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高曉松曾說他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更多的家庭相信讀書改變命運,也希望孩子讀書能夠掌控命運,對孩子的期望高於自身是正常的,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只是我們往往會因為自身、別人或環境的原因,為孩子做出選擇——孩子讀書、讀什麼書一直是很多家長困擾的問題。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葛劍雄教授曾經在一次我們組織的沙龍中談到孩子讀書的問題,在這裡做一次分享。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葛劍雄教授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葛劍雄老師:這幾年,我對讀書有個新的看法,現在人講讀書,往往把兩種目的的讀書混淆了。

有很多人說讀書不要功利,還有人說,要讀些無用的書。

我覺得對於功成名就的人來說,可以讀讀無用書,可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無用書讀它幹什麼?同時又有不少人說讀書要讀原典,可原典是那麼容易讀懂的麼?諸多古籍在百年前已經讀不懂了,便出現很多的註釋作品,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註釋的作品對於後人來說,同樣變得難以理解,最終能夠讀懂原典的人,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所以說,如果你是專門做學術研究,那麼你可以讀讀原典,一般人,是用不到的。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討論現場

這裡面混淆了讀書的兩種目的,一方面為了求知,做研究,當然是功利的,我通過正當的讀書,通過努力拿到學位,這是有目的的,功利的,那麼在這個方面,讀書就是工具。

另一方面,讀書愉悅身心,讓自己得到精神的滿足,為這個目的,沒有統一的方法和標準,有用也好無用也罷,只要看得愉快即可,哪怕我有個人愛好,只要不違法,又有什麼關係呢?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近七八年,我拒絕一切讓我推薦書籍,沒法推薦,對被我推薦書的讀者情況一無所知,隨意推薦的話,很可能就誤導他了,很多朋友發私信給我,讓我推薦書,我都謝絕了,這是個很慎重的活,除非目的非常明確,比如研究某方面的研究生,這便可以了。

常有人讓我評十大好書,這個事是這樣的,如果今年出了一千本書,我讀了600本,我可以做這個評選,可我一年下來才讀了七八本書,怎麼評論,這麼做是不對的。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如果你的孩子還處於小學或者初中階段,儘量多花些時間,沒有目標多讀些各方面的書籍,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了他的天賦和真正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飛躍,找到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經碰到一個瑞典的漢學家,普通話說的比我還標準!我就好奇為什麼會選擇漢學,他的回答很簡單,小學時候,一次聽到別人說漢語,覺得很有趣,便去學了,如今成了這方面的專家。當然,做漢學家在瑞典是掙不了多少錢的,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名氣,但他的興趣得到了滿足。這就非常好,如果當初父母反對,肯定沒有現在這些成就。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前不久國務院找我們開會,討論人工智能,要說技術,我不懂。但說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我比你們搞專業的人可能還要清楚。當時我舉了個例子,歐洲歷史上曾發生過“搗毀機器運動”,工人們認為給他們帶來失業,帶來低工資的就是機器,要把紡織機全部砸掉。換做當代,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是尤為顯著,例如推廣無人駕駛技術,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壁壘,問題在於過快的推廣,全國幾千萬的運輸行業人員便會面臨失業,會產生大的社會矛盾。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研究歷史、人文的人,也是有話語權的,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

歸根到底,讀書是個廣義的行為,包括閱讀社會,不斷的接受新鮮的技術與理念。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一次我坐出租車,與司機閒聊,司機同我抱怨,最頭疼的還是孩子的上學問題,孩子考不上大學,太讓我頭疼了。

我問,你的孩子讀書怎麼樣?

司機說:“他從小就不愛讀書,想做別的事。”“那為什麼還非要他讀大學呢?”我問道,司機的回答讓我啞口無言,

他說:“現在這個社會,不上大學還有什麼出路呢?”想想也對,比如說在最發達的國家,大學的入學率也不到百分之五十,包括以色列。

葛劍雄:孩子讀書那些麻煩事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從開始就沒有選擇上大學呢?比如德國,青年人的目標是做技工,或者是工程師,而不是什麼科學家,美國很多孩子根本不去大學,高中出來,到社區大學,很多人連這個都不要,為什麼呢?因為他在生活上各方面都能得到滿足,絕對不會在社會上覺得低人一等。那麼我們國家怎樣改變機制,按照人人平等的目標來,我們現在都去上大學,難道不需要普通的營業員,普通工人,不需要後勤保障這些?我們對普通人尊重的程度,老實說,比西方差的太遠。而且在收入上的差距並不是太大,也不是像我們這樣,如果認定你是人才,幾百萬的收入就來了。

所以我覺得好的社會標準,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過去很多老的制度需要革新,我做圖書館館長的時候,需要招收一部分人員做古籍修復,按照館裡的規定,招聘標準需要本科學歷,其實這個崗位只需要高中畢業就可以,只要有興趣,技術能力是可以後期培養的,這就是一種資源浪費。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來推動一些老舊政策的改革,讓整個社會的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