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孔子學說」確實很偉大,但是,「真正的孔子學說」遠比我們所認識的更偉大。

嚴格地說,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孔子學說」,並不是「真正的孔子學說」,而是後世學者根據“正確的價值觀”,從字面意思上對「真正的孔子學說」的解讀。

比如:我們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解讀,就是一種“幼兒園”版的解讀,從“正確的價值觀”來看,這樣的“幼兒園”版解讀也很對,對社會也很有價值。

但是,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博士後”級別的。這句話的解讀,我們在幾年前已經解讀過,今天我們將為大家解讀孔子的“君子不器”這句話。

“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內涵更為了不起,屬於“院士”級別的,可以從學術的角度,讓孔子與老子、釋迦摩尼並肩。

一、「真正的孔子學說」產生歷史源頭

「真正的孔子學說」與「老子學問」的歷史源頭一樣,都源自於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

黃帝對中華民族的價值在於:創建、傳播“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練習“心智系統轉換”方法。

為了在整個中華大地上推廣這種文化,於是,就有了與炎帝、蚩尤的戰爭,在統一了各部落之後,黃帝就在各部落中推廣“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

我們現在所認識的黃帝開創的“禮、樂”,其實質,就是一種在社會生活中,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系統化方法。

除了“禮、樂”,黃帝還創造了一套符號系統,用來記載“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這套符號系統,就是倉頡創造的“源頭甲骨文”。

沒錯,“源頭甲骨文”並不是用於記載語言、事件的文字,而是為了讓後世傳承“重疊結構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的符號系統。

這套符號系統被黃帝推廣以後,在各部落中,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於是,不斷地被借用,在被借用的過程中,演變成了漢字。

這也是中國古文“文、言”分離的緣由。

=================================

這裡將要介紹一下“重疊結構世界”的概念,否則新讀者會看不懂。

1、“重疊結構世界”

“重疊結構世界”就是“完整世界”由兩個“物理性質完全不同”的真實世界重疊而成。其中,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可以感覺得到,我們可以稱之為“顯性世界”,還有一個真實世界,人的感官是感覺不到的,我們可以稱之為“隱性世界”。

“隱性世界”是“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也就是說,在“顯性世界”中所存在的所有一切的主體,都在“隱性世界”中;在“顯性世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的動因、動機、動力也都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上圖,是“源頭甲骨文”的“天”字與“二”字,都用來表示“重疊結構世界”。

“天”字上半部分的“方框”表示“隱性世界”,下半部分的“大”字——一個四肢向四周伸展的人體,表示“顯性世界”。

“二”字上面一橫表示“隱性世界”,下面一橫表示“顯性世界”。

介紹了“重疊結構世界”,我們還要介紹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

2、“重疊結構人體”

“完整的世界”是重疊結構的,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的人體,自然也是重疊結構的,有顯性人體,也有隱性人體,但是,“重疊結構人體”的結構,要比“重疊結構世界”更為複雜,請看下圖: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上圖,左邊第一個的甲骨文“人”字,表示“完整的人”在顯性世界中的人體——“顯性人體”。

上圖,左邊第三個的甲骨文“身”字,表示“完整的人”在隱性世界中的人體——“隱性人體”。

“人”與“身”是一個完整的“重疊結構人體”,在“人”字與“身”字中間的甲骨文“水”字表示“顯性人體”與“隱性人體”之間的區隔。

但是,這個“重疊結構人體”並不是“真正的我們”,只是“真正的我們”的載體,“真正的我們”是被承載於“隱性人體”中的“生命體”。

上圖,右邊金文“怠”中間的“厶”字,就表示“真正的我們”。

“重疊結構人體”對於初次接觸的網友會覺得比較難理解,這個我們可以藉助“虛擬現實(VR)”技術來認識。

“顯性人體”好比是“虛擬現實”遊戲中的“遊戲角色”,“隱性人體”好比是“虛擬現實”遊戲中的“遊戲操控裝備”,“真正的我們”好比是“虛擬現實”遊戲中的“遊戲玩家”。

3、黃帝“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目的

在“重疊結構世界”中,“真正的我們”的“感知的主體”都被送到了最外面,由最外面一層“顯性人體”的意識進行掌控,如下圖所示: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在這種情況下,“隱性人體”的意識,以及“真正的我們”的意識都不起作用。換言之,在三層人體與三層意識中,直接由最外一層的“顯性人體”意識掌控了“完整的人體”,而最外一層的“顯性人體”意識在三層意識中,智能水平是最低的,更談不上智慧。

所以,黃帝的“心智系統轉換”練習的目的是:讓“真正的我們”把送出去的“感知的主體”重新收回來,見下圖: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4、孔子、老子在傳承黃帝文化中的作用

先說老子,老子在函谷關是用“源頭甲骨文”寫下了《老子》之後,就出了函谷關“一氣化三清”。

“一氣化三清”是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練成最高層級以後的結果——三層人體一起迴歸隱性世界。

所以,老子的真正作用是傳承“源頭甲骨文”。

孔子的作用,就是把黃帝的“禮、樂”發掘、傳承下來,“禮、樂”就是社會大眾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方法。

二、“君子不器”的真正內涵

1、先來解釋“形而上者謂之道、新而下者謂之器”的意思

“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典故出自《易經·繫辭》中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但是,自古我們對“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都沒有解釋清楚。

“形”:這句句子中的兩個“形”字,都不是特指顯性世界中的“形”,而是純概念上的“形”。

“而”:因為這兩個“形”字只是純概念上的“形”,所以,後面用了“而”字,用來“進一步”說明“形”字,“而”字本身就帶有“更進一步”的含義。

“上”、“下”:“上”字在這裡就表示“隱性世界”的意思,“下”字在這裡表示“顯性世界”的意思。

“道”:這個“道”字,在這裡與《老子真經》中的兩個“道”字的含義都不同,在這裡,把所有在隱性世界中的存在都稱之為“道”。

“器”:這句話中,最為重要的字,就是這個“器”字,自古以來就沒有解釋明白過。“器”字從甲骨文的字形上來看,就是“容器”、“器皿”的意思,也就是“裝東西”的意思。

那麼,這個“器”字在這裡裝載的是什麼呢?

裝載的就是“道”——在“顯性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主體,以及所有一切運動、變化的動因、動機、動力都裝載這個“器”中。

我們結合上面的“重疊結構世界”的分析來看,“顯性世界”與“隱性世界”是重疊存在的,從“顯性世界”的角度來看,“隱性世界”就像是陷落在(裝載在)“顯性世界”中一樣。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隱性世界”中的有形之物,都是“道”,在“顯性世界”中的有形之物,都是承載“道”的“載體”。

2、“君子”的意思。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我們還來看這張圖,「真正的孔子學問」是教人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也就是讓“真正的我們”能重新主導“感知的主體”,所以,“君子”指的是“真正的我們”,也就是上圖右邊金文“怠”字中間的“厶”字。

這個“厶”字,道教稱為“元神”,也有稱為“真君”的;佛教的稱呼比較多,比如:“如來藏”、“圓成實性”、“真如自性”、“阿賴耶識”,而在孔子這裡就稱為“君子”。

“君子”也可以引申為——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人。

2、“君子不器”的真正含義

“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人,在面對所有問題的時候,都要運用內在“真正我們”的意識去思考,而不要用最外面一層的顯性人體意識去思考。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用「源頭甲骨文」字義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的電子書:發現《老子真經》——從人類文明整體進程解讀《郭店楚簡·老子甲》(上篇)已經出版,上架書名:老子真經

有興趣的網友可在噹噹雲閱讀、kindle、掌閱、百度閱讀、京東讀書中搜“老子真經”。

搞懂“君子不器”,才能真正明白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