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一“眼”百年,一往無前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題:一“眼”百年,一往無前

新華社記者陳芳、嶽冉冉

2019年4月10日,人類終於得見黑洞的真容!

這張照片,證實了神秘天體黑洞的存在;這張照片,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

人類揭秘宇宙的速度從未像今天這麼快,但速度的背後卻是百年的積累、沉澱與等待。

為了這一“眼”,人類等了100多年。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到惠勒的“黑洞”概念,再到霍金的“黑洞理論”……已故的科學大師雖未親眼得見黑洞真容,但他們的猜想卻激勵著後人不斷求解,把他們的理論付諸實踐。

為了這一“眼”,人類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電影《星際穿越》中,黑洞“卡岡圖雅”是那深不見底的黑色中心與明亮立體的氣體圓圈。

為了這一“眼”,無數科學家仰望星空、低頭演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為花開的那一刻。全球30多個研究所200多位科學家參與到了一項龐大科學計劃,為聯合世界各地的8臺射電望遠鏡,人類花費10年,製圖又耗費2年。

為了這一“眼”,人類把創造力和想象力發揮到了極限。由8只“眼睛”組成的虛擬事件視界望遠鏡,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極,口徑達到了地球直徑。這一“巨眼”,帶領人類穿越星空,從海量的數據中,去勾勒黑洞容顏。

探秘宇宙不能僅靠一國之力。它需要自主創新,更需要人類的共同努力。對於這樣一個大科學計劃,人類依靠通力協作,讓黑洞露出真顏,以眼見為實的方式,證實了黑洞的存在,試圖解答星系中的壯觀噴流如何產生並影響星系變遷。

這一“眼”,雖然用了百餘年,但正是懷揣著揭開未知的夢想,秉承科學探索的精神,讓人類在探秘宇宙的征途上不斷開啟新的窗口。

探秘宇宙的偉大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夢想不僅支撐科學進步,更支撐人類一往無前!

今天,當仰望浩瀚星空的孩子問你:“宇宙有黑洞嗎?”你可以自豪地回答:“看!這就是黑洞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