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南京南站,高铁列车缓缓进站。

一名老人走出车厢,刚踏上站台便被等候已久的众人围住,东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还为他送上鲜花。

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洪杰老人

他叫李洪杰,上一次来到南京还是70年前。

那一年,钟山风雨起苍黄;那一年,千帆竞渡遍红缨。

1949年,当时才19岁的李洪杰跟着部队解放南京,将红旗遍插。

此次他再度回到这片为之奋斗过的热土,是为了参加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的“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参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展”开展仪式

渡江前后

“二十三日上午,南京城内残匪放火焚烧了若干房屋,在浓烟烈火弥漫中逃窜出城。当日下午,进抵南京东部的解放军前哨部队,由赖长胜营长率领由和平门入城,截获匪军正图运走的大批军用物资。同日下午八时,浦口方面的解放军集中了北岸剩余的船只迅速渡江……”

这段话摘自1949年《人民日报》刊载的《前线记者报道南京解放经过》。

文中所提及的“进抵南京东部的解放军前哨部队”,为打响卢沟桥第一枪的著名将领何基沣所率领的34军。

2019年4月9日上午,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碑主峰西侧碑廊,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和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的“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老战士口述史展览”开幕,由何基沣所签署的解放军第34军准备参加渡江战役的“预战命令”,首次进行了公开展出。


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解放南京原34军参战老战士李剑锋、李洪杰,原35军参战老战士张志远、陈玉珂,原34军军长何基沣之子何瑗,原35军副团长刘金山之子刘强等解放南京参战老战士及战士后代来到现场观展,在东南大学学生代表等百名群众的见证下,再度揭秘70年前那段光辉历史。

展览第一部分“钟山风雨起苍黄”,通过史料和历史图片表现1949年4月20日前后的渡江战役南京段敌我势态,参加渡江解放和警备南京的人民解放军第34军、35军概况,以及解放南京的概况。本次展出的“预战命令”,正是国民党长江防线土崩瓦解的前言。

展览第二部分“天翻地覆慨而慷”,则是本次展览的核心,通过14位老战士口述内容,展现人民解放军第34军、35军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作战的部分史实细节。

“革命到底”

今年93岁的李剑锋,是参与口述的老战士之一,渡江战役时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第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教导员。

“日本人占领家乡之后,我们跑到山里不敢回家,快饿死了。八路军把我们那里解放了,发给我们粮食,这样才有饭吃。”李剑锋说,自己还是孩子时,就深深感受到了“共产党为人民”的初心。14岁时,他就跑去参加了革命,从一名勤务兵当起。

打完淮海战役,部队士气大振。“当时从徐州进军,过淮河进军长江,到1949年元旦,准备过江,大家情绪很高。”李剑锋说,当时他还创作了歌曲,就叫《胜利歌》,“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努一把力,打过那南京过新年”。

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部队南下时,得到了人民热烈拥护。李剑锋说,山东沂蒙山区的大姐大嫂都在给部队做“进军鞋”,两只鞋子一边写“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另一边写“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鞋头上则写着“革命到底”。

1949年刚过新年,我们就到来安县靠江边的关集镇训练。开始没有船,我们就在旱地上拿着棍子学划船。过了一段时间来小船了,就在江边水域训练。北方人不适应,上去直打转,我们就加紧训练,直到克服晕船为止。”李剑锋说。

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9年4月,解放军清扫江北敌人据点,34军奉令从江北岸仪征攻打国民党主力部队驻守的南岸十二圩桥头堡。李剑锋带着通讯员探查敌情遭遇敌军,19岁的通讯员谭义联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住了子弹。“小谭是新沂县人,之前他爸爸到部队来找他,让他回家结婚。这孩子说等战争胜利了再回去,没想到再也没能回去。”

十二圩的战斗打得极其惨烈。“580人牺牲了180人,都埋在了十二圩北边野坡里。”李剑锋说,1989年,他特意去寻当年埋战友的土坡,发现遗骨已经被迁到镇上的烈士陵园。“迁坟的人说当时找的时候,就找到几块骨头,用一个小陶瓷缸盛着。”

孩子们

除了新挖掘的史料与战争亲历者的口述以外,展览还展示了1949年刊登在报纸上的一篇小学生作文,作者是当时家住新街口的李小波。

在亲眼目睹解放军进城后,他将心里的感受写成作文发表在报纸上。这篇文章跨越时空,以儿童的视角看南京解放,格外感人。

为了让今日的孩子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在英烈们英勇无畏的事迹感召下,传承红色精神,为祖国美好明天而奋斗,本次“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参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展”开展仪式之后,雨花街道还特意邀请了老战士李洪杰、陈玉柯给雨花台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洪杰的家乡是铁道游击队原型鲁南铁道大队活跃的地方。8岁时他就想加入游击队,可因为年纪小,队伍上总拒绝他加入。1943年秋,大队政委张鸿仪住到李洪杰家,他软泡硬磨终于如愿,并跟着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原型之一的刘金山做勤务员。这一年,李洪杰13岁。

不过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他经常充当侦察员查探鬼子动向,为破袭铁路、掩护干部过封锁线提供情报:“铁道队,吃饱了睡。晚上英雄大聚会。炸铁轨,杀汉奸,吓得鬼子不敢睡。”

著名小说《铁道游击队》中的“飞车搞机枪”,也是他们活动的真实写照。部队需要武器或棉衣、毛毯等补给,游击队就从敌人那里取。“鬼子在徐州发车,第几节车、里面有什么东西我们都知道,知道了晚上就好办了,扒车能手上去以后钳子一剪、门一推,想在哪卸就在哪卸。”解放战争中,鲁南铁道大队几经改编,成为35军103师307团,并参加了淮海战役。歼灭敌重兵集团后,大军直下长江边,参与了解放南京。

看,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战士李洪杰与陈玉柯

另一位老战士陈玉柯,渡江战役时是35军104师312团3营9连的通讯员,主要工作是传递部队间的指令。他是第一批过江的战士,过江以后就暂住下关发电厂。“当时因为赶路,好几天没有睡觉,双眼已看不清物件。但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住在有电灯的房间里啊,我想看灯,但眼睛看不见,越想看,眼泪就越哗哗地流。”陈玉柯如今年事已高,许多往事已经记不清细节,但他始终记得驻扎两三天后离开南京时的情景,“走的时候,南京人民欢送我们,敲锣打鼓!”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