比赛和展览确实是要入评委的法眼,因为书法评委就像体育比赛的裁判一样,决定权在他们手里。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评委的水平以及道德便十分重要了,因为他们几乎掌握着生杀大权!而“国展体”的出现,就是很多书法爱好者投评委所好而造成的,因为很多评委他本身就通一种书体,自然就对其他书体有所排斥或者不懂了,这就间接造成了书法展览的单一性,假如有十个评委,那么可能就只有十种书体。

尤其是在国展中,评委往往起着左右书体风格的作用,例如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就在书法节目里说,很多评委不懂楷书,却来评判楷书,或者有的人只懂颜体,那么欧体就势必不会入展了,所以,参加国展也不单是水平决定的,还有其他很多因素,这自然也不能全怪在评委身上,因为每一个评委都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书体,所以,有人主张取消国展,因为这样下去也不能起到什么效果,而取消国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例如绘画大师吴冠中就说应该取消书协和美协,田英章和田蕴章二位书家则认为不应该再搞书法比赛,因为根据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表明,书法是不适合用来比赛的。然而,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呢?



那么,国展数十年,我们该为应运而生的展览体而悲哀吗?它到底是在弘扬书法艺术,还是在让书法走进死胡同呢?那么,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


存希斋书法


我一直纳闷,国展体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为什么经常有人用这个词?这个名词是书法发展以来最无知最烧脑也最无耻的名词!不喜可喷!

我这一两年,中书协的国展看了十来次,从新人展到楷书展,到临帖展,到草书展……

从来没有搞得懂“国展体”是什么样的概念,细细想一想,完全无稽之谈!

国展入选的作品都是从一两万件来稿中挑选出来的,老干体肯定早就被扔了,江湖书法被嗤之以鼻,名人书法也没有得到认可,连学习今人书法的都被踢出来了……

剩下的是什么?无一例外不是深入古帖的、有来渊的,而且功力深厚,布局章法合理,连错别字都难找到……

这样的真正称得上书法的一个整体,有实力来展览,怎么就成为展览体了?其中有数十种风格,其学习渊源几乎往往概括了整个书法史上的经典!以楷书展为例,学钟繇,学王羲之,学王献之的,学各种唐楷的,学各种魏碑的,学宋人的,学明人的,学清人的,几乎都有,风格各异!

这样风格各异,都有出处的高水平作品,怎么就成了展览体?按理说,一种体,必然有一种风格,必然是共同性格的!

我认为,没有什么展览体存在!只是国展风格太多,好多只知欧楷、颜楷的朋友不了解、没见过这么多风格的,然后统统将不认识的当作一种书体!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这就好比很多人一旦不喜欢某书家的作品,欣赏不了,统统斥之为“丑书”一样!

也许有人拿国展的形制说事,我认为更是少见多怪,只要是展览,只要有展厅,必然要布置适合展厅的作品,这是小学生都应该理解的!

所以,我认为这个名词背后是无知,是短视,是武断,是对书法认知上的偏狭,是当代书法发展的耻辱……背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是江湖书法人自我保护的吃不葡萄说葡萄酸的无聊情绪……我此文是送给真正爱书法的朋友,千万不要受其干扰……




陈天哲


我认为现在的书法从技法上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但书法终归是艺术不是技术。艺术是人的思想意识的体现,所以还需从学养,道德品质,人生阅历等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去评判一个人的书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