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1902年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办和独立的师范学校,它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专设机构的起点。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清光绪甲午科状元。在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运动中为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江苏咨议局仪长、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袁世觊政府的农商部总长等职。

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张謇塑像

张謇一生在致力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创办教育事业,他倡议或资助建立的大学、专科学校及中学、小学等就有十几所。其中他创办的师范教育还有“通州女子师范学校”、“东台母里师范学校”、“龙门师范学校”等。张謇所以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是因为他看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他在多年的发展实业过程中获得了一条重要经验:要使生产发展,国家富强,必须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而人才培养就要靠兴教育,办学校。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张謇更感到欲雪国耻救亡惟有普及国民教育,而普及教育的根本则在师范。他指出:“一艺之本,学必有师,此古今中外之通义也,况图国家强立之基,肇国民普及之教育”。

他主张“立学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因此他曾几次建议有关当局,请设师范学校,但都未能有成,于是他就决定自办通州师范学校。

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1907年学校全景

通州师范学校校址在江苏南通旧通州城外千佛寺。学校分设4年的本科,1年的讲习科和2年的简易科。招考学生规定必须“择举、贡、生、监中性淑行端文理素优者为人格”,入学后根据年龄、才力、意愿分别编入上述各科学习。

课程主要有国文、修身、教育、伦理、算术、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博物、图画、手工、体操等。本科生并可以第4年起兼习随意科课程。除师范各科外,根据张謇发展实业的需要,通州师范学校还先后附设有测绘科、农科、土木科和蚕科等专科。学校的教员除聘有著名学者王国维等人外,还先后延聘日籍教师多人。

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国学大师王国维

张謇办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认为:“几教之道,以严为轨”,“学校放任则师不能以教,师不能教则学校败”;同时他认为:“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惟静才可以一心志,凝思虑,体验一切事理,主张学校在管理上要严格,在教学上应遵循专静自得的要求。

他还强调,应教育学生要勤不要惰,尤其师范生日后要成为学生表率,更应养成勤劳的良好习惯。他指出:“整洁教室内之尘垢,启闭教室内之门窗,排列食堂之食器”等皆应让学生去做,否则是“以惰为教”。

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通州师范学校校门

在学校组织领导上,张謇主张只设校长一人,用精悍的机构管理学校,反对把学校办成衙门的官办形式。因此他亲任学校总理,并为学校规定了“艰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

通州师范学校于1912年改为江苏省代用师范学校。1927年重又改归私立,定名为私立张謇中学,设初中班和高中师范科。1928仍恢复原通州师范学校校名。

抗日战争期间因校舍被毁,一度迁至垦牧乡第二附属小学(今江苏启东县海复镇东),以“通师侨校”的名义坚持教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原址复校。

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校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收,改称为苏北南通师范学校,1953年又取名为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1958年与创办于1905年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2005年4月与海门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增挂“江苏教育学院分院”校牌,2013年随之升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分院”,颁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毕业证书。

立学须从师范始——通州师范创办117年

校舍“尊素楼”

2014年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创建于1902年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组建新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如皋校区。截止2017年学校由南通校区、如皋校区、新校区组成。

通州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力量的学校,它的创立,是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正如张謇所说:“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始。”

张謇对我国师范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为后人所称道,他的教育思想和通州师范学校的办学经验,对我们今天发展师范教育仍有若干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