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49:乱批中庸要不得

《论语》149:乱批中庸要不得

【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思索】

“中庸”是孔老夫子主张的学问里很重要的部分。中庸,是道德问题,是处世哲学问题,也是思想问题。很多人看到“中庸”这个词儿就勃然大怒,甚至破口大骂。这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理解“中庸”这个概念,甚至故意曲解了它的意思。

什么是中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公正,想问题要全面。如果偏向了两个问题的一方面,就不符合“中”了。庸,就是固定不变,保持恒定。也就是说,“庸”,就是坚持住,保持住。

举几个生活例子就好理解了。

比如,我们做家长的,在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现在又老认为孩子不懂自己心。这就不符合“中”的要求。如果能够考虑自己照顾、管理孩子的苦心,同时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就比较符合“中”了。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就是“庸”了。

比如,我们吃人参来进补。这时候,不单要看到人参的好处,也要看到它的副作用。就算没有副作用,也不能补得过多,过多了,就会有出现过热等负面效果。所有事情都是这样,做过了头,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

有很多人说:“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会不知道呢?”首先,孔老夫子讲的道理,都是为人处世、提高道德的基本道理,理解起来没有特别的难度。其次,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都要反复说这个道理呢?这就证明大部分人需要提醒才能做到啊。我们往往觉得已经自己做到了“中庸”,其实,它还真不容易做到。

比如,你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什么都好;你讨厌一个人,就觉得他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好。在平时的生活中,这好像没有大问题,甚至还有些正面作用。当谈恋爱的时候,一见钟情之后,怎么看自己的心上人都可爱。这个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在工作中呢?你看不到喜欢的人的缺点,更对讨厌的人的优点视而不见,那就对工作不利了。这时候,就需要你努力做到“中”,尽可能公正地去思考,并且坚持这样做,那就“中庸”了。

很多人把“中庸”简单地解释为“折中”,甚至胡乱翻译成“和稀泥”、态度模糊、不反抗、投降外国侵略者,然后就开始彻底否定“中庸”,大批孔老夫子。这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可不是孔老夫子的问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